分享

不变的是街路,变化的是世事沧桑:沈阳11号院艺术区,闹市中的工业遗存

 走路once 2021-12-08

沈河区十一纬路,是沈阳市中心一条历史悠久的繁华街路。繁华,缘于它处于城市的中心地带;悠久,因它百年的历史沧桑与变迁。

沈阳市11号院艺术区,是十一纬路上一个非常有特色的艺术园区,沈阳人都亲切地称它为“11号院”。它的前身是有着50多年历史的沈阳市凸版印刷厂。随着岁月变迁,工厂早已停产,成为一片分布在城市闹市街巷的一处工业遗存。当时间进入2000年,它的命运,因一群艺术家、文创企业的入驻而发生了改变……

不变的是街路,变化的是世事沧桑:沈阳11号院艺术区,闹市中的工业遗存

沈河区十一纬路111号

百年前的商贾云集地

11号院坐落于繁华的十一纬路上,这条路东接大西路,西连中华路,是沈阳市中心的一条繁华的街路。说起十一纬路这一片区的繁华,那还要从百年前的“商埠地”说起。

时间回溯到上世纪初,早在清朝宣统年间,就有这条路了。但那时还是一条石子路,周围还很荒凉。清朝光绪年间,奉天开埠,建立奉天城商埠地,商埠地大致的范围就是如今的西起和平大街,东至青年大街,南到南五马路,北达总站路,大约6.5平方公里的这片范围。

道路是城市的基础,当时商埠地成立之初,便进行了大规模的道路规划和建设。街路的命名规则以南北为“经”,东西称“纬”,以数字排序。民国时期,先后修建了30多条“经”街和“纬”路,并形成了100多条小巷,成为经、纬交织之地。随后,经过多年的变迁和整合,就成为如今我们看到的八经街、二经街、十一纬路、十三纬路等等。这就是十一纬路“前世”的故事。

不变的是街路,变化的是世事沧桑:沈阳11号院艺术区,闹市中的工业遗存

在当时的“商埠地”,从马路湾沿十一纬路一直向东,都是商业非常繁荣的街路。沿线汇聚了外国人居住的建筑、商业场所、金融机构。如美孚商行、英美烟草等等。如今的十一纬路,车水马龙,商业繁华,大部分历史建筑已湮灭在岁月的风尘之中,仅剩部分遗存尚在,向现代人展现着百年的历史沧桑。

百年行过,昼夜交替,寂静喧嚣,如今徜徉于这老街巷之中,通过这一栋栋老建筑,仍可感受到丝丝缕缕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不变的是街路,变化的是世事沧桑。

50多岁老厂房改造成文创园

11号院位于十一纬路111号。在民国时期和伪满洲国时期,这一片曾经是“商埠地”上的黄金地块。在百年前的地图上,这里标注的名字叫做“明钦里”,是当时东北交通委员会所在地,聚集了当时众多的地方官商资本。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建起了沈阳市凸版印刷厂,印刷过大批知名商标等各种印刷品。1998年,凸版印刷厂停产了,机器轰鸣的厂房,从此一步步走向荒凉。

2000年,随着一批鲁美艺术家的入驻,这里成为沈阳首个由老厂房改造的艺术文创园区。

核心区占地约53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8300平方米。院内是由青砖、红砖组成的历史建筑群,最早的建筑建于上世纪20年代,还有五栋建于20世纪60年代。11号院园区内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厂区的整体风貌。

活跃在院里面的潮人和文艺青年们,各有专精,有专注于古饰、文创作品的怀旧派,也有来自音乐、美术院校的新锐力量。院子虽然不大,但里面格调元素一点也不少,成为品味老工业印记,感受现代艺术氛围的特色之地。

藏在繁华都市里的“森林氧吧”

目前,11号院内有20余家文创企业和店铺商家。一批咖啡店、酒吧、文化餐厅、雕塑工作室、画室的入驻,使这个老院子焕发出浓厚的艺术气息。

从11号院的大门走进来,沿着坐落在院内的小店墙角一直走到最里面,仿佛闯入了一片绿色的森林中,喧嚣的城市好像在这一刻安静下来。这里是一对95后小情侣开的一家小小的咖啡店。

不变的是街路,变化的是世事沧桑:沈阳11号院艺术区,闹市中的工业遗存

“我几乎是一走进11号院就爱上了这儿。”店主杨昊说。他和女友清清一直想开间咖啡店,却始终没有找到满意的店面。今年7月的某个阳光灿烂的午后,他们偶然来到11号院,映入眼帘的是红砖旧房,绿植爬满了老建筑斑驳的外墙,裸露在外的是一些老式生产设备,生锈的大门,还有散落在院子里的零部件……它们都在述说着这个小院的故事。没有任何犹豫,这对小情侣便决定租下院里的一家小店铺,打造一间满室绿植的咖啡馆,把它变成繁华城市里的“森林氧吧”。

天堂鸟、仙人掌、龙血树、散尾葵、韩国铁柱……店内栽满了20多种绿植,都是他们亲自到外地采购回来的。小店开了几个月,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光顾。

多元文化汇聚吸引更多年轻客

每天下午3点,诱人的面包香会准时从“wheat taste”面包房飘散出来,弥漫在整个11号院里。wheat taste翻译过来就是“小麦的味道”。店主珊珊是个面包烘焙爱好者,最拿手的是烤制全麦面包。

珊珊开面包网店已有几年了,她烤制的德式全麦面包,深受很多在沈德国人的喜欢,网店生意一直不错,之所以会选在11号院开这家线下实体店,是因为珊珊发现,11号院以及十一纬路周边有很多纯正的西餐厅、咖啡馆等,对在沈工作的外国人很有吸引力。尤其到了夏天的晚上,会有很多外国友人来11号院的酒吧小聚,喝酒聊天。珊珊认为这些人正是面包房的目标客群。小店开起来以后,果然非常受欢迎。

面包店的对面,是一间很新潮的酒吧。珊珊说,这里吸引了很多年轻人,都是95后、00后,他们看上去非常年轻非常有活力。多元艺术的碰撞与融合,让11号院成为年轻人最爱的地方。

这里大部分的酒吧和文化餐厅,都是午后才开始营业,夜经济成为一种常态。每当夜色来临,11号院内总是高朋满座。夏天的时候,酒吧、餐厅的桌位会摆在露天外面,三五好友凑在一起,喝东西、聊天到半夜。这里没有明亮刺眼的灯光,也没有华丽的色彩和嘈杂的声音,有的只是若隐若现的音乐和轻声细语,人们惬意地享受着这充满艺术气息的美好夜晚。

如今,这条街路看上去越来越热闹繁华。以11号院为核心辐射整条十一纬路及周边沿线区域,将逐渐成为一个能够吸引更多年轻人的文化商业地标街区。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王晓婷/文 主任记者 李浩/摄

编辑 王沛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