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占小义|纪念姑父姑母

 麻城文学微刊 2021-12-08

你我的平台,大家的舞台

麻城文学微刊

主办单位

麻城市诗词学会

麻城市作家协会

智慧搜索
麻城文学微刊
老屋湾大赛全部作品大赛评奖颁奖盛典获奖作品电子书搜作品搜作者大美麻城文化麻城云峰诗友会编读同期声故事会散文现代诗诗词库近期热帖诗联年度热帖诗友会年度热帖散文小说年度热帖点将台管理团队‖投稿须知举水晨读‖半月新帖‖精华作品‖抗疫诗文‖顾问专辑‖编委专辑‖乘马诗社学苑新苗黄土诗社‖校园新风‖视频汇‖读者信箱‖诗词评论‖唐风宋韵‖格律知识

《从大别山走出的共和国将星》链接
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卷六|卷七|卷八|卷九|卷十

作者简介

    占小义,男,麻城木子店人,曾憧憬能成为一个作家,后因家境原因,迫于生活压力,只能外出务工,成为一个普通的农民工,业余爱好写点文字记录身边事。曾在企业公司上班期间在多家内部期刊发表文字30余篇,也散在麻城文学港发表过几篇。


占小义

1

 妻子来电告诉我,姑母去世将满大七四十九天。按家乡的丧葬风俗,这天亲房叔伯,子侄儿孙都要带上纸箔香烛,鞭炮及供品到坟前,一起祭奠故去的亲人,以示对逝者的尊敬和怀念。

 妻子说,这次我不在家,她就和叔叔一起去烧点纸钱以示孝心。我听后连连感叹,光阴荏苒,不知不觉中姑母已离世四十九天了。想想姑父离开的场景,仿如昨天。姑母比姑父晚离开月余,连续2个月的时间,二位老人就陆续与世长辞,令人唏嘘感慨不已。回想着二老生前的画面,内心久久不能平复……

2

     耄耋之年的姑父姑母相继去世后,在悲痛的氛围里,表哥表嫂均为其举办了隆重的葬礼仪式。

 葬礼上,唢呐声声哀乐低回,披麻戴孝跪灵的晚辈有三四十人,送行的宾客20余桌。这个规模在农村来说,是十分宏大的。在三表哥的要求,叔叔和书文大哥的推荐下,我分别在两次葬礼上作为宾客代表致词讲话。

 对于二老的去世,我深感惋惜和悲痛,已致于在姑父的葬礼致词时,音调变形,声音走样,几度咽呜,最终控制不住心绪落下伤心的泪水。

 而在姑母的葬礼上,同样悲伤的我,反而没有这样的情形。或许是因为姑母去世前,我多次去看望过她老人家吧!内心也就没有那么多亏欠和遗憾了。而姑父不同,从得知他生病到最后离世,我都没有见过他老人家一面。在与表哥的通话中,本答应月底回家去看望,可姑父匆匆地走了。闻讯匆忙赶回,依然未能见到姑父的遗容,遗憾万分。

3

 姑父一生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写得一手好毛笔字。他高尚的情操,和正直忠厚的秉性赢得了大家的喜爱和尊敬。姑母是典型的农家贤德热心肠妇女,为人和善乐于助人。两人婚后风雨同舟相濡以沫50余载,依然相敬如宾。他们的一生可谓是传奇,现实版令人羡慕的爱情故事。

 自姑父走后,姑母一直精神状态不佳,食量骤减,为了方便照顾,三表哥就让姑母搬出了老屋,同自己一起生活。几天后,姑母状态稍有好转就说不适应,非要搬去老屋住,表哥表嫂执拗不过让她搬去了。可自从去了老屋后,姑母日日睹物思人,见物是人非又伤心过度,于是她含泪卧榻不起,终日不吃不喝。儿孙劝她不听;娘家兄弟、侄儿侄媳去劝,她还是不听;表哥又叫了很多湾里的老奶奶去劝,她依然不听。就这样,姑母绝食日久人也日渐消瘦,一个多月后瘦得只剩皮包骨,撒手人寰。

 大家都说姑母这是殉情,也是真情。是因为与姑父生活的时间长了,彼此的心已经融为一体,真正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份真情令人羡慕难能可贵。

4

 姑父姑母生前多次吩咐表哥,要求百年后合葬在一起,甘愿生同床死同穴,一生一世一双人,生死相随永不悔。表哥们有孝心,遵从老人遗愿将二老合葬在姑父生前选址的山上,并筑起了最为豪华高大的合葬墓碑。 

 站在二老的墓前,我深深的磕了三个头,起身的那一刻,我似乎又看到了二老的影子,音容宛在依旧慈祥可亲。

 姑父姑母走了,永远地走了。想起我们堂兄弟每年大年初一去给二老拜年的场景:兄弟们围坐在火塘边,柴火烧得旺旺的,二老欢天喜地拿出腊味,给我们做上一席正宗的土吊祸,再用泥巴壶煨上两壶自酿的老米酒。大伙聊着家常,听着二老的关切问候和深情祝福,甭提有多开心自在。

 在我的心中,二老的家是我们堂兄弟最佳的聚集港湾,最暖心的活动场所,最温暖的依靠和怀抱。如今,二老走了,也很难聚齐大家,往日相聚的快乐时光变成了奢望,纵有相聚也寻不到那种温馨的氛围和味道。

5

  一幕幕的画面浮现在我的眼前,令我思绪万千。姑母姐弟5人,侄儿8人,侄女4人,而姑母与姑父婚后也育有三子三女均已成家,儿孙满堂,这在农村是大家族,人丁兴旺。

 回想起那个特殊的年代,生活条件极其艰苦,二老没少吃苦头,常常食不果腹忍饥挨饿,但他们对每个侄儿侄女关怀备至。

 还记得,我在麻城四中读书期间,学校离二老家近,姑父每月都要徒步送一次菜到学校给我。有咸菜、豆角之类,用一个搪瓷的大号茶杯结结实实地盛满。还有花生米,炸干豆腐或鱼块,我每次提在手里都感觉沉甸甸的。

 同学们看到姑父给我送菜都投来羡慕的眼神,到了吃饭时间,他们都盛着白米饭,一窝蜂地找我要菜吃。尽管都是农村自家腌制的酸菜,但同学们吃得比山珍海味还香。时隔多年,我仍然记得姑母腌制的嫩峨眉豆的味道。

 高中三年的时间,姑父给我送了三年的菜,从未间断过。在我的心里,姑父送的不是菜,而是对我们晚辈无限的关心和爱护。

6

 每次看到年俞花甲,后辈微驮,喘着粗气的姑父给我送菜,总感觉隐隐心酸。有一次姑父说,姑母欠(想)我了,让我放假的时候去家里吃顿饭,让姑母看看我。学校到姑父家路程并不远,走田间小道也就十多分钟。但放假后我没有去,后来听说是姑母病了,可能是对娘家人有一种难以言说的牵挂吧?直到现在,每次想起这件事,我都深感愧疚,常常责备自己年少不懂人情。

 姑母向来体弱,花甲过后的她很少走娘家,于是每年的大年初一成了她最期待的日子。她备好酒菜等着娘家的侄儿侄女去拜年,然后静心地坐在姑父旁边了解每个人的近况。如果这天我们去得晚了,她就会胡猜乱想担心我们不去。临走的时候,她还准备着大包小包的拜年礼物,都用红色塑料袋装好,分发给大家。步履蹒跚的她非要把大家送到大路上,然后站在那里,目送大家远去,直到看不见身影才安心。

 随着二老年龄的增加和体质的下降,人情往来逐渐由表哥们处理,于是二老就走动得更少了。直到我父亲去世,有十多年没走娘家的姑母拖着病恙的身体和姑父相互搀扶,走一会儿歇一阵地徒步十多里路来了,只为送别我的父亲,他的亲弟弟最后一程。见到白发婆娑伤心唔咽的二老,我赶紧上前去搀扶并握着姑母的枯瘦冰凉的双手,那一刻,我眼眶通红久久说不出话来。

7

  这次二老相继去世,我内心悲痛万分,参加完葬礼我的内心又变得复杂和难受,总感觉失去了点什么?

   我们堂兄弟八人,可这次二老的葬礼上,除大哥因病英年早逝,重宜七哥从云南特意赶回送别过姑父外,只有我两次从外地赶回,作为侄儿代表送别二老英灵;而四个侄女反倒是不远千里全部赶来了。我一直认为二老是我们亲情寄托的港湾,兄弟是情亲停靠的码头。而如今港湾不再,心目中那个强大的码头也被无情的现实吹得七零八落。为了生活,为了经济充裕不落后于人,我的堂兄弟们遍布天涯海角山遥路远,最终不得不被迫放弃亲情的味道,忙着应付来自生活的压力。

   在二老的葬礼上,我听到了极其不好的私下议论,他们窃窃私语:“那么多侄儿么冒得几个来?”也有的反问说:“不知道是长辈不会做人,还是侄儿不晓得事?要是都来了,长辈也要尊贵些”。

   面对这些言语,既气愤又无奈,事实毕竟摆在眼前,面对尴尬的我,表哥表嫂表示能够理解,没有过多的提及,反而是对我妻子的表现予以表扬。但我能感受到,他们不提及反而是在意这些,但我的内心对兄弟间的这种微妙变化,感到阵阵羞愧和痛心。

8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向重情重义的书文大哥带着二嫂,三嫂,四嫂,五嫂(人未到礼金带来)来了。而书文大哥与我姑母中间还隔着我们兄弟这一整代人,他们的到了来既让我感到高兴,也让我对我们堂兄弟间的关系感到忧虑。

 妻子见状安慰说,莫多愁善感,二老高寿,表哥们也有孝心,大伙都来了这是喜事,坦然面对吧!我想了想,或许想通了,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处,也有自己的处世观点和态度,不管何种风格,彼此多点理解少点误解和计较,一切顺其自然,做人如是而已。

 在餐桌上,我举杯向大家敬酒,用阳光的心态努力创造着和谐团结的氛围。

 二老虽然走了,但他们值得我一生缅怀。

向上滑动阅览

相关链接

占小义 | 洞上之行

占小义 | 奇思怪想论

占小义 | 五月纪事

占小义 | 奇思怪想论(之二):理想篇

占小义 | 怀 念 母 亲

占小义 | 农民工

 占小义| 父亲的老家什 

“在看”我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