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一则新闻,一名 21 岁的唐氏综合征患者 Chris Nikic 创造了一项新的吉尼斯纪录,他完成了“超级铁人三项”的超难挑战。 有些人,即便身心承载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苦痛,却总是在某一方面能呈现令人动容的天赋。 当在镜头下被展现,就更为动人了。 比如《万物理论》里的霍金,比如《美丽心灵》的纳什。 而这种对比最经典的一次呈现,是在一部 1994 年的电影《雨人》里:达斯汀 · 霍夫曼凭借《雨人》中的演绎,获得了当年的奥斯卡奖。 ![]() 但比电影中更动人的,则是“雨人”的原型 Kim Peek。 他是一位罕见的天才,能背诵看过所有的书籍,高达 12000 本,也能记住看过的任何内容,有人说再没有人向他那样,头脑如同一台“电脑”。 而正如天才和疯子只有一线之隔一般,他也在某些方面被攫夺了本该拥有的一切:智商只有 73 的他,是一名低智儿,有人称他为“白痴学者”。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而在这背后,是一个饱含深情的,关于爱的故事。 1. 70 年前的今天,美国盐湖城诞生了一名叫 Kim 的“大头娃娃”。 医生说: “这是一种治不好的智障, 他终生无法走路和说话 不如,就送到疗养院去吧 那时候,金才 9 个月大,医生告诉他的爸爸妈妈,这个小孩活不过 14 岁。 但金的爸爸弗兰拒绝了送去疗养院的提议,还是想和妻子一起,好好照顾他长大。 在很小的时候,Kim 的天赋就有所展露:还不到 2 岁的他,可以背诵父母读给他的所有故事 —— 而如影随形的是他的“白痴”,4 岁才开始走路,16 岁才学会爬楼梯,当然也没有任何的自理能力。 像所有生活一眼望到头的智障儿童一样。 但 Kim 非常喜欢读书,这让他的世界又重新变得广大了起来。 他还有一个很有趣的“小习惯“:他听完一个故事后,会把书倒过来放在书架上,以表明他已经背熟了,这样就不会有人再念给他听了。 这个爱好,他也保持了一生。 莎士比亚、圣经、甚至电话号码本,他能记住所有的名字和细节,以及从中读过的内容,即使有些只是粗略扫过一眼。 而他的神奇天赋是可以双管齐下,平均 8 — 10 秒,可以看完摊开的书的左边两边内容。 以及和电影《雨人》展现的达斯汀 · 霍夫曼的“计算能力“,霍夫曼在镜头下做乘法,数牙签,再难的数字都能计算精准。 而 Kim 可以说出历史上的任何一天是星期几。 尽管也许在很多人看来,他未曾向外界敞开他的内心世界,他没有和外界交流的能力,也像《雨人》中的霍夫曼那样,没有办法与亲近的人进行长时间交谈。 但 Kim 早已在大脑中自成天地,向世界输送能量。 2. 如果注定是一台“电脑“,那就让他发光发亮吧! Kim 的父亲就这么下了决定:在 18 岁的时候,带着儿子去了一家残障服务机构,在那里, Kim 可以帮其他人计算薪水,用“人工“的方式。 这一干,就是 10 年。 他曾经去过各种地方演讲,也解答过各种各样的问题:他曾给 200 多万人做演讲,但分文未取。 当天才被世人看到时,大多是看到他最闪亮的那个部分:但最不堪的,最脆弱的,都落入了亲人眼底。 终生无法进行正常交流的 Kim,最幸运的,是有始终支持他的父母。 Kim 的爸爸从来没有放弃过他,帮他刮胡子,梳头,还充当他的“翻译”:和他一起,去拥抱这个世界,接纳残缺的那一部分自己。 在各地演讲时,陪伴在他身边的,也始终是他的父亲。 ![]() 而 Kim 的故事最终也被编剧 Barry Morrow 看到,他决定让更多人认识这位天才,所以创作了《雨人》这部电影。 霍夫曼当时还去和 Kim 生活了一段时间,只为更真实地还原他的生活状态。 ![]() 霍夫曼在电影拍完后和 Kim 说, “我可能是星星(自闭症儿童是“星星的孩子”) 但你是天堂。” 在获奖后,霍夫曼甚至把这座雕像送给了金,让他在巡回演讲时随身携带。 ![]() 电影有着比现实中更戏剧的情节,但更打动人的,还是始终如一的情感内核:天赋的能量怪异的举止,当它们能温柔地融合,一定是源于爱。 3. 虽然没有视频,但看到他在钢琴前认真弹奏的样子,依旧觉得这是一个奇迹。 ![]() 2009 年,58 岁的 Kim 死于心脏病,5 年后,陪伴他许久的父亲离开。 还记得当初医生的预言,说 Kim 活不过 14 岁,而他比这多活了 40 年。 并且为人类历史贡献了更多:NASA 曾经研究过他超凡的记忆力,以用于后来的开发。 ![]() 这是一个天才的传奇,但也许更是一个爱的传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