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联拾趣

 杨家白屋 2021-12-08

   

1.布衣傲王侯

清光绪年间,孙中山有一次路过武昌总督府,欲求见湖广总督张之洞,在便笺上写了一句话:学者孙中山求见张之洞兄。叫守门的传于张。张之洞喝问道:“ 什么人? ”。当差的回答说:“回禀大人,是个书生”。张之洞甚为不悦,便提笔在便笺上写道:持三字帖,见一品大员,白衣竟敢称兄弟? 守门官将便笺交于孙中山。孙中山在便条上又写上: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守门官将便笺递给张之洞看,张“啊”了—声, 随即在府门接见了孙中山。

 

2.恃才不傲物

传说青年梁启超在九江时求见张之洞,张之洞有意为难年轻人,拒见。梁启超执意见张不可。张说,我出一上联,若能对之,方可见。便写下联语,叫手下传给梁。张之洞的上联是: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位高权重、官声赫赫的张之洞出句咄咄逼人,大有江南学者非我张某莫属的口气。若非大才大智大勇者,也的确不敢应对。

梁启超略加思索,对出下联:三教儒在先,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不敢在后,不敢在先。

 

梁启超少年才俊,智识过人,不甘示弱。自称 “小子”,以示谦恭在前;自负不凡,又不失礼数在后,不亢不卑,恰到好处。令张大人不得不叹服。一时传为佳话。

 


  1. 挽孙中山联:

    陈炯明和袁克文,孙中山生前的两个对手,堪为知音!

    <1>陈炯明

    唯英雄能生人杀人,功首罪魁,留得千秋青史在;与故交曾一战再战,私情公谊,全凭一寸赤心知。

     

    <2>袁克文:

    埏隧近明帝故陵,自有江南供俎豆;史迁作霸王本纪,不教成败论英雄。

     

    4.陈中凡《哀词》哭陈独秀

    生不遭当世骂,不能开一代风气之先声;死不为天下惜,不足见确尔不拔之坚贞。生死皭然斯何人,怀宁仲甫陈先生。《哀词》之哭,令人悲怆!亦可作三联视之,虽然不工,但思想内容却是上上佳作。

    如下:

    (1)

    上联:生不遭当世骂,不能开一代风气之先声;下联:死不为天下惜,不足见确尔不拔之坚贞。

     

    (2)

    上联:生死皭然斯何人;下联:怀宁仲甫陈先生。

     

    (3)

    生不遭当世骂,不能开一代风气之先声。生死皭然斯何人;

    死不为天下惜,不足见确尔不拔之坚贞。怀宁仲甫陈先生。

     

    5.感悟话人生

    上联:若不撇开终是苦。下联:各自捺住即成名。 横批:撇捺人生。 

    '’若”字的一撇,如果不撇出去就是个“苦”字; “各”字的捺笔,只有收得住才是个“名”字; 一撇一捺即是个“人”字。 凡世间之事,撇开一些利益纠结就不苦了;看方寸之间,能按捺住情绪才是人生的大智慧。形义上完美结合,含义却毫不牵强!

     

     

    6.劝诫巧避嫌

    一私塾先生午睡,堂前学童吵闹将其惊醒,大怒,遂出一上联,要求学童对出下联,对不出者杖责手心。上联曰:有客拍案惊午梦。一学童苦思不得,被先生杖责啼哭。其母新寡,见爱子受责,心下不忍,替子对下联曰:无人共枕动春心。先生觉得此联不象是出自孩童之手,问其故,学童不敢隐暪实情。于是老先生又出了一联:“六尺丝绦,三尺系腰三尺垂”。妇人对之:一床锦被,半床温暖半床寒 ”。先生暗喜,又出一联令对:“树大根深,叫樵夫如何下手”。妇人见先生心有不轨,对一联劝诫曰:风急浪高,劝渔翁及早回头 ”。先生又羞又恼,出一联怪道:“竹本无心,何必多生枝节”。妇人坦然,对曰:藕虽有孔,不染半点污泥

     

     

    7. 姑嫂相谑戏

    苏小妹和嫂子东坡夫人同游西子湖,一阵风来,浪花溅湿了嫂子的裙摆,苏小妹见状,欲戏弄嫂子,便出一联:浪起来,嫂子下面尽湿润。此联一语双关,却又让人抓不着一点把柄,苏夫人实实在在被小姑子戏弄了却又不能发作。夫人又羞又急,决意要报复小妹。其时,斜阳西下,晚风阵阵,只见苏小妹衣裳单薄,已然不胜寒意。夫人遂对出下联:日下去,小妹浑身直哆嗦。这一联,嫂子出语歹毒,直让待字闺中的小妹脸红耳热心跳,更是作声不得,哑巴吃黄连,有苦不能言,只得败下阵来,输给嫂嫂。

     

     

    8.戏谑而不虐

    一对新人结婚,三个发小同窗来贺,各送了一副对联。联语以社会和自然科学知识作包装,实指洞房花烛夜的男欢女爱之事,富于想象力,巧妙而又隐诲,意会时妙趣横生,说白了则难免粗俗,虽戏谑却毫无恶虐,令人捧腹又止于斯文。

     

    (1)

    上联:一上一下并非阶级压迫,共创和谐社会;下联:几进几出不是野蛮侵入, 造就一代新人。横批:生命在于运动。

     

    (2)

    上联:开括号解平方只为求根;下联:插直线穿圆心直达终点。横批是:0大于1

     

    (3)

    上联:龙骨一根,退烧、止痒、生津;下联:陈皮二片,消肿、化痰、解渴。横批一日见效。 

     

    9.轿对子

    汉族旧时风俗闺女出阁都是男家抬花轿迎娶。据说湖南岳阳一带习俗另有娶亲日由男家书上联,贴于左轿门,下联由女家对妥书就贴于右轿门即所谓“轿对子”。

    民国四年某乡有何某嫁女,男家为岳阳潘姓大家族花轿临门时,半副轿联让何府族人大为傻眼。花轿一侧披红挂半副联云:返嫁潘门,有水、有田、有米; 此上联将潘字拆为“水、田、米”,既炫耀潘家之富有,亦显示出丰厚之文化底蕴,俗称拆字对,可谓匠心独运,妙不可言。新娘父母何家竟一时无人能对,无奈悬重金征对下联。时有逃水荒者陈某,系民国老秀才,适过此地,手热技痒求纸笔,为其续写下了联。联:高攀何府,添人、添口、添丁。不但对得工整,且立意、气势又压过对方,出了彩头,可谓绝妙好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