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好的鱼饵,都会被水底酱层埋没?应对酱层这两个方法就足够

 昵称yong 2021-12-08

前几天看了一篇关于钓鱼的文章,明明钓点有鱼却没鱼咬钩,前面还说的头头是道,到后面分析原因时将所有的问题都归结到水底酱层上了,说肯定是水下的酱层将鱼饵埋没,导致鱼找不到饵,真的是这样吗?看到这里突然对酱层有了兴趣,这种深藏在水底,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怎么就成了鱼不咬钩的罪魁祸首呢,难道酱层真有如此能耐?经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其实酱层的“作用”被放大了,水下酱层也不一定百害而无一利,借此机会和钓友们谈谈那些被“妖魔化”的水下酱层。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 何为水底酱层?

  • 哪些水域容易出现酱层,如何识别?

  • 酱层对钓鱼有哪些影响?

  • 在酱层水域钓鱼,如何正确应对?

文章图片1

水底酱层

水底酱层的形成

和我一样,很多钓鱼人不是第一次听见酱层这个名字,但是真正见过或者亲密接触过酱层的可能只有那些农村出生的钓鱼人。究竟什么是水底酱层呢?简单的说就是淤泥层,外观呈黑色或者灰色,也可以叫酱色,状态稀松,粘稠,和我们常见食用的酱料确实有几分相似,因此而得名。

既然酱层又叫淤泥层,那么酱层的只要成分就是水底的泥土,除了淤泥之外,水面漂浮的灰尘,雨水冲刷带着流失的泥土,水生动物的排泄物,水中动植物衰败腐烂的残骸等等,统统沉降到水底,日积月累慢慢形成了厚薄不均的水下酱层。

文章图片2

酱层又叫淤泥层

常见水域酱层情况分析

知道了酱层形成的过程,那么基本可以肯定的是但凡有水的地方,水下都会有淤泥层,暂且不考虑其他外来的杂质,长时间浸泡在水下的泥土本身就是稀且软的状态,只是淤泥层的厚薄不同罢了。

比如我们常见的养殖塘、黑坑,这些水域常年投放大量的鱼饲料,水域面积小,水无法流动(死水),水中鱼的密度相对来说非常大,水底酱层的厚度就非常深了,可达数十公分。

再比如野钓选择的自然水域,江河湖泊,跟上面的黑坑就截然相反了,虽然同样会受到雨水冲刷、水面或水中杂食沉降,但是多为活水,并且水域面积更大,存在一定的自我净化能力,水底的酱层也成了鱼难得的觅食之地,并不会很厚,尤其是在沙质土壤的江河中,由于沙子的流动性,酱层很难形成。

文章图片3

如何判断水底酱层厚度

因为无法直接看到水底的情况,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判断水下酱层的厚度呢?总不能把水抽干一探究竟吧,唯一的办法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观察基本可以判断:

1、水的颜色浑浊,呈黄褐色或者黄绿色。看到这里有钓友肯定会说,这明明是肥水的特征,其实两者有相通之处,肥水的实质是水中漂浮的微生物、杂质较多,这些鱼的食物最终有两条路,要么进了鱼的肚子,后来成为排泄物沉积到水底,要么被分解后沉积到水底,最后都变成了酱层的一部分。

并且很多时候水的颜色是由水底的颜色衬托出来的,也就是说水的颜色实际上反应了水下的状态,浑浊、黄绿色正好也是水下淤泥的状态和颜色。

文章图片4

2、驻足观察水面气泡的状态。酱层较厚的水底还有一个特质就是容易形成沼气,杂质沉积的越多发酵的速度越快,发酵产生的气体上浮,在水面上形成较大的泡泡,并且会带出水底的杂质。

这里需要区分水底沼气冒出产生的气泡和鱼星的区别,不要以为只要是泡泡就是鱼吐出来的。沼气气泡和鱼星气泡的区别在于沼气泡泡上浮不规律,气泡大,到水面后很快破裂。

以上两个方法可以大致判断出酱层较厚的情况,这里有一个误区,有些钓鱼人喜欢细致的去研究水下酱层究竟有多厚,以此来推测后续作钓方式,这是没有必要的,酱层的存在究竟对钓鱼有多大影响,且看下文分析。

文章图片5

水下酱层对钓鱼的影响

在对酱层有了全面的认识以后,相信大家能够做出理智的判断,酱层最大的弊端在于它会“吃饵”,有人认为酱层过于稀软,在钓底时鱼饵很容易陷入其中,无法自拔,导致鱼找不到鱼饵。这种说法是不严谨的,需要根据具体的鱼饵种类、大小来判断,物体在水中受到水向上的浮力,如果饵料的重量本来就很轻微,重力和浮力相互抵消之后,究竟会不会被埋没不能一概而论。

另外,酱层的存在也有其优势,在酱层较厚的水域很明显鱼的食物更加充足,密度更大,只要掌握肥水作钓的方法,例如钓雨后或者选择味型清淡的谷物类饵料作钓,效果并不会很差。酱层厚的水域,鱼的主要食物来源就在水底部,养成低头吃饵或者拱土的习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钓底更有优势。

文章图片6

方法一:调高钓低摆脱酱层较厚困扰

这个方法的原理十分简单,就是利用浮漂的浮力,牵制钩饵向上移动,离开底部。如何知道钩饵离底了呢?在找好调目以后,挂饵找钓目,如果钓目小于调目,说明钩饵分担了部分浮力,具体在水下的状态要根据单个钩饵和浮漂目数之间的关系决定。那么问题来了,如何知道鱼饵完全离开了水底酱层呢?其实不用过于精确,在作钓时如果发现窝点内有鱼的信号,但就是不吃饵,可以将浮漂略微下拉2cm左右,直到有口后即停,这样做不仅可以将酱层内的饵拉出,还能提高线组的灵敏度,便于抓口。

文章图片7

方法二:调整饵料状态,减轻比重

上文中谈到饵料由于自身的重力下沉陷入淤泥中,对应的还有一个解决办法就是降低饵料的比重。什么是饵料比重?简单点说就是单位体内鱼饵的重量,此时密度越大重量越大,所以降低饵料密度成了我们最终的目标。

在饵料的种类里面有一种状态粉,主要作用就是用来调节鱼饵的雾化效果和比重的,其成分主要是薯粉、轻麸之类的,特点是体积大,密度小,因此在饵料搭配上增加状态粉的比例可以有效的降低饵料比重。为了减轻饵料的整体重量,优先拉饵作钓,拉丝粉选择短丝的,尽量拉小饵。

文章图片8

写在最后

水底酱层对钓鱼的确存在一定的影响,只是这种影响并不都是负面的,钓鱼没口时应该首先从钓位的选择、饵料的搭配、调钓上找问题。由于水底酱层是大部分水域普遍存在的问题,只是厚度不同,所以钓友们可以把握总的原则,养殖塘、肥水水域、静水水域可以适当钓灵,不仅可以摆脱酱层,还可以抓住这些水域普遍的轻微吃口信号,在自然水域、大面积水域野钓时,可以忽略酱层的影响,钓的略钝一些,生口鱼居多,吃饵习惯在水的底部。


文:钓鱼领域作者【工作之渔】原创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