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越南印象1

 流浪人十七 2021-12-08

“我们越南人,都很友好的。”

在与Tram经过一番深刻而又友好的中越文化交流之后,Tram似乎心满意足地给出了一个结论。因为临近圣诞节,奶茶店的落地窗外,被灯泡装饰的大树,散发出暖黄色的光。

为了表示反对意见,我把嗦着的奶盖还没完全入口,就连忙说道:“可是,我在河内的时候,十分钟的车程被你们越南出租车司机坑了将近60万越南盾,那是我当时身上仅有的现金。”

她惊讶地望向我,60万相当于人民币150元,要知道正常出租车花掉50元已经算是奢侈了。这也是为什么我总是跟朋友吐槽,我的越南之旅是以不友好开始的。

Tram是我在顺化所住旅店的老板,她个头不高,一米五八左右。

一年前跟朋友合伙租下了这座别墅,以Homestay的概念运营,并把它命名为C’est la vie。半年前她正式从大学毕业,在管理旅社的同时学习手作。

第一次见到她,是我在整理好行李之后从房间出来,看到她独自坐在大厅门口的台阶上。

她笑吟吟地转过头来问我,是想休息,还是跟她去吃便宜又好吃的小吃,我毫不犹豫地回答了后者。

之后的几天,我便坐在Tram的摩托车后座上,游遍了整个顺化城。

完全没办法想象,五天之前,我的越南之旅只身一人,不友好,孤独又寂寥。

一、河内

出境之前一天,爹娘顺路把我送上了桂林开往南宁的火车。当时的场景,并不亚于任何一次分别的情形,总觉得明天就回重新回到家中,但现实又总是遥远而又无望。

上午七点半,在黑暗中抵达琅东汽车站后的三个小时,我终于坐上了去河内的大巴。十一月底的南宁,并没有很冷。

高速公路两旁如针般的热带大树郁郁葱葱,偶尔从叶子的缝隙中露出水蓝色的天空。

汽车一路奔向友谊关,我在过关之前用身上仅有的200元现金换了66万越南盾,顿时觉得自己变成了富婆。

然而,四个小时候的河内,没有充分准备的我,遇见了充分准备的黑车司机。

发现被骗之后,我在摩托车流中,不甘心地甩开车门,向着扬长而去的出租车竖了个中指,那从马达里发出来的轰隆声,仿佛在为我的第一次被宰而欢呼雀跃。

很多时候,更多的国内人,喜欢把河内作为中转站。从陆路抵达之后,不会过多停留便去往目标城市,我也不例外。对我来说,这个城市喧闹又斤斤计较。这个坏印象,应该是从坐上这个黑车开始的吧。

我在河内老街最繁华的地方入住了一家口碑不错的青旅。前台一群白皮肤的外国人,似乎正在用流利的英文向店员咨询周边游。

我钻进几个女生中间,递上护照和订单,用尽全身的力气挤出一句“我要入住”,之后便迎来了一场血雨腥风般的英文洗礼。

服务生带我入住八人女生宿舍,对边的两个的德国女生,在有条不紊地换衣服,我尴尬地拉上床帘,一切都是感到陌生的环境。

河内老街的房子大多都很低矮,或者应该像是国内南方拆迁前的弄堂。小巷没有尽头地延伸在每一个,你认为快要完结的道路上。

在这里,红绿灯很少,过马路很费劲,上车道最多的时候大概能挤下十排摩托车。

按照台湾姐姐的指引,穿过摩托车大军,戴斗笠卖花的阿姨们,再沿着摆满街边喝着柠檬茶的年轻人们的街道一直向南,就是还剑湖。

还剑湖的由来,说是很久以前有个皇帝得到神谕,获得一把宝剑之后打了胜仗。很多年之后,当皇帝走到这个湖边,一只金龟浮出水面对皇帝说:敌人已经打败,我要拿走我的宝剑了。之后,宝剑便被金龟收回,遁入湖底。还剑,说的就是把剑还给了金龟。

可以看出,我对古老的故事多么没有总结力。

我喜欢,在清晨和傍晚的时候沿着还剑湖散步。早上,越南大妈们占领湖边最佳位置,热闹得跳着,可以被中国大妈秒杀的广场舞。夜幕降临,带上几瓶河内啤酒,在湖边静坐。

避开了早上的炎热,吹着小风,看着榕树在水里的倒影,看着人来人往,感受这个嘈杂城市难得的宁静。

二、岘港

Tram问我怎么知道她家旅舍的。我告诉她,是在岘港的Roll旅舍的老板推荐我过来的,她一个恍然大悟:Oh,my friend!

直到登机,才知道岘港的英文,是和谐音完全没有关系的“Da Nang”。到岘港的Roll旅舍时,已是傍晚。海边带来的湿气,不断吹拂着海岸,形成突如其来的雨水。打了电话给前台说没有找到旅舍,于是老板姐姐撑着伞出来了。

老板穿着很森系,顶着爆炸头,每天喜欢穿不同的麻质裙子。笑起来的时候,眼睛会眯成一条线,露出一颗虎牙,酒窝很深。

她很热情地介绍自己的旅舍:一楼的酒吧还在装修中,自行车可以免费借……

后来她告诉我,旅舍是她和建筑的男朋友一起设计和经营的。

他们用过期胶卷盒做成钥匙扣,越南传竹艺做成的盘子。每天晚上播放着温柔的爵士乐,房间里每一扇可以投进阳光的窗,还有镜子旁的绿植和洗浴间为了下水,从海边搬来的石子……他们把生活的哲学发挥到极致。

早上在阳光洒满的落地窗边写手记,任由她养的猫咪从脚间穿过。老板的朋友们在赶工建造酒吧,我和姐姐在旁边聊天,她总喜欢满怀期待地问我“How do you feel”,而英文不好的我,只能用很惊喜的表情代替言语,回答她“That's great”。

中午,偏偏是最热的时候,我开始出门了。所到之处,尽是韩国旅游团,仔细听的话,还能分辨出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可能是韩国在这里有很多援建项目的关系,整个城市都散发着韩国的气息。

当地很有名的市场叫做Han Market,特产琳琅满目,遇到中意的物品还能用计算器跟老板杀杀价。

穿过城市的河流叫做Han River,它把城市分成东西两个部分,街道南北纵横。

桥成为这个城市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以桥为标尺就可以走到你想去的地方,所以在这里不需要用地图。

骑着从老板姐姐那借来的自行车,不知道穿过了多少小巷,多少别致的民宿和餐馆。

我只知道,只要我坚信前方的目的地,然后坚定不移地骑行。一直向东,直到看到狂风摇曳着的椰树,我就能抵达传说中最美的美溪海滩。

找了个适合的角度自拍,立好三脚架,趁着退潮的海水倒映出的天,云还有自己,3、2、1……咔嚓。

三、顺化

南方的孩子,总是不怎么喜欢雨季。暴雨之前乌云密布,夜晚能振动地板,引发摩托车警报的雷声,以及梅雨时节晒不干的衣服和湿哒哒的被褥。关于雨季,总有说不完的抱怨。

为了看美国地理杂志强烈推荐的海云关,没驾照又不会骑摩托车,只能选择火车出发。四个小时的火车,从岘港到顺化120公里。

火车依山而建,靠海而行,山中云雾缭绕,远方的海只有白茫茫的一片。一路经过人烟稀少的沙滩,海浪并不友好地拍打着礁石,浪花四处飞溅。

顺化(Huế)以前叫富春,位于岘港的北部,香江穿城而过。属于越南承天顺化省的省会,是越南三朝古都,它的地位类似于我们的故宫。

在顺化的时间,多是被雨水冲掉了。我对历史属于提不起兴趣的那一类。只记得自己开着导航一直走到老城外,想着或许能绕过安检,来一次逃票。

城门口,游客对着三个炮台轮番拍照,导游英语讲解着这个国家的历史,这个地方曾经的辉煌。再看看现在,对面荒芜的草地和破败的城墙,真的对这个地方的历史提不起兴趣。

最后还是没有放肆那么一回,在城门口的老咖啡店坐下来,听着雨声,躲过了暴雨。

每次回到家,凳凳梅梅总是会骑着摩托车,载我到县城对面的烧烤摊聚会,清风徐徐,整个县城被温暖的灯光环绕。还有某年国庆节,带着从衢州过来看梯田的睿,在摩托车后座上看到家乡久违的星河……印象中,坐在别人摩托车后座的时光都是美好的。

Tram的摩托车,绕过顺化城的拥堵地段,最后在一个泥泞的巷子里停了下来。她帮我脱下把脸勒得通红的安全帽,比划了一个可以坐下的位置,点好了食物。

“把香菜、鱼腥草和酸木瓜丝放在蛋饼里面,然后卷起来一起吃掉。”她一边说着,一边还不忘邀请我参加她和朋友们的聚会。

他的朋友们都是很有趣的人,我们四个人分成两辆车,在顺化城里找好吃的宵夜摊。出门太急没有带雨衣,直接在她后座被雨水拍成雨人,心中默唱:冷冷的冰雨在脸上胡乱的拍。她的中国朋友还不忘齐头并,过来调侃几句:我们现在是不是超级酷!

会说中文的越南朋友是个小胖子,说中文莫名的南普超有亲近感。总是会在关键时刻,在我的啤酒杯里,放上越南份超级大的冰块,还不忘吐槽Tram是个自由的富人。另一个腼腆女性朋友总是帮我夹肉,本以为全程尬吃,没想到聊到追星,话匣子就打开了,我们从杨洋、鹿晗聊到PD101,“追星女孩是一家”这句话国际通用。

总是在下雨天,总是湿哒哒的天气,总是有让人无所事事的冲动。

我又拿起我的本本在客厅乱画,Tram关上大门,去厨房为客人做夜间小食。住店的客人总是猜错我是韩国人,我便顺势秀了几句毫无意义的韩语,在雨夜的顺化谈笑风生。

或许,这就是我们想要的生活。

第一次出国,第一次去越南,第一次在大叻,第一次遇见你,然后如老友般,开开心心,走完越南剩下的行程。送走你的那一刻,真的不舍。似乎还没来得及表示,车就开走了。Nice to meet you.也十分感谢慷慨提供的文章。

文章/图片来源:石头君

Nice to meet you.

v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