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低到尘埃里,还会维持最后的体面吗?

 流浪人十七 2021-12-08

——这一篇说的是最后的体面——

爱玲说,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这是爱玲对爱情的执着,可是如何维持最后的体面呢?也许好些面子,无论如何,也要维持最后的体面。

当然,今日不提爱情,最多是讲讲“体面”。

上班途中,每天必经的小道上,有一位白发苍苍,留着长长胡须的老爷爷。

斜靠在墙上,面对不停来往的行人,絮叨着:姑娘/师傅,好人有好报,行行好。

对他,记忆有几分的深刻。穿着一套类似海军服,将帽子拿在手里,轻轻颠摇着。穿着还算整洁。

那是第一次路过,包里没有现金便作了罢。后来的每天,他总是在。衣服渐渐变得有几分的邋遢起来。

而今日遇见,他在太阳底下,坐在地上。

还是曾经的装扮,衣服更加脏了几分。这一次,我加快了步伐,有些害怕听到他的声音。

不过也不曾掏出钱递过去,似乎他选的位置有些不佳,亦或是现在整体经济下滑,里面看不见钱。

也许连这个业务也需要与时俱进的。很多时候,乞讨者,还多了一张二维码。

关于善心这个问题,小时候总是格外多,见不得那些手足不全的人。每每都会掏上一块两块,渐渐地金额也会大些。

直到,有一次父亲告诉我,他亲眼看见手足双全健步如飞的人飞奔过无人的街道,匍匐在地,瞬间成了残缺人士。

那个时候,我是震惊的。也开始在心里埋了一颗怀疑的种子。这颗种子随着自我认识的完善与社会的成长,生根发芽。

其实,我不排斥,向乞讨者给予所谓的爱心。以前有个朋友告诉我,不管他身份如何,你是在行使<>的过程,与其它无关。

可是,有时候总是会忍不住一探究竟。

记得在无锡的时候,那个时候在去夜市的路上。看见了一个清秀的小女孩,前面摆着一张纸板,上面写道,希望有爱心人士支助回家路费。

我偶然听路过的人说,她每天都在。便忍不住想要去问问,真的缺路费吗?

我在那条路上至少徘徊了半个小时,最后还是没有勇气去问她。

其实,这只是一种借口,大家都心知肚明。我有几分疑惑的是,年轻气盛的他们,需要吗?

哪怕生活再艰辛,不也应该维持最基本的体面吗?

听说,现在的<丐帮>可了不得,白日上班,晚上数钱。住别墅用苹果。真假不知,也曾有心去了解一番,可也只是想想。

还不曾有勇气深入虎穴,也就得不来真相了。

不知道怎么地,想起在富蕴的时候。我看见了卷着铺盖的外地打工者。不知是做工程还是帮忙去采棉花。

一脸沧桑,蓬头垢面,衣服歪歪斜斜地挂在身上。

眼睛是混浊的,可他们也是努力生活的。哪怕在外如何,回家定是穿着崭新的服装,去见最想见的人。

而最是印象深刻的那一幕,是坐在路边的一个大叔,忘记了他的眼神,却记得他佝偻的背。

当时这般写到:

他佝偻着腰,我拍照片的时候,他正在从烟盒里面取烟。这是一个安静的小城,建筑风格也充满异域风情,在夕阳下的这里,感受凉爽的风,是无比肆意的。

想着这样的日子里,坐在这里也是极为惬意的。可是,我看见的是精神上的茫然,像是因为什么迷失了灵魂。

缓慢的将烟放进嘴里,抬头望了望远方,那双眼睛充满了不确定。

他正在经历的是什么,他又疑惑的是什么? 

而那个老爷爷,他是谁的父亲?又曾是谁的儿子?最后,又为何放下了体面?

我不会相信,有哪样一个人,心甘情愿放下体面去做这件事情。

我总是在想,那个老爷爷,他有胡须飘飘,倘若穿着一袭长衣,漫步在公园里,定是一个生活惬意的老人。

可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