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要学谁、学什么、怎么学?一篇搞懂,观点很正统

 xqjhr 2021-12-08

2021-12-06 16:20

復新习书法

前面我们分别介绍了盛熙明《法书考》笔法、风神篇的内容,大家对什么是笔法和如何做到书法具备风神有了一定的认知,今天我们继续来介绍《法书考》中的工用篇,主要是关于学书法比较基础而且又很常见的问题罗列了古人的论述。

书法要学谁、学什么、怎么学?一篇搞懂,观点很正统

卷七 工用

王右军过江观览名刻,叹学卫夫人书徒费岁月。故学书者以当知所终宗尚,乃能知所用力,至于临摹之功,丹墨之妙,皆宜精究也。

这里引用了王羲之晋末南渡后书学经历,核心在“当知所终宗尚”,也就是说学书法一定要找好的书法作品来临学这个是最重要的。

书法要学谁、学什么、怎么学?一篇搞懂,观点很正统

 宗学

  • 王羲之

顷寻诸名书,钟、张信为绝伦,其馀不足观。

在书法应该学谁的问题上,王羲之认为应该学钟繇和张芝,这个可以理解,毕竟当时书法的发展还不像后面那样丰富。

  • 张旭

妙在执笔,令其圆畅,勿使拘挛。其次识法,须口传手授,勿使无度,所谓笔法也。其次在布置,不慢不迫,巧使合宜。其次变通适怀,纵合规矩。其次纸墨精佳。

张旭认为学习书法得通过老师的口传手教。此外认为学习书法应该注意执笔、笔法、布置、适怀、文房用品五个方面。

书法要学谁、学什么、怎么学?一篇搞懂,观点很正统
  • 虞世南

掇笔往来,悬管自在,但取体势雄壮,不可拘其小节。右畏惧生疑,否臧不决,动用迷于笔前,振动惑于手下,师心固乎独见,弟子执其寡闻,耻请问于智人,忌艺能之胜己,若欲造玄,未之见也。

虞世南提倡取势要雄壮,不要拘泥小节。此外对于学书法难于达到玄妙的原因也做了批露,比如传授书法的人固执己见,而学书法的人孤陋寡闻,向智人求教反倒觉得羞耻。

  • 张怀瓘

大物芒芒,各归其根,复本谓也。书复于本,上则法于自然,次则归乎篆籀,又其次者师于钟、王。夫学钟、王尚不继虞、褚,况冗冗者哉。 又云:一点一画,意态纵横,偃亚中间,绰有馀裕。然字峻秀类于生动,幽若深远,焕若神明,以不测为量者,书之妙也,是曰无病。勤而行之益佳,若有方阔齐平,支体肥遁,布置逼仄,有所不容,棱角且形,神气昏蒙,以浓墨为华者,书之困也,是曰病甚,稍须毒药以攻之。

张怀瓘的观点认为,书法最终得向大自然求法,其次向篆籀,再其次学钟繇、王羲之。此外对书法作品“无病”与“有病”的评判也给出了标准。“无病”的书应该是峻秀生动、幽若深远,焕若神明,以不测为量。“有病”的书则是“有方阔齐平,支体肥遁,布置逼仄,有所不容,棱角且形,神气昏蒙,以浓墨为华者”。

书法要学谁、学什么、怎么学?一篇搞懂,观点很正统
  • 孙过庭

趋变适时,行书为要,题勒方富,真乃居先。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真亏点画,犹可记文。回互虽殊,大体相涉。故亦旁通二篆,俯贯八分,包括篇章,涵泳飞白。若毫厘不察,则胡越殊风者焉。至如钟繇隶奇,张芝草圣,此乃专精一体,以致绝伦。伯英不真,而点画狼籍,元常不草,使转纵横,自兹以降,不能兼善者,有所不逮,非专精也。虽篆籀、章草,工用多变,而济成厥美,各有攸宜。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然后凛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鼓之以枯劲,和之以闲雅,故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 又云:贵能古不乖时,今不同弊。但右军之书,代多称习,良可据为宗匠,取立旨归。岂惟会古通今,亦乃情深调合。致使摹拓日广,研习岁滋,先后著名,多从散落,历代孤绍,非其效欤?夫运用之方,虽由已出,规模所设,信属目前。差之一毫,失之千里。苟知其术,适可兼通,心不厌精,手不忘熟。若运用尽于精熟,规矩得于胸襟,自然容与徘徊,意先笔后,潇洒流利,翰逸神飞。亦犹弘羊之心,预乎无际;庖丁之目,不见全牛。若思通楷,则少不如老;学成规矩,则老不如少。思则老而愈妙,学乃少而可勉。勉之不已,抑有三时,时然一变,极其分矣。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会通之际,人书俱老。

书法要学谁、学什么、怎么学?一篇搞懂,观点很正统

孙过庭在这里对行书、真书、草各自特性及相互间关系进行介绍,他认为草书要兼有真书的严谨法度,真书也要有草书灵活自然。真书以点画来组成形体,靠使转表现情感个性,而草书则是用点画显露性灵,靠使转构成形体,虽然有所区别但也有共通的地方。所以孙过庭说扩大接触面,如篆籀、小篆、八分、飞白书等,吸收各体的特点,然后才能达其情性,形其哀乐。他认为学习古人书法时要遵守一个原则“古不乖时,今不同弊”,也就是说要学古人但不能一味不分好坏的盲从,此外还得做到心思精密手法娴熟,规矩了然于胸这样才能意在笔前、翰逸神飞。对于书法的三个阶段:初、中、会通,孙过庭也给出了劝戒,先要平正,然后再去追求险绝,等到掌握了险绝了再去返朴平正。

书法要学谁、学什么、怎么学?一篇搞懂,观点很正统
  • 李华

大抵字不可拙,亦不可巧,不可今,不可古,华质相半可也。钟王之法,悉而备矣。近世虞世南深得其体,别有婉媚之态。

在拙与巧、古与今之间找到平衡。

  • 徐浩

张伯英临池学书,池水尽墨。永禅师登楼不下,四十馀年。张公精熟,号为草圣;永师拘滞,终著能名。以此而言,非一朝一夕所能尽美。俗云:书无百日工。盖悠悠之谈也。

书法想要达到有大成不是短时期的工夫就可以达到的。

书法要学谁、学什么、怎么学?一篇搞懂,观点很正统
  • 卢携&张敬玄

第一用纸墨,第二认势,第三裹束,第四真如立,第五行如走,第六上稀,第七中匀,第八下密。

张敬玄云:初学必先真书。便学纵体为宗主,真体难成矣。

张敬玄认为初学书法要先学真书。但没有说明为什么。

  • 宋高宗

士于书法必先学真书,以八法俱备,不相附丽,至侧字亦可正读。不论本体,盖篆籀之遗风。若楷法既到,则肆笔行草,自然臻妙。

宋高宗对于为什么要从真书开始学给出来具体的理由,因为八种笔画的笔法都具备,有篆籀之遗风。

书法要学谁、学什么、怎么学?一篇搞懂,观点很正统
  • 朱熹&姜尧章

握管濡毫,伸纸行墨,一于其间,点点画画,放意则荒,取妍则惑,必有事焉,神明其德。

下笔尽仿古人则少神气,专务遒劲则俗病不除。又云:或者专喜方正,极意欧、颜,或者专务匀圆,留心虞、永。或为体须稍匾则自然平正,此又徐会稽之病;或谓欲其萧散则自不尘俗,此又王子敬之风,岂足以尽书法之美哉!欧阳率更虽结体太拘,而用笔特备众美,虽少楷则,而翰墨洒落,追踪钟、王,来者不能及矣。颜、柳结体虽异,用笔复溺一偏,书法一变。字画刚劲高明固不为无助,而晋、魏之风轨扫地矣。

学习古人书法,姜尧章认为如果和古人一样则会少了自己的神彩,如果只是一味追求遒劲就会有流俗的毛病,追求刚劲不是没有意义,如果太过了就丢失晋魏的风度。

书法要学谁、学什么、怎么学?一篇搞懂,观点很正统
  • 政禅师

政禅师工书,笔法绝如晋、魏间人,常笑学者临法帖曰:彼皆知翰墨为贵者,其工皆有意,今童子书画多纯笔,可法也。  

政禅师的观点和姜尧章有些相近,讲求晋魏风骨,追求自然。

  临摹  

  •  笔势论

始书之时,不可尽其形势。一遍正脚手,二遍少得形势,三遍微微似本,四遍加其遒润,五遍兼加抽拔。如其生涩,笔下不滑,两行一度,创临惟须笔滑,不得计其遍数。

笔势论的观点认为临帖目的不在于写得和原帖完全相象。应经历五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取舍,第一阶段是为了约束手,第二阶段要学习帖字字的外形和笔势,第三阶段得做到有些像原帖,第四阶段往里头增加些遒劲和圆润,第五阶段根据自己想法进行取舍。

书法要学谁、学什么、怎么学?一篇搞懂,观点很正统
  • 唐太宗云

朕少时频遭阵敌,必自指挥。观行阵即知其强弱,每取吾弱对其强,以吾强对其弱。敌犯吾弱,追奔不逾百数十步;吾击其弱,必突过其阵,自背而反击之,无不大溃。多用此制胜,思得其理深也。今吾临古人之书,殊不学其形势,惟在求其骨力,及得其骨力,而形态自生耳。然吾之所为,皆先作意,是以果能成也。

卧王濛于纸上,坐徐偃于笔下,可以嗤笑子云。唯初学者不得不摹,亦以节度其手,易于成就,皆须是古人名笔,置之几案,悬之座右,朝夕缔观,思其运笔之理,然后可以摹临。其次双钩蜡本,须精意摹拓,乃不失位置之美耳。临书易进,摹书易忘,经意与不经意也。夫临摹之际,毫发失真则神情顿异,所贵详谨。 又云:字书专以风神超迈为主,刻之金石,其可苟乎!摹字之法,须墨晕不出字外,或填其内,或朱其背,正得肥瘦之本体。虽然,犹贵于瘦劲,使工刻之,又从而刮治之,则瘦者亦肥矣。双钩时须倒置之,使无容私意于其间,诚使下本明,上纸薄,倒钩何害?若下本晦,上纸薄,却须能书者为之,发其笔意可也。夫锋芒者,盖字之精神,大抵双钩多失,又须朱其背时稍致意焉。

唐太宗认为初学书法摹帖是必须经历的,对临和摹的区别也进行了比较,摹的方式比较容易出成效但容易忘,临书比较容易融入帖子不易忘。摹的对象也应该有要求,得是前人名帖,放在左右时常观看揣摩,然后用双钩蜡本进行精心摹拓,其间不要加入个人想法去改动原帖,双钩好后再进行摹写,摹时要使墨晕不超出双边。他还分享了自已学书法的侧重,学古人作品不是学其形势,而是学其中的骨力。这种只学骨力不重形势的观点就要分清个人所处的阶段了。

书法要学谁、学什么、怎么学?一篇搞懂,观点很正统
  • 张怀瓘

张怀瓘云:夫简兵则触目而是,择将则万不得一。故与众同者俗物,与众异者奇材。书亦如然。为将之明,必不披图讲法,明在临阵制胜。为书之妙,必不应文按本,妙在应变,无方皆能,遇事从宜,决之于度内者也。

张怀瓘认为要与众不同,而还要在法度之内应变从宜。

  • 虞安吉

虞安吉云:未解书意者,一点一画皆求象本,乃转自取拙,岂成书耶。

虞安吉认为学书法不要一点一点都和原帖一样,那就不是书法了。

书法要学谁、学什么、怎么学?一篇搞懂,观点很正统
  • 姜尧章

姜尧章云:摹书最易。

 丹墨

  • 王羲之

纸刚用软笔,纸柔用硬笔。纯刚如锥画石,纯柔如泥印沙,既不圆畅,神格亡矣。书石同纸刚例,盖其相得也。又云:用笔着墨不过三分,不得深浸,毛弱无力,墨用松节同研,久弥佳矣。

  • 米芾

古书画皆圆,盖有助于器。唐皆凤池研,中心如瓦凹,故曰研瓦,一援笔,因凹势锋已圆,书画安得不圆?今研如心,平如砥,一援笔则褊,故字亦褊。又近有钅敖心凸研,援笔即三角,安得圆哉!

书法要学谁、学什么、怎么学?一篇搞懂,观点很正统
  • 姜尧章

欲刻者不失真,未有若书丹者。然笔得墨则瘦,得朱则肥,故书丹尤以瘦为奇。而圆熟美润常有馀,燥劲古老常不足,朱使然也。又云:作楷欲干,然不可太燥。行草则燥润相杂,润以取妍,燥以求险。墨浓则笔滞,墨燥则笔枯。笔欲锋长劲而圆,长则含墨可以运动,劲则有力,圆则妍美。盖纸笔墨皆书法之一助也。

书法对文房用品也是有较多要求的,比如王羲字对纸的软研与笔的软硬搭配给出了具体要求,纸软笔硬,纸硬笔软,要领就是相互的补充,用墨得选用松节同研,醮墨时笔毫三分入墨就行了。而米芾对砚台要求也有具体的见解,认为砚台中心得像瓦凹才能使笔毫调圆,笔调圆了字画才能圆。

书法要学谁、学什么、怎么学?一篇搞懂,观点很正统

姜尧章更是直接说明文房四宝是书法必要输助,对于不同的书体,对墨又有不同的要求,楷书墨要用干但不要太燥,行书草书用墨要燥润相渗和,墨润可以体现出妍美,墨燥则可以体出出险绝。笔要选锋长有劲而且圆的。

工用篇,通篇的核心在于介绍古人关于学习书法该学谁学习侧重什么以及怎么学的观点,可以说是比较正统的学书法的路数,比如学名帖、从楷书学起,采用摹帖的方式进行临习,以及学古人法帖的目的不在于追求完全像古人等等。这些对于我们不同学习阶段的书友都有指导意义。

图中插图为《苏慈墓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