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陵都市报数字报

 青梅煮茶 2021-12-08

  ◆李德富

  墙上挂历一天天失去份量,室内开上暖暖的空调。玻璃窗绣起冰凌花。这时候,冬至节便快到了。

  每年12月22日前后的一天,便是冬至节。冬至节是中国二十四个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日。因为冬至节没有春节、国庆节,五一节那种热热闹闹,吹吹打打,人群扎堆的氛围,没有商品促销广告连天的喙头,没有仪式感的新景象,有人失去注意力,年轻人可能还不知这天有这么个节日,但冬至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民间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是很大很广泛的。

  按照传统说法,冬至这一天,是入冬以来最寒冷的一天。因此,在人们生活中,过冬至节重在美食。味蕾的绽放让全家温馨备至,全家团聚,围上一桌,汤锅散发出浓浓的诱人香味,端上红酒,白酒或饮品,噼噼啪啪地碰上一杯,室内弥漫着袅袅婀娜的雾气,玻窗上结着冰花。窗外寒风扑打着行人,纷纷扬扬的雪花弥漫山岗。觥筹交错中,其乐融融,如春天般和煦,这快活便在其中了。那春天的奔放,夏日的热烈都被冬储藏了起来,烦燥的街市归于平静。乡愁混杂着缠绵醇厚的酒香紧贴着脾胃,是思念又是释放。杯盏声声中是对美好生活的享受,对来年的遐想、对未来的希望。

  冬至节这天对饮食比较讲究,各地风俗不同,吃的食材也不一样。北方风俗吃饺子,南方习俗吃汤元,四川,贵州一带吃火锅吃羊肉,还有吃狗肉的。在我的家乡,这天的羊肉特别好卖,价也比往日高。去市迟了还买不到。有种说法,吃滋补羊肉,能提升热力。“冬至吃羊不穿衣裳”。意思是说冬至吃了羊肉,这一冬就不怕冷了。当然这是民间夸张的说话,哪有这么神奇的驱寒美食呢?

  关于冬至节,民间有很多谚语广泛流传。“冬至饺子夏至面”,“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这是关系饮食的谚语。

  还有关于农事气象的谚语。“冬至时节天最短,太阳直射最偏南”。“冬至暖,烤火到小满”,“冬至落雨星不明,大雪纷纷步难行”。“冬至天气晴,来年百果生。”“冬至在头,冻死老牛,冬至在中,单衣过冬。”“冬至下场雨,夏至水满江。”这些谚语是人们从历年的气候变化观察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对农耕生产有着积极的意义。

  冬至节,文人墨客也不甘寂寞,留下许多快炙人口的诗篇。诗圣杜甫写有《冬至》诗。“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诗王白居易也有《邯郸冬至夜》,“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宋代陆游写有《辛酉冬至》,“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苏轼《冬至日独游吉祥寺》,“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

  无论是民间谚语中的冬至,还是诗风词韵中的冬至,都是岁月时光的一抹云霞。腊梅开处,岁月静好。传统佳节,值得传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