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赵益进 ,山西现代双语初中学生,从小酷爱读书、写作、绘画。 赵益进 夏秋之交,霏霏冷雨中,我踏上了通向五台山的路。 天边的云是青冷的灰色,薄雾将远方的山都罩住了,只能看见一层隐约的轮廓。阳光穿不过厚厚的云层,只能投下星星点点的光亮。这些光亮将斜斜的雨丝照的十分澄澈透亮,使人可以忘掉阴冷的天气与糟糕的心情。 小雨将空气中的尘埃都洗净了,风一吹,便会漾起一股清新的味道。深吸一口气,整理好自己的心情,向前行进。 据课本上介绍,五台山由古老结晶岩构成,五峰耸立,峰顶平坦如台,故称五台。最高,最冷,最神秘的是北台。北台顶海拔3061.1米,有“华北屋脊”之称。 登上北台,一股清冷的气息扑面而来,一座雄伟的大殿掩映在白雾中,神秘又静穆。 进入大殿,昏暗的光从空隙中照进来,照亮了在喧嚣尘世寻觅宁静的我们。抬头,安宁而又平和的佛俯视着众生。 走向小镇的中心,先到了大白塔下的一个小巷。小巷用青石板铺成,有复古的味道。在小巷的两旁,开着各种各样精致的小店,卖香包的,供佛的……最可爱的是那个卖银器的小店。 在如月的灯光下,每件银饰都像月光下碎裂的水花,迸溅着生命力,同时又漾起一层层柔和的光晕。 门外,打磨银器的吱吱声,敲打银器的叮叮声,与雨声交织在一起,交织出独属于这条小巷的韵味。 在许许多多银器中,我一眼就看见了那个小小的转经轮。它的顶端刻着一朵欲开的莲花,再往下是可以转动的筒身,雕着精美的花纹,还刻着六个印度字。据说,与如来佛祖将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时所贴的封条上的字相同。 筒身的侧面,缀着一颗小小的银珠,已经被打磨得十分光滑,泛着生命的光泽。 之后的几天中,我又去了黛螺顶,看虔诚的老和尚一步一拜走上一千零八十级台阶;去五爷庙,许下自己的许多愿望;去菩萨顶,虔诚地烧香礼拜,净化心灵…… 置身佛境,我突然想起一句话:为什么要把寺庙建在吵闹的尘世中呢?这样不会打扰佛的清净吗? 妈妈说:不是寺庙建在尘世中,而是人们远道而来,打扰了佛的清净。其实,佛是不会被打扰的,因为他们的内心是宁静的。如果在生活中,我们也能保持一颗平常心,那么,烦恼也会离我们而去了。 在幽冷的禅香中,我看见佛祖座前,蓦然展开一瓣莲…… 霏霏冷雨仍然淅淅沥沥,我带着不一样心情,离开了五台山。 ![]() 改写 《十五从军征》 ![]() 走在荒无人烟的小道上,望着渐渐坠下去的太阳,我叹了一口气,不知怎的想起了十五岁的少年—— 也是这样一个黄昏。结束了一日劳作,我悠闲的走在回家的小道上。远远地车马喧嚣,激荡起一阵阵尘土。我还没回过神来,就看到一个男人跳下马车,几个士兵二话不说,围上来就抓起我……就这样,我来到了边疆。几十年苦守,我堪堪熬到了白头。终于,我踏上了回家的路。 在一个破败的小屋里,我度过了一夜。满脑子都是故乡的风景,爹娘的音容笑貌也不断浮现在脑海中,挥之不去。待到天边稍稍泛起了鱼肚白,我便迫不及待地出发了。走着走着,空中飘起了小雨,慢慢打湿了我的衣襟。风吹动了路旁的杂草,发出沙沙的声音。连一只麻雀的身影也没有。不知这样走了多久,一个萧索的村庄慢慢闯入我的视线。我眼前一亮,努力平复自己紊乱的心跳。几乎是狂奔到了村口。道路上几乎没有人。 好不容易,我找到了一位老乡,我连忙问道:“老乡,我的家在哪里啊?”鬓发同样斑白的老头盯着我,想了想,指着远处密密的松柏林和丛冢,用沙哑的声音说:“远处,那边,是你家。”我的心仿佛从高空直坠下来,再被人狠狠地踩进地里,满满的失望涌上心头。 我抱着最后一丝希望,走到家门口。野兔在狗洞中钻来钻去,野鸡扑扇着翅膀从房梁上飞过。再扭头看向庭院内,野生的谷子撒的遍地都是,井台上长着野生的葵菜,在雨中摇摆不定……最后的希望也破灭了。 我拖着行尸走肉般的身体,走到已经蒙灰的锅灶前,用杵臼捣去了谷物的外壳,做了一顿饭;再随手摘了几苗葵菜,做了一锅汤。菜不一会儿就熟了,我端着饭走出家门,向亲人归家的方向看去,冷雨潇潇,街上空无一人。我再也忍不住了,嚎啕大哭。湿漉漉的脸上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我想起:小时与父亲一同放飞的纸风筝;被抓走时还未来得及放下的锄头;边境的大风和永远吹不弯的烟;以及现在冷雨敲打着的坟头…… 希望不再。我茫然四顾,大脑一片空白,失望溢满心头。狂风呼啸着,裹挟着我的灵魂远去。 ——写作指导老师 赵丽娟
欢迎交流,主编微信 : XU 156 9866 718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