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 香 五 寨 王慧俊 这是一篇感动五寨人的好文章。真诚朴实的语言,隽永典雅的意蕴,令人倍感人性的温暖。作者纯洁的心灵,高尚的人文情怀,彰显人间自有真情在的至圣宏德。(编者) 我1953年出生在一个叫作炒米房的村子里。从我懂事的那一天开始,我就看见这个村子是在一座大山的脚下,很偏僻,村子里没有几户人家,还有住窑洞的,房舍低矮临时性的多,唯有一棵很粗很高的大榆树为村子显着生机。我没有见过炒米,父亲和母亲说他们也没有见过,为什么叫炒米房他们也说不清楚。 我上小学时家里生活十分困难,我常常为买不起一分钱2根的铅笔而和父母闹。其实他们也没办法,我经常看见父亲抽着用废纸卷成的旱烟在叹着气。后来我理解了他们的难处,和他们一起挖野菜、捋树叶,也因为吃野菜中过毒,和他们一起肿脸肿腿。那时偏僻和贫穷四个字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有人问我是哪里人,我很不乐意说炒米房这三个字。 升入中学后,我们经常背诵毛主席“农业学大寨”的语录。那时哥哥是我们生产队的队长,他去参观过大寨。听他说大寨在山西省太行山的昔阳县,是一个七沟八梁一面坡的穷地方,有一个叫陈永贵和郭凤莲的人带领大家治山治水,硬是在青石板上修成了亩产千斤的高产、稳产的海绵田。那时我有个想法,我也要抽空去大寨看看,亲眼见见陈永贵和郭凤莲,看看他们是如何与天斗,与地斗的。 几十年时光一逝而去,但我要去大寨看看的想法并没有破灭。2014年,在我主编《山河》杂志的过程中,每天都会看到全国各地的来稿,有学生的、有教师的、有城市的,也有农村的。当我在翻来稿的登记中,突然看到一封来自于山西省五寨县一个叫朴平的一篇来稿,文章题目是《父亲》。我满以为是大寨的,欣喜地把6000多字从头到尾读了两遍,我觉得质量还不错。他的父亲为了改变家庭的贫穷面貌,艰苦创业,很有大寨人穷则思变的精神,因此我把稿子稍作修改便刊登了。 那时我就想,五寨和大寨肯定是亲兄弟,两个地方距离也不会太远,有大寨人做引领,五寨人肯定也会不错的,我们应该多支持、多宣传。后来,朴平又发来一篇稿子,她告诉我说她其实姓刘,叫刘笑梅。因为自己是个农民,觉得没有什么文化,所以不敢写真名字,便叫了朴平,意思是朴素平常。我说你写《父亲》的这篇稿子就很有文化啊,语言流畅,故事性很强,很有逻辑性。她听我这么一说,哭了,呜咽地感谢我。她说,她文化太低了,经常为有不会写的字,不会用的词而头疼。她说她手头上存有一篇四五万字的小说稿,就是在磕磕绊绊的文字中写出来的,有的字不会写就画个圈等丈夫回来教她。她把小说修改十几遍了,想请我给看一看。我听后感到很惊讶,你一个农民,而且是一个家庭主妇哪有时间写小说啊?她说因为家里生活很困难,读完初中父亲便留她在家务农了。结婚后,是当教师的丈夫手把手教她识字,教他读书。她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回忆着一幕幕生活,把生活中的故事一点点记录下来,让更多的人知道。 山西话我有些不懂,声、韵、调和普通话不一致,入声调较多。但她讲的故事却很感动我。我感到接触到这样一个来自于山西贫困地区的作者,很受教育和启发。我把她的故事宣传给了很多人,特别是在我的老家炒米房,我鼓励那些生活在农村已为人妻为人母的中学生和大学生们,应当以朴平为榜样,拿起笔来记录炒米房,宣传炒米房改革开放后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学习人家朴平“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的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 我十分佩服朴平热爱生活,记录生活的人生态度。由于笔耕不辍,生活这本书,给她拓展了更大创作的空间,让她敢于再叫起了刘笑梅这个名字,用“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话来形容她,是最为贴切的了。我曾在编辑部开会时说过,朴平的文章很有“山药蛋派”赵树理的味道,她运用朴素的感情,朴实的语言,揭示了人物心理,推进了人物的性格,表现出了鲜明的地域特色,这样的来稿我们要优先处理。我之所以这样说,感觉朴平虽然是五寨人,但她创作的情节和语言,却受着山西作家赵树理的影响,这样一个热爱文化的农村娃,我们发表她一篇文章,不就是在激励她热爱生活,热爱人生,用文化的力量去繁荣振兴五寨吗? 后来,朴平给我来电话说,她争取几年内出版一本小说,就写五寨的人,写五寨的社会生活。另外,她请求我说,丈夫有个学生在五寨县二中当体育老师,很爱好文学,想给《山河》投投稿,请我给予关照。我说好啊,热烈欢迎赵树理家乡的人啊。没过几天,我便接到了一个叫赵东方发来的《今生做兄弟》和《不读诗无以言》的两篇文章。我让编辑们先看,几个编辑看后感到两篇文章很有特色,文字清新,观点明朗。我读后,觉得的确不错,便签字刊发了。后来,赵东方又发来《绝唱》和《蔡琰救夫》几篇稿子,让我给予修正。 读赵东方的文章,我觉得他不像是体育教师,倒像是一位历史研究者。赵东方读了很多书,掌握很多的历史知识,文章写得层次清晰,很有品味,无论是散文还是小说都吸引着你认真读下去。记得1983年3月,我在云南个旧聆听著名作家茹志娟老师讲学时,她说过这样一段话:“无论是一篇小说还是一篇散文,如果读了五六百字还没有吸引住你的眼球,这篇作品多数是不成功或者是失败的作品。”读赵东方的作品就很有吸引力,既不拖泥带水,也不含含糊糊。后来,赵东方传给了我一张照片,是在球场上。他穿着一件白色的T恤,脚下踩着一个足球。照片很艺术,人长得胖乎乎,也很帅气。我当时就想,这样一位体育老师,读书如此广泛,体育课一定是有声有色的,如果他没有志存高远、自强不息、厚德博学、报国为民的理想,不会写出那么多有趣味、有灵性,深受读者欢迎的文章的。 赵东方我没有见过,通了几次电话,给我的感觉他很有理想和发展的后劲。我电话里鼓励他多读书,多写作。他笑笑说,是哩,在我们五寨有一群人影响着我,带动着我。比如经常写诗歌的马赛英、马晓华;写散文的李晋成、杨希存、余素芳、彭海燕;还有写书法的周月,搞摄影的张宏文等等。 可能还因为毛主席农业学大寨那句口号的强力作用吧,我突然决定要去五寨看看,说不定在五寨也能看到大寨的虎头山和赵树理走过的脚印呢。于是我踏上了去山西的列车。下了火车,我顾不得休息,又乘上了一个五十多岁司机驾驶的出租车去往五寨。 途中,我感到有种飘雪的感觉,在块块低洼不平的土地上,我看到了很多的建设项目,当然也有着一些没被割倒的玉米秸秆,偶尔看到散放的几个毛驴和牛在地里悠闲,我问出租车可机,你最远开车去过哪里?他笑笑说,哎呀,早就想去五台山看看许个愿,可是没时间,就去过大同一次。我又问他去过大寨吗?他说还没哩,等孩子大了去大寨看看也就满足了。 车子很快到了五寨县城,时间已是下午的两点,朴平在哪?赵东方在哪?我本来担心打扰他们午休,想给他们一个突然降临的惊喜。可我又未知地们住在哪里。我思考了大半天拿出手机给赵东方通了电话。赵东方很惊讶我的到来,他立刻给五寨好几个文友打电话约来见我。 初春时节,五寨的天气还很寒冷,但我心里倍感温暖。宾馆里挤满了一张张笑脸。初次见面的赵东方、周月、马晓华、马赛英、田春雨觉得我是来自于内蒙古大草原的人,盼望着我能把蒙吉的长调唱给他们,让他们感受一下蒙古族的音乐。很可惜,我是生长在蒙古草原上的一个汉族娃,歌曲唱不了,蒙古语也说不上几句。说实话,由于我爱好文学,我曾经几次深入到大草原里,在蓝天白云下,像寻找宝贝一样寻找藏在马蹄里的故事。《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那首歌曲,是台湾著名作家席慕蓉作词的,“父亲曾经形容草原的清香,让他在天涯海角也从不能相忘,母亲总爱描摹大河浩荡,奔流在蒙古高原我遥远的家乡”就是她在马蹄里挖掘出来的乡愁元素。她生长在重庆,对草原的印记完全来自于父母的讲述,但当她踏入故乡的草原后,发现母亲河里流淌着的故事比天上的星星还多,河水在传唱着祖先的祝福,保佑漂泊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 来到山西五寨,看到了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变化,我想到了“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内蒙古草原。我想我应当把草原上连同炒米房的故事,讲给五寨的文友们。让这些故事在这些文人的手里,变成最新最美的蓝图,蓝图像一只只白鸽一样,带着一首首诗歌,一篇篇散文、一章章小说,带着五寨人的问候飞到大草原去,飞到我生于斯,长于斯的炒米房去。 让我最为感动的是,五寨的一群文友们很敬业,很执着。他们一年四季在南山下,在清涟河边,在生态自然旅游区,在被称为北方的“五寨沟”,还有学校或家里挖掘出了很多很多的文学宝贝,经过精心的雕刻后,有的宝贝飞到了北京,有的飞到了内蒙古,还有的飞到了安徽和五台山,那个叫刘笑梅写的小说《小镇上的女人》就是一宝,竟获得了忻州市委的两万元文学大奖。 在热气腾腾的饭桌上,我充分感受到了五寨文友们的情感热、文化热。几杯汾酒喝下,在如云如雾的热浪中,我仿佛看到了赵东方、李晋成、马赛英、周月等人藏在大脑里的文学创作线路图。果真不久,也就几天时间吧,这些线路图亮起了一个个绿灯。赵东方的散文《我想踢球》《读孙犁的<亡人逸事>有感》《读<转运汉遇巧洞庭红>有感》和刘笑梅的短篇小说《小镇上的女人》发表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综合类国家级期刊《神州》杂志上;马赛英的诗歌《接近莲台》在安徽池州获得了第二届乡村沐野节二等奖;李晋成的散文《冰花》,余素芳的散文《生命的意义》,周月的散文《婆婆也是妈》,马晓华的诗歌《仲春之语》等分别刊登在《法艺》和《星河》杂志上。 太阳微红,我便游览了清涟河畔,登上了南山顶上。目睹着高速发展的五寨,感觉五寨的天空和草原的天空一样蓝,空气一样新鲜。虽然时节未到,在山峦上还看不到满山怒放的鲜花,但我的嗅觉在飘来的微风中已经嗅到了一股股馨香。我四面张望着,我猜,那一定是大自然听说五寨一群文化人要在这里建设一座文化自信的乐园,写出几部赞美五寨,记录五寨的书稿而释放出祝福的芳香吧! 作者简介 王慧俊,笔名文峰。内蒙古赤峰人。现任赤峰启功书院秘书长兼《山河》杂志主编。著有散文集《情》《超越梦想》《心丝絮语》《阅读启功》和报告文学集《在事业的坐标上》《使命的回声》等。其中散文集《情》,获香港首届龙文化金奖三等奖。散文《剪纸大妈》在中国第七届“漂母杯”全球华文爱母·母爱诗歌散文征文大赛中荣获散文组二等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