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茂:印象怀仁

 砚城文苑 2021-12-08

印  象  怀  仁

徐 茂

1

史记》里有“民以食为天”的记载,那就从吃说起吧。

怀仁人吃饭,不论家里,还是外面,中规中矩;不浪费,也不过分节俭。我们在一些城市的饭店里吃饭,常常被喧闹的嘈杂声所困扰。在怀仁,不会有这种感觉,大家一心一意低头吃饭,即使交谈,声音并不张扬。很少看到面红耳赤、嘴边流油、唾沫飞溅的吃客。大家吃完饭,悄悄离席,轻声道别,从容离去。

传统小吃最能体现地方特色。怀仁知名小吃叫“糖干炉”。此乃何物?空心月饼。饼体黄澄澄、园墩墩,诱人!一咬,天塌地陷,饼屑飞溅,有掉入万丈深渊的感觉——里边竟然是空的!为啥做成空的?据说,是面点师为官家传递情报而特制的邮寄载体,原来里边要藏密信。

传说,慈禧太后躲避八国联军,行至怀仁,地方官献“糖干炉”。太后微启玉口,一咬,李莲英见太后面有讶色,忙问:“老佛爷有何不妥?”慈禧笑道:“此物原有明堂,外实内空,险些闪掉我的牙。”故“糖干炉”又称“闪塌嘴”。很难想象,如若闪掉老佛爷一颗凤齿,后果如何?

我虽然没有机会走遍祖国大江南北,但北方的大小城市去过不少,如怀仁人嗜吃辣椒者,鲜见。

怀仁羊杂,一大瓷碗端眼前,浓郁扑鼻的辣椒味沁入周边的空气里,馋涎三千丈,何问有多长!红彤彤,亮晶晶,有一头扎入碗里的冲动。油汪汪,腻爽爽,真想端起大瓷碗,劈头盖脸地浇下来,辣遍全身,让每一个毛孔都张开,兜了风,飞起来……

馒头、炒菜、辣椒,怀仁人不待见炒菜,瓷白的馒头,抹上红艳艳的辣椒,吃得香。其他地方的人们喝稀饭,佐以咸菜,怀仁人佐以辣椒,啥滋味?不知道。只听他们喝得哧溜哧溜,但见他们喝得满头冒汗。

我在怀仁工作时,身边不缺美女同事,她们的小包包里,藏着口红、手机、辣椒油。

我敢肯定大多数人喝过羊杂,也有人喝过牛杂,喝过鸡杂的人恐怕不多。成语小肚鸡肠和鼠肚鸡肠,都牵扯到小,鸡的肠子当然大不到哪儿去。怀仁街上有专门卖鸡杂的老店,我数次下决心进去尝尝,终究不敢。我想那鸡肠子细长细长,像一条条蚯蚓,怎能下得了口。

没吃过“刘原面”,白来一趟怀仁。这家刀削面馆,有几十年的历史。店面不大,顾客络绎不绝。本地人有言:三天不吃刘原面,半夜起床舔蒜皮。足见此面销魂之甚。

我佩服面馆窗口边出面的那个女子。不打票,不叫号,全靠脑袋记。大中小各几碗,加鸡蛋、加腐皮、加肉片、加丸子、加尖椒,甭管等面的顾客有多少,她都能记得清。我每次到窗口等面,总会盯着那女子傻看。有时她撩起眼皮,剜我一眼,可能觉得我色迷。她哪里知道,我是才迷,迷她的才,她的脑袋怎能记得住那么多东西。

凉粉,全中国哪都有,不过怀仁人不叫吃凉粉,而叫“喝凉粉”,奇怪!喝凉粉,当然去“彭记”,这家的辣椒好吃,香而不辣,辣味浓郁。如果你只喝它的凉粉,不加辣椒,店家还很不高兴,虽然你为她降低了成本。

怀仁的炒兔头、大肉丸、盐煎羊肉、羊拐弯、羊蝎子、烧鸡公,也都各具特色,风味独特,食之爽口,回味无穷。

怀仁街头,国内知名餐饮连锁店的霓虹招牌随处闪烁,且生意皆做得红红火火。这得益于怀仁人开放、包容的人文态度。

怀仁人不会盯着外地来客陌生的脸,直白地问道:哪里人?外地人因此而没有了被审问似的生分感,容易较快地融入新的环境里。在生活、工作中,怀仁人对外地人也不会有特殊的态度,好像大家本来就该在一起。

2

走在怀仁偏僻、旧朴的小巷间,很难遇到一个蓬头散发,衣着邋遢的老妇人,手提笤帚,立于门口。

小区大门口闲聚的老人们,皆穿戴整齐,浑身上下,打理得干干净净,年龄虽大,风骨犹健。

怀仁人穿衣服很讲究,有“鞋底上绣花”之嫌。

人们穿衣服讲究是讲究,但不盲从名牌。迪奥、香奈儿、普拉达、爱马仕专卖店,怀仁也有,但生意不一定好。这倒不是说怀仁人买不起名牌,他们穿衣服不像吃饭那么随便,有自己的主见,跟风对于他们来说只不过是一场闹剧。

虽然不刻意跟风,但怀仁人的衣着也潮。买衣服,觉得本地局促,近可以去大同,就在家门口,远可以去北京,坐动车也就两小时。说怀仁人的衣着有“皇家”范儿,并不夸张,他们崇尚大地色系简约风。

夜幕初笼,霓虹闪烁,漫步怀贤街商业步行街,最能领略怀仁人的衣着风格。时髦的女性,她们着衣并不艳丽妖娆,很少露脐坦胸,却也窈窕迷人。简约中现大方,合身中现匀称,得体中现风韵,搭配中现精致。男性们绝少敞开外套,大大咧咧,狗熊般摆来晃去;更不会披衣叼烟,松松垮垮。男人也罢,女性也罢,打扮得皆精致大方,给人的感觉是天然中约略见雕琢,朴素中稍微见放浪。

怀仁人认真的性格不仅仅表现在衣着打扮上,这种性格俨然成为全民禀赋。他们做事,仪式感很强。大事隆重做,小事精心做,皆追求场景式效应。

特殊的性情,成就了特殊的事业。教育,这是细活儿,粗人做不了,正适合怀仁人做,这就好像“润物细无声”乃春雨本能,并非刻意为之。怀仁能成为三晋教育强市也就理所当然了,对此,任何从经验出发的理论解析,都是邯郸学步式的海市蜃楼。

3

怀仁的住宅小区,布局皆为大手笔。

小区大门高大、宽敞,很气派。我相信,每个住户跨入大门时,都有一种庄严的感觉,为自己入住于此而自信,而满足。这是怀仁房地产开发商的高明之处。

我去过一些地方,开发商惜地,小区的大门低矮而逼仄,出进于此,好似小狗钻洞,实在不爽。

怀仁的小区内,皆有环形路,小车出进,畅达无阻,不必停车互让。楼距也大,视野开阔,采光极好,没有蜗居“鸽笼”的束缚感。

在怀仁,小区里楼与楼之间,没有蹩脚的车库,他们规划了停车位和绿化带。某些城市,前排住户一出楼门,脑门边就是车库的门,风吹得劣质铁卷闸哗啦啦响,漆黑的夜晚,疑似闹鬼,令人毛骨悚然!后排住户从阳台上下望,车库的油毡房顶黑里吧唧,好像涂了一层粘稠的腐烂黑酱,令人作呕!实际上,也不见车主们把车停入车库,嫌麻烦。而怀仁小区里楼与楼之间的布局,既扩充了停车的容量,又美化了环境,多好!

住楼的人们,被关在“小格格”里,本来就憋得慌,如果院子里再没有活动的场所,那就更惨了,不疯才怪。怀仁人深谙此道,他们在每一个小区,皆开辟了小广场,装了健身器,居民们也就有个吹风透气,闲聊娱乐的地方。用时髦话说,就是提升了幸福指数!

说完了院子,说家里。

怀仁人装修房子,讲求实惠,追求实用。他们认为,鸟为巢,兽为窝,畜为圈,人为房,都是栖身之地罢了。怀仁人的房子面积较大,给人开阔、自在的感觉。装修也简单,简洁明了,朴素大方,置身其间,很舒服,很坦然。

我曾经去晋西北朋友家窜门,房子不大,整个空间被蓝色笼罩,家具很多,大吊灯真大。晚上,灯光奇亮,色彩斑斓,炫人眼目。呆在他们家,觉得很烦躁,又觉得很奇幻,好像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大上海的风流场。这房子,装修花钱肯定不少,却太刺激人。人也是动物,我们的家和动物的巢、窝、圈,一回事,不就是吃喝拉撒睡嘛,舒服就好!

怀仁人给小区命名,喜欢用“馨”和“嘉”字,诸如福馨园、广馨园、隆馨园、馨和园、泰馨园、云馨花园,怀义嘉园、如意嘉园、仁礼嘉园。有几个小区的名字很有趣,教师苑、美术苑、十里春风、仁景台、雅地学府、来春园、沁园春。最牛的当属云州金城国际,这都“国际”了,气魄也够大的啊!

4

怀仁的街道,一个字:宽。

机动车道宽敞,自不必说,人行道也宽展。徒步走在怀仁的街上,即使最喧闹的街区,也不拥挤,有足够的空间驻足观望红男绿女、店铺招牌。大城市每个人都想挤出一条路来的急躁与冲动,这儿感受不到。烟鬼们可以随时停下来,过过瘾,不至于招来“白眼”。

令人感慨的是,怀仁的老街也很宽敞,应该是几十年前就预留了一定的扩展空间。我佩服过去那些规划者的眼光和良知,他们为怀仁的老百姓做了件好事。也磨叽现代某些地方的为官者几句:劳民伤财“拆旧城盖新旧城”或许能染红顶戴花翎,造福百姓的务实建设必定能超度来生!

怀仁的街道,正二八经的经纬路,纵横笔直,找一条斜路,也难。街道的命名,彰显古典美,穿行于怀仁的大街小巷,好像在经典著作《论语》里咀嚼道德教化。东西向的街道以“怀”打头:怀安街、怀善街、怀义街、怀信街、怀玉街、怀礼街、怀贤街、怀英街。南北向的街道以“仁”打头:仁义路、仁德路、仁爱路、仁人路、仁和路、仁里路、仁泰路。

怀仁街上,想见到自行车、电动车,也还真不容易。先后有数家共享单车公司尝试打开怀仁市场,都以落寞告终。怀仁的公交系统非常发达,且在几年前就免费乘坐。

有一天,我在体育场公交站附近闲溜达,过来一男子,问我:“大哥,去皮革城怎么走?”我说:“就在这里坐3路车。”他说:“大哥,我没零钱,麻烦您给我兑一些。”我说:“不必,公交免费。”他笑了笑,疑惑地摇了摇头。临上车时,他对我说:“大哥,您好幽默!”——我是大哥,大哥我幽默吗?目送3路车扬长而去,我咧咧嘴,傻笑…… 

怀仁有条特殊的街,叫银街。银街不是街,是怀仁的一座高档、繁华的地下商城。可能商家期望“银子滚滚来”,又因为商场位于仁人路地下呈街形而称“街”。

北同蒲铁路线纵穿怀仁城,南下晋南,故而怀仁城里有好几座铁路大桥,规模较大者有怀玉街的壬山大桥,仁人路的新华大桥,怀安街的怀安大桥。

新华大桥下有个“狗市”,据说,过去确实专门市狗。现在的“狗市”,热闹得不得了!这么说吧: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买不到的,买啥有啥。到底热闹成啥样?说不来,也许只有汪曾祺才有能力来描写,一般作家也不行。

怀安大桥规模极大,雄壮而长长的桥体,巍巍赫赫。夜晚,灯光闪烁,仿佛一座水晶宫殿,晶莹透亮。大桥下面有几块菜地,数间矮草房,三五菜农往来其间莳弄菜苗。谷雨时节,买菜苗者络绎不绝。田园风情在现代化大桥下悠悠弥漫,散发着浓郁的农耕文化气息……


感悟于心灵,珍藏于文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