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子文采】李捷:人性的泯灭

 砚城文苑 2021-12-08

喜剧的外壳,悲剧的内核

——评《雪地里的期盼》

李   捷 

小说《雪地里的期盼》讲述了年迈的老人期盼能在除夕之夜与儿孙们共度佳节,悲哀的是冻僵的老人一次次在雪地里等不到孩子们的踪影,喜剧的是醉酒的老人为孩子们留的门却等来了一只饥肠辘辘的恶狼;悲哀的是老人到死也未能见到期盼的子孙,喜剧的是老人竟然希望狼能把自己全部吃光;悲哀的是狼期盼能有人来小屋被它饱餐一顿,喜剧的是狼最终饿死在了小屋。者以其荒诞诙谐的笔法,为我们展现了老人由期盼到失望再到绝望最终走向死亡的人生悲剧,其背后则影射了人性的泯灭。

一、喜剧的力量

德国古典美学大师康德认为,“喜剧感是一种从紧张的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的感情”。在《雪地里的期盼》中我们可以多次看到作者为营造喜剧的效果,多次用夸张荒诞的笔法来寓庄于谐:比如“老人磕磕碰碰才敞开的门,凛冽的寒风中盼来竟然是一只饿狼”,作者为何要设置老人非要在雪夜敞开门入睡呢?这在一定程度上有悖于生活逻辑,我们甚至会笑老人傻,但从艺术来看,这是一扇善与恶的门,老人担忧子孙门外等待之善与饿狼破门而入之恶,在戏谑的情节中得以展现。

再如“他甚至哀求狼把他吃干净,别剩下闲渣碎肉的”,作为读者,我们都希望狼不要把兼具爱与善的老人吃掉,甚至期待老人能把狼打死,与恶势力抗争到底,但是他却哀求狼,看似荒诞的背后却隐藏着最后 的期盼,儿子会来,他不希望儿子们看到他的残骸而难过。

最为喜剧的是,狼在吃完老人以后并没有走,而选择继续等待,期盼有人来能让自己美餐一顿,但其结果是,狼睁着双眼呜呼而去。作者之所以这样独具匠心的安排,就是要在倒错中显真实,在自相矛盾的形式中显示真实。作者荒诞的背后隐藏着内在的严肃,戏谑的表面蕴含着内在尽情的嘲讽。老人的子孙们从未出现过,但是读者却能在期待中挖掘出作者对于恶的嘲讽与鞭挞。

二、悲剧的命运

鲁迅说:“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撕碎给人看”。老人期盼的过程就是老人走向悲剧的过程:老人期盼能见到子孙,“扳着手指头数这一天”、“等孙子给自己拜年”、“担心自己被狼吃后让儿孙们看了心疼”。但是,老人一次又一次的绝望,“他红着眼睛”、“佝偻着身子”、“褶皱着脸颊泪水曲溜溜往下爬”、“狼跃上来”、“老人被吃”。

老人身上的美在于他对于儿孙们无私无尽的爱,可他的命运却令人心酸。其实,老人真正的悲剧不在于他被狼吃掉,相反,这是一种肉体的解脱,而造成老人走向死亡与毁灭的是儿孙们的缺席。老人在被吃,可以说是极具震撼的,但是作者并未戛然而止,叙述了狼的等待。

从某种意义上看,老人的期盼在狼的身上得以延续,狼在期盼中也走向了死亡。儿孙们的丑与恶压倒了老人的爱与善,这便是老人的命运。悲剧的命运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思考,有同情有悲悯有反思,作者以借悲剧的力量无声地期盼:这样悲剧性的事件不要在现实中再次上演。

三、泯灭的人性

如果说悲剧是通过丑对美的暂时压倒而揭示美的理想, 那么喜剧则是美对丑的否定和揭露,二者的深层内涵都是希望能探究人性的善与恶、美与丑。

在这篇小说中,作者借老人的回想引出了儿孙们如何对待老人。“三个儿子家都轮流住过了”、“拿他当臭虫”、“凉的嗖的”、“总是有上顿缺下顿”、“三把两把就把他推走了”。常言道“百善孝为先”、“使老有所终”,但在本文却是人性的丑恶的真实写照,有用即来,无用则挥之即去,当人生除了赤裸裸的榨取,又有何爱可言呢?

作者将故事安排在了除夕之夜这一特定的时间里,设置了土坯小屋废弃的护林房这一典型的环境,八十岁的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这一典型人物,在这样的环境中就像一面放大镜,儿孙们的缺席无疑放大了这一道德的缺失,人性的冷漠,子女的自私,老人的孤独。这不仅仅是这位老人的期盼,更是千千万万个空巢老人期盼子女的关怀,期盼常回家看看,不要让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孝道美德堙没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迷失在人性的变态扭曲中。

《雪地里的期盼》以喜剧的外壳,悲剧的内核,让我们重新审视思考人性,文中期盼的不仅仅是子女的到来,更是期盼人间爱与美的传承与弘扬,期盼着麻木的人性的回归。

【作者简介】李捷,山西忻州人,西藏民族大学在读硕士。

延 伸 阅 读--------

雪 地 里 的 期 盼

过年了,这天正是除夕。老人心里清楚着呢。为了记住这个日子。他几乎夭夭扳着手指头数。况且远处隐隐约约的鞭炮声也早就传了过来。这怎么会错呢?他想,再跨过这个日子自己就八十岁了。老婆子活到七十二岁就走了。自己一个人又强撑着活了这么多年。想想也值了。

雪是从头天夜里开始下的.纷纷扬扬像撕扯着破棉絮。看样子一时半会儿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老人叹息一声,心想,这雪也太大了,孩子过来给自己拜年可就遭罪了。滑滑溜溜的,那个讨人喜欢的小孙子准得摔跤。老人心里就隐隐有些痛。

他是过小年的那天搬到这里的。搬到了这个离村子几里地的半山坡上。山坡上有两间低矮的土坯小屋,是废弃的护林房。老人觉得有这么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就满足了。

可有时老人心里也会突然暗淡起来。心里就想,也许自己不该搬到这儿的。自己岁数这么大了,在这里缺吃少喝的,万一有个病灾的就更麻 烦了。再说了,儿孙们来一趟太远了。可转念一想,不到这里来又能到哪里去呢?三个儿子家都轮流住过了,虽然有些老眼昏花了,但老人看得清清楚楚,没一个儿子媳妇拿正眼看他的。都拿他当臭虫了。叫他们烦心厌恶。吃的喝的就更不必说了,凉的馊的也不嫌,可也总是缺上顿少下顿的。等再次轮到小儿子家时,三媳妇倒是个痛快人,三把两把就把他推了出来,跟在他身后轱辘着滚出来的还有那个盛着他所有家当的包裹。三儿子铁着脸围着他转了一圈又一圈,最后就干脆把他送到这地方来了。倒是还有些孝心,怕爹饿死冻死,睡着带来了一些能够打发肚子,遮体挡寒的物什。

从一大早起,老人就热心地等着盼着。不知怎么了。老人这天特别想儿孙们,想着想着眼睛就红了,心里觉得憋着那么多的话要对他们说,他佝偻着身子一次次怀着希望周到雪地里,又一次次失望地折回来。雪地里满是他深浅不一的脚印。雪一会儿就把脚印盖了,可隔一会儿脚印又出现了……

这一天好漫长好漫长,老人流了几次泪后就把所有的泪流干了。等夜色渐渐把小屋吞没的时候,老人心里就麻木了,他不想再出去了,干脆找出那瓶藏了很久,亲戚给的老白干喝了起来。可喝着喝着泪就又来了,泪就不听使唤地往外流,顺着满是皱褶的脸颊曲曲溜溜的往下爬。老人猛灌下几口酒后就嘟嘟囔囔责骂自己,没出息的,该死不死……

喝着喝着老人就感觉满脑子都是白茫茫、空旷旷的雪地,眼皮也沉沉地睁也睁不开了。好在心里还清醒着呢,念叨着,老了就是老了啊,连酒量都不行了,才这么点酒就醉了。想到这儿,身子一歪竟差点倒下了。于是,就想躺到土炕上去踏踏实实睡一觉。边起身边一个劲地嘱咐自己,早睡早起,孩子们一大早肯定会来给自己拜年的!

脊背刚触到炕面,老人突然想,该把房门敞开的,自己不是喝多了吗?喝多了肯定睡得死猪一样,孩子们过来了隔着门会叫不醒自己的。于是,就磕磕碰碰地下去把门敞了。门一敞,一股寒风就扑了过来,老人被刮得一个趔趄,赶忙又把们关闭了些,留一点点缝隙,虚掩着。

正在酣睡中,老人懵懵懂懂地听到门响了一声,心里一阵惊喜,想,一定是孩子们来了,就想爬起来。可爬了几次,身子就是不听使唤,石块般沉重。无奈,只好微微抬了抬头,睁开迷离的睡眼望了望。心里猝然一惊,他竟然看到了一条狼。细一琢磨,心里就责骂自己,怎么会是狼呢,这地方狼早就绝迹多年了,怎么自己会糊涂到这种程度呢,老不死的,明明是自己老眼昏花了嘛,怎么会把儿子看成狼呢?

其实,老人一点都没看错,进来的确确实实是一条狼,是一只饥肠辘辘的恶狼。恶狼没等老人有丝毫反应,就一跃跨到了炕上,急迫地噙住了老人的脖子。

一刹那,老人醒了。但他没有作任何本能的反抗与挣扎。奇怪的是,被咬的地方并没有丝毫的痛感,只觉得心里的某个地方瞬间里被无数根针刺扎了几下。老人很坦然,坦然地接受着这一刻的到来。他想,这也许是命中注定吧。既然是命中注定的就该顺其自然的接受,就该无条件地等待一切尽快结束了断。只是在最后的时刻,他心里还是热着动了一下,他默念着,像是跟狼做着最后的磋商,其实是在哀求狼。他哀求说,狼呀,你可要把我吃干净啦,别剩下一些闲渣碎肉的,叫儿孙们看着心痛。不要留下点滴的迹象啊,就让他们觉得爹是失踪了或者是到一个别的什么地方去了。

狼没能满足老人最后的愿望,他吃了一会就停下了。

狼吃饱了,心满意足地卧在炕上。它不想马上离去,外面太冷。雪太大,很难觅到可吃的东西。它想在这儿多呆些时日,在这里一时半会还有吃的,并且它觉得要不了多久还会有人来的,那可是送上门的美餐,费不了多少力气就可以饱餐几日了,想着想着就美美的睡去了。

于是,狼开始在大雪覆盖的小屋里焦躁的等待着。

可狼错了,他等着盼着。等把能吃的吃完了还是不见有人来。又过了几日,狼感觉有些饥肠辘辘头昏眼花了,就想放弃这儿,想到外面觅食去。可狼用爪子一挠木板门就慌了。外面雪太大,竟然把门堵死了。严严地没有一丝活动的缝隙。它头撞爪抓,结果还是无济于事。最后竟使尽了最后一丝力气,精疲力竭地瘫在那儿。

没多久,狼就圆睁着双眼颓然地呜呼而去了。

END

丽萍读诗||浅析朱和森老师《沙尘?是春来了》


杨希存‖《刘克明诗集》序


徐新明‖怎一个情字了得







《砚城文苑 》第185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