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恒‖导游五寨沟

 砚城文苑 2021-12-08

导 游 五 寨 沟

 文 | 李恒   图 | 潘晓华
她是中国北方黄土地上的一点深绿,她是晋西北苍迈古塬的一片绿洲,她居雄伟的芦芽山脉北坡,蜿蜒30千米,奇峰耸峙、清涟潺潺、古木参天、绿草如茵,真是一道翡翠画廊。她就是近年来日渐升温的旅游风景区——五寨沟。
五寨沟旅游风景区集山、水、林、草、石于一沟,且山峻、水清、林丰、草茂、石奇,是山西省最具魅力的生态旅游区之一。它包括:五寨沟口风景区、清涟翠谷风景区、芦芽山风景区、荷叶坪风景区四部分。四个景区各具特点,又浑然一体。五寨沟旅游线路从空中鸟瞰呈“丫”字形,“丫”字上部为南:左点为芦芽山,右点为荷叶坪。

从五寨县城南望,淡蓝的南山如诗如画,它好比五寨沟旅游风景区的屏风。在南山东隅,两山对峙,豁然中开,清涟北流,神武东汇。河东岸房舍俨然,靠山临水,如今的旧堡、薛家两村,即是闻名遐迩的古神武镇口,清乾隆时出土辽重熙断碑的地方;河西岸因山借势,辟为公园。稍往前行,翘首西望,但见百丈峭壁之上古寺巍巍,游人陟降。这就是晋西北名刹南禅寺。游五寨沟口,得去清涟潭一转。复向南行约1000米,高峡平湖出现眼前,浩浩乎天开宝鉴,地设画图。潭水粼粼,倒映南山侧背;清风送爽,游人静心垂钓。

过五寨沟口,进入青翠欲滴的清涟翠谷,它是通往芦芽山、荷叶坪的绿色走廊,也是一条健康、环保的生态长廊。沟里的清涟河冲波逆折,金声玉振。河水清澈见底,鱼石可数。两岸杉松颗颗隽秀,映染河谷。金钱豹出没林间,梅花鹿盘桓溪边。谷风从森林里飘来蘑菇的馨香和鸟儿的啁啾。花岗岩山体峰峦叠翠,云丝缭绕。清涟翠谷既是生态长廊,更是文化长廊。这里的一山、一水、一石、一木无不折射出五寨沟人文底蕴。情人岭上,夫妻岩相拥;观音峰旁,伫老僧坐化。店坪山摩崖石刻,石奇树奇;洞儿上还珠瀑布,飞花溅玉。清涟翠谷终是猜不透的谜:因它的移步换景,令人目不暇接。游人至此,但觉渐入佳境,欲览前程芦芽、荷叶无限风光之心将出来矣!

到了“丫”字路口,不必徘徊,先仰荷叶仙子之风采,再登芦芽一览众山小吧。

于是向西盘旋而上。杉松列阵致礼,旱荷半山夹道。及至坪顶,如临六月的西湖弥望莲叶接天,如逛内蒙古草原尝试跃马扬鞭。“华北最大的、面积3.6万亩的亚高山草甸,我亲吻您了。”登上海拔2784米的北将台,相传是杨六郎发号施令的地方。漫步荷叶坪上,看看大小不一、如镜如盘的干海子,看看斑驳陆离、如泣如诉的古长城。蓝天就在头顶,绿茵就在脚下,“当蓝天的鹰从身边飞过,谁还能不醉?为这片净土。”此刻,陶醉的你切莫忘了领略荷叶眺芦芽的奇景:晴日,芦芽山如破土的芦笋,尖尖翠嫩;阴天,芦芽山如裁云的宝剑,偶露锋芒。不识芦芽真面目,只缘身上荷叶坪。那就亲攀塞北第一峰,作个芦芽尖上人!

“芦芽,芦芽,你是这般模样:危垒的石头,呈钻天景象;女娲氏造型,盘古氏设想。这就是芦芽的风貌,好似龙的脊梁。”一位不知名的诗人初见芦芽山吟出的诗句,道出了多少游客景仰芦芽山雄、奇、险、秀的心声。你也许登过东岳泰山,攀过西岳华山,但芦芽山的怪石嶙峋、拔地钻天有哪座山堪比呢?既然如此,劝君莫乘人舁轿,还是徒步登上去为妙。

当你走在琪花瑶草的原始植被上,嗅林木松香,聆褐马歌唱,你一定轻松愉快,谈笑风生;当你指向云际山腰,穿行灌木丛中,虬枝牵挂,苔藓下滑,你一定信心不减,羞于叫苦;当你攀峭壁,登天梯,四脚送高,汗流浃背,听的是山风呼啸,看的是层岩堆垒,你一定得下定决心、不辱使命、胜负成败、千载一时、向上!向上!努力向上!祝贺你,你已经站在了海拔2739米的芦芽山巅。

登上芦芽山,不见荷叶小。从芦芽山也望望荷叶坪吧,荷叶坪挺拔的“荷茎”轻托着“荷叶”,“出水”在偏西的群山之上。

愿美丽、绿色的五寨沟,给游客朋友留下美好的记忆。

【作者简介】李恒,男,山西省五寨县人,1954年生,初中文化,木工出身,县供销社退休职工。创作散文、诗歌,部分作品发表在《忻州日报》《五台山》报刊上。忻州市作协会员。曾长期担任《清涟》编校。《五寨文史》编校,乾隆版《五寨县志》点校,全国第二轮修志《五寨县志》编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