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克润:鼓浪屿申遗成功对新加坡的启示

 张克润_SG书塾 2021-12-08

作者: 张克润(字泽润,号恪瑞)  


中国青海可可西里及福建厦门鼓浪屿在世遗大会的终审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分别成为中国第51个世界自然遗产及第52个世界文化遗产,只落于拥有53个世界遗产的意大利之后,拥有世遗总数名列世界第二。

中国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表示:“它见证中国在全球化发展早期阶段实现现代化和中外多元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历程,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深厚而坚韧的文化根基,和对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包容、吸纳与共同发展。”

鼓浪屿是以“鼓浪屿与国际历史社区”项目及申遗准则第二及第四项入选的,它在中国众多古建筑和考古遗址“排队争遗”中脱颖而出,凸显中国立谋在国际社会建设更加“包容、共享和积极共进价值观与文化品格”的努力。

其实,新加坡的全球化发展阶段比鼓浪屿更早,而且比起鼓浪屿具有更加丰富的“包容、共享和积极共进的多元价值观与多元文化品格”。由于欠缺本土研究及官方牵头,有关机构对于我国第二个世界文化遗产及首个世界自然遗产的提名申报,至今没有什么具体规划。

显然,这不符合多年来在考古发现和古迹遗址保存保护的努力,新加坡历史城区最少已有700年的历史;至于从《莱佛士城市计划》(Raffles Town Plan)(1822年—1828年)酝酿发展生成的城市遗存遗址,也快有200年的历史。

新加坡作为一个力争成为东方瑞士的独立主权国,申遗早已成为国际社会建设“包容、共享和积极共进价值观与文化品格”的标志和共识。我们的申遗工作有待举国上下努力推动。

经殖民地时代(1819年—1959年)约140年及自治建国(1959年—2017年)58年快200年的城市建设,法定机构国家古迹保存局(PMB)自1971年成立(隶属国家发展部)到2009年并入国家文物局及2013成为古迹遗址司(PSM),至今宪报公布了72个国家古迹;另外1986年市区重建局划定保护牛车水、驳船码头、甘榜格南、小印度等七个历史地区,及1988年界定中央文化行政区共八个历史地区,受保护建筑物从1989年的3200间发展到2012年7100间的规模,可以说成果累累。

受保存的国家古迹大部分分布在受保护的八个历史地区(中央保护区)里,故落力全面整理城区的古迹遗址,到底属于全球化发展的什么阶段?构建出来的精神文明代表标志怎样的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碰撞与互鉴?本土多元移民从“过客”到“建国”共同营建的多元文化典范,和近代生活品质的社区到底符合申遗多少项准则?

新加坡迟迟不调研城区申遗等项目,主要是顾忌一旦规划为世界文化遗产,由于缺乏土地将影响中央城区的发展。可是如果将最古老原古海岸线的“望海”古迹核心走廊区(Core Zone)28个建筑物、构建物及系列商铺、公共建筑、广场及道路界定为“新加坡历史城区中心”,就完全可以避开此顾忌。

因为,申遗条件之一是必须在核心古迹保护区之外具备缓冲区(Buffer Zone);古海岸线核心古迹走廊区的外延地带已有受保存保护的古迹遗址,恰好能作为核心古迹的缓冲区。

此历史中心既能传承来自“莱佛士城市计划”三段历史城区所代表见证的文化社区,而她代表新加坡从帆船到轮船时代建筑群的文化景观,及见证新加坡海峡作为历史传统商港帆船和轮船的停泊港湾。

国家文物局肩负着保存发展新加坡多元文化遗产的使命,以进行文化教育与国家精神文明的建设,进而使其文化获得全球性的认可。如果城市遗址没经过系统整治,就无法明晰自己“文化景观”及“文化社区”“的定位;也无法接受世遗会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专家的考察评估,发挥长治久安的爱国文化情怀。

国家文物局与市区重建局必需与同类型的文化遗产进行横向比较,参照区域世界文化遗产如澳门历史中心、开平碉堡、马六甲和槟城乔治历史城、鼓浪屿,其他历史城区如智利瓦尔帕莱索海港历史城区及古巴西恩富戈斯历史城区,才能进一步了解及理解自己的独特性。

其实,新加坡的全球化发展历程不仅比鼓浪屿更早,而且具有最少700年历史的新加坡拉( Singapura)是独特的,因为她有机的结构见证不同文化相互融合影响的历史及城区古迹遗址的存在。从“过客”到“建国”高速不可逆转的南部六次海岸线填土造地,原古海岸线核心走廊古迹遗址,至今还保存保护的相当完整无损,等于完成见证从殖民、自治到建国的自我转型及转变。

这再再说明一个独立、透明、专业及民间参与的新加坡国家委员会的设立,认真从历史城区规划、城市遗存、古迹遗址的人文文化价值及建筑风格等角度,去评估新加坡历史城区中心的文化遗产价值,是完全有必要的。

当局可以从六方面:一、城区遗产申遗的法律地位及所有权管理的存在;二、科学辨识三段城区“望海”古迹遗址景观的存在;三、旧城区古迹遗址达到世遗会评审准则的可行性;四、旧城区遗产精华作为“核心区”与内外延伸古迹遗址作为“缓冲区”加以保护与管理的可行性;五、以城区古迹遗址申遗为契机,激发民间社区青年参与塑造新国民文化认同;六、加强“古迹遗址”的研究及发展的课题探讨和历史城区中心的调研及发展,以利该珍贵的古迹遗址获得更加完整、连续及可持续的发展。

鼓浪屿申遗成功,对我国申遗有积极的鼓励及借镜作用。

作者是新加坡南洋大学校友学术会副会长兼新加坡文化遗产研究小组组长

原载《联合早报》2017-07-24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