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赠刀的礼仪和禁忌,花有花语,刀有刀喻,怠慢不得!

 匠人工坊小铁匠 2021-12-08

刀可不可以作为礼物赠送给别人?答案是肯定的。在中国传统礼仪当中,刀不但可以送人,而且包含特殊的寓意。

赠刀之谊

赠刀之谊,出自《晋书》,意思是赞许别人堪负重任,前程远大。

《晋书》卷三十三《王祥列传·(弟)王览》记载:初,吕虔有佩刀,工相之,以为必登三公,可服此刀。虔谓祥曰:“苟非其人,刀或为害。卿有公辅之量,故以相与。”祥固辞,强之乃受。祥临薨,以刀授览,曰:“汝后必兴,足称此刀。”览后奕世多贤才,兴于江左矣。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当初,刺史吕虔得到一把佩刀,请懂刀的人相看,得到的结论是,此乃宝刀,只有能够位列三公的人方可以与之相配。吕虔对自己的别驾(官名,刺史的副手)王祥说,我没有位列三公的才德,占有此刀,或许会对自己不利。我认为你有成为三公四辅之臣的器量,因此将这把刀赠与你。王祥坚决不肯接受,吕虔再三坚持,王祥才不得不收下。王祥去世之前,又将这把宝刀赠给了兄弟王览,对王览说,你将来必定会有大作为,足以和这把宝刀相配。王览日后也和王祥一样,身居高位,家族多贤能之才。

“汝后必兴,足称此刀”,成为后世向别人赠送宝刀时一句不言自明的赠语,表示钦敬并且信任对方的为人、胆识和才学,相信他将来必定能有和宝刀相配的大作为。

吕虔赠刀给王祥,并非心血来潮,王祥这个人的确不简单。王祥是东汉末年琅玡郡人,生母早丧,父亲王融娶了继母朱氏。同父异母的弟弟王览出生之后,父母逐渐冷落王祥,经常打发他干一些又脏又累的活。但是王祥毫无怨言,对父母始终恭敬谨慎。有一次,继母朱氏生病想吃鲜鱼,正赶上天寒地冻,河水已经结了厚厚的冰。王祥脱掉衣服奋力凿冰,取得鲤鱼,孝敬朱氏。这就是“二十四孝”中卧冰求鲤的故事。

王祥没有辜负吕虔的信任,后来官职屡次升迁,被封为关内侯、万岁亭侯,位至三公。

王祥临死时,将这把刀赠给同父异母的弟弟王览,勉励他勤政爱民,发奋图强。

王祥赠刀给王览,也是有原因的。继母朱氏不喜欢王祥,一直视他为眼中钉。父亲王融去世之后,朱氏担心哥哥王祥的存在会影响王览的仕途,就打算暗中毒死王祥。王览看出端倪,每逢一家人吃饭,就抢先替哥哥尝试酒菜,令朱氏无从下手。这就是“二十四孝”中王览争鸩的故事。

王览也没有辜负吕虔的期望,后来官至光禄大夫。王览的曾孙就是著名的书圣王羲之。

象征权柄

为什么宝刀要与才德相配?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刀是权柄和地位的象征。早在商周时期,君王和贵族就以佩戴的刀剑形制和规格作为身份地位的标识。如有违制,即为僭越。在这种制度的影响下,“宝刀配英雄”成了一种上至朝堂、下至民间的文化习俗。黄帝采首山之铜铸轩辕剑大败蚩尤,楚王执泰阿剑遮天蔽日,秦始皇执定秦剑一统天下,刘邦得赤霄剑斩蛇起义,曹操制百辟刀震慑奸佞……在古人的观念中,宝刀与大人物、大作为划上了等号。

刀剑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远远超出了一般冷兵器的范畴。

刀即是道

司马迁把刀剑的意义提高到“与道同符”的高度:“非信廉仁勇不能传兵论剑”。

刀可辟邪

古代认为刀剑“上应星宿、下辟鬼邪”,民间家中不安宁,或者与邻居建筑风水相冲时,会把刀剑当作避凶驱邪的镇宅之物。

忠勇侠义

春秋至汉唐,及至明清,刀剑客都是侠义小说中的超人,刀剑被视作侠文化与民间正义的化身。横刀立马,仗剑天涯,成为许多人心目中英雄史诗般的理想境界。

检点与得道

古代的士人常常把剑挂在桌案后面的墙壁上,或者放一把刀在桌案上。挂剑意为“检点”,提醒自己经常自省,规范自己的言行。放刀意为“得道”,提醒自己处世有道,时时刻刻以“道”作为自己为人处世的准则。

本文作者:张勇,匠人工坊创始人,手工刀匠。文中配图为匠人工坊大马士革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