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是民国最美的女子,爱上2个男人,与3个才子纠缠,有人骂她绿茶婊,也有人称她是女神

 女神书馆 2021-12-08


各位女神,大家好,

我是馆主。

说到民国的才女,

就不得不提林徽因了。

一首《你是人间四月天》,

众人熟知,广为传颂。

除了文学上的成就,

林徽因在建筑学上面,

也有着巨大的学术成就。

事业上,她的成绩无可非议。

然而在感情上,

却给大家留下了很多争议。

民国女子是一个传奇。

冷眼冷心观世事的张爱玲;

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的萧红;

离经叛道至情至性的陆小曼;

有着千种风情的电影皇后阮玲玉;

红遍十里洋场的金嗓子周旋……

每一个奇女子,都是一本沉甸甸的书,翻开来,一生的起起伏伏、悲欢离合总能引来后人无数的唏嘘。

风光是有的,但风光背后长长久久的落寞和余寂,也显得分外沉重。

太过出色耀眼的女子似乎情路都格外坎坷,不是遇人不淑便是在爱情中迷失自我,终生为情所困无法自拔。

和她们的名声、作品相比,人们似乎更愿意消费她们的绯闻和爱情悲剧,连萧红都说:

“当我死后,我的作品或许无人去看,但肯定的是,我的绯闻将永远流传。”

在这么多为爱迷失的民国女人中,林徽因是一个少有的例外。


论名气地位和成就,她不比别的名女人黯淡;

论感情生活,她活得比她们都要高级百倍。

她爱徐志摩,却理智冷静地选择了更适合过日子的梁思成。

她爱过金岳霖,却克制自持,不曾从安全的婚姻围城中脱逃。

她不是不向往浪漫的爱情,只是她活得足够清醒,从不耽于幻想。

当别的女人还在感情泥潭里苦苦挣扎时,她早已收获了美满的婚姻,也打拼出自己的事业。

可以说,林徽因一辈子没吃过爱情的苦。


与徐志摩:拎得清幻想与现实

1920年,16岁的林徽因跟随去欧洲考察的父亲林长民来到伦敦。

在父亲经常出差缺席的日子里,她独自待在空荡荡的大房间里,靠读书打发时间。

她说:“我独自坐在一间顶大的书房里看雨,理想的我老希望生活有点浪漫的发生,最要紧的还是有个人要来爱我。”


没过多久,这个人就来到林徽因的生命中。

他,就是徐志摩。

彼时徐志摩23岁,和林长民是挚友,时常来林家拜访。

林徽因的聪慧、对文学艺术的独到见解让徐志摩心动不已,而徐志摩的才华横溢、热情浪漫,也同样深深吸引着林徽因。


很快两人坠入爱河:

才子佳人遍游康桥,在康河边用英文朗诵诗句、谈论人生,在柳树下相依相偎,夕阳的余晖照在两人身上,温柔又缱绻。

后来,徐志摩回忆起这段时光,忍不住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中感慨:

“我这一辈子就只那一春,说也可怜,算是不曾虚度。就只那一春,我的生活是自然的,是真愉快地!”

对于林徽因来说,这段回忆恐怕也是终生难忘。

可陷入热恋中的她没被爱情冲昏头脑。

当时徐志摩早已结婚,有一个两岁的孩子。

她意识到,如果再和徐志摩纠缠不清,吞咽苦果的,只能是她自己。


权衡再三,她决定结束这段感情。

在分手信中她不无痛苦地提到,她看到张幼仪“张着一双哀怨、绝望、祈求和妒意的眼睛定定地望着我”。

也许从那时起,她就决定了放手和成全。

1921年秋天,林徽因和父亲一同踏上了回北平的轮渡,随后,在父辈的撮合下与梁思成订立婚约。

对她来说,这是一段稳固牢靠,被世人看好的感情。

林徽因订婚的消息让徐志摩痛不欲生,但他仍抱有希望:

完成学业后立马归国,和张幼仪果断离婚,找各种机会与林徽因相处,为她写下无数动人的情诗……

可这一切没有让林徽因回心转意。

1928年,林徽因与梁思成在渥太华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

而徐志摩,正如林徽因所说,是她“生活里的一个奇遇”,经历过便已足够。


对于徐志摩的痴情,林徽因看得很透彻:

“志摩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

在爱情问题上,林徽因比徐志摩冷静通达得多。

她认识到,徐志摩眼里的林徽因和实际生活中的林徽因不能划等号。

徐志摩诗人化的情绪和丰富细腻的情感不自觉地夸大了他对林徽因的爱,也神化了林徽因本人,他所追求的,其实只是心中一个完美却不存在的幻影。

他浪漫多情,但也恰恰最不懂爱情,他不知道,再轰轰烈烈的爱情最终都要落地生根,回归柴米油盐。

谁能保证两人在一起之后就能真正获得幸福呢,恐怕只会像他和陆小曼那样,激情退却后只剩下婚姻里一地的鸡毛蒜皮。

徐志摩没认清这一点,为此纠结一生,始终无法释怀。

而林徽因则早早彻悟,及时抽身而出,既保全了美好的初恋,也保全了踏实的婚姻。

爱一个人容易,真正过好这一辈子却很难,易感情用事的女人,尤其。

有情不能饮水饱,人不能永远活在爱情里,总归要面对现实。

所以最终,林徽因选择了能够与之终老、给她坚强后盾的梁思成。


与金岳霖:理智终究战胜情感

在林徽因的情史中,另一位不得不提的是著名哲学家金岳霖。

他始终追随着林徽因,为她终身不娶,在她逝世时不顾形象地痛哭流涕,写下“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的著名挽联。

林徽因离世很多年后,他还郑重其事地邀请至交好友到饭店里为她庆生。

又是一个痴情的男子。

相比于英年早逝的徐志摩,金岳霖对林徽因真正做到了“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1930年,35岁的金岳霖敲开了林徽因的家门,并被这家的女主人深深吸引。

此后,他把家搬到了北总布胡同,与林徽因、梁思成两口子毗邻而居。

他写道:“除早饭在我自己家吃外,我的中饭、晚饭大都搬到前院和梁家一起吃。”


战争爆发后,林徽因和梁思成来到昆明,后在龙头村盖了三间小屋。

金岳霖得知消息后,也迁到这里。

好客的梁氏夫妇在已建好的房子旁边加盖一个耳房,好让老金居住,如此三人又成了邻居。

对于这次重逢,金岳霖喜不自胜,他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

“(林徽因)依然那么迷人、活泼、表情生动和光彩照人——我简直想不出更多的词汇来形容她”。

金岳霖将爱意变作陪伴和无微不至的关怀:

当林徽因诗作的第一个读者;

学习建筑知识,以便与热爱建筑的林徽因交谈;

在林徽因术后静养时给她读诗、解闷;

林徽因在与梁思成结婚20周年纪念日上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讲,金岳霖却担心她充沛的情感会撕裂伤口……

与徐志摩高调浪漫的“我爱你”不同,金岳霖的爱更加细水流深,熨贴心灵,时间长了,不由得林徽因不动心。


据说,有次林徽因很沮丧地对梁思成说:“我苦恼极了,因为我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梁思成听后想了一夜,最后对林徽因说:“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老金,我祝愿你们永远幸福。”

林徽因将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了金岳霖,金岳霖的回答同样不失气度:“看来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该退出。”

那次谈话后,梁思成再也没和林徽因提过这回事,两人仍然和和美美地过日子,而林徽因和金岳霖的交往也更加坦荡。

金岳霖一如既往、不求回报地关心林徽因,帮她照顾孩子,在她和梁思成吵架时充当和事佬。


对于三人的关系,梁思成和金岳霖都承认“三人始终是好朋友”。

梁林的这段婚姻最终得以保全,与梁思成的包容,金岳霖的成全分不开,但更重要的是林徽因足够冷静克制。

她爱金岳霖,却从来不曾越界。

在婚姻生活中,人有时难免会心猿意马,不知不觉就跑偏了正道。

林徽因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她够清醒,使那份爱意及时止步于友情,使婚姻生活里的那点骚动归于平静。

最终成全了一段细水长流、不乏甜蜜的婚姻。


与梁思成:既认定了你便不后悔

与徐志摩分手回国后,林徽因在家长的安排下与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订婚。

两人开始试着交往。

一次,梁思成骑摩托去林家,不小心出了车祸,差点没命。

在此期间,林徽因每天都去医院陪他,为他楷面擦身,给他读书解闷,从那时起,两人的感情渐渐升温。

1924年,两人结伴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

受林徽因的影响,梁思成选择了建筑系。

因建筑系不收女学生,林徽因只好抱憾选择美术系,兼修建筑的全部课程。

上专业课时,林徽因总有很多奇思妙想的点子,往往能画出一堆草稿,但到了交作业时,往往是梁思成帮她完成最终的建筑图。

林徽因并非不能自己完成,但知道有人替她收场,她可以尽情地把时间花在前期的构图上,由此也可看作是她“撒娇”的一种方式。


林徽因活泼灵动,梁思成沉默内敛,性格迥异的两个人少不了磕磕绊绊。

经过一段恋爱时期的磨合,两人于1928年3月21日,在渥太华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

梁思成曾问:“为什么选择我?”

林徽因说:“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

结婚后两人主要在沈阳、北平两地生活。

因为林徽因本人热爱文艺,又喜欢结交朋友,于是他们家的客厅就成了当时精英文士们争相聚集的地方。

常客有胡适、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朱光潜等人,很多人都以被邀请到“太太的客厅”做客而感到荣幸。

人们在客厅里海阔天空地聊天,对文艺、时事发表看法,交流思想,每每见解独到、热情健谈的林徽因都会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梁思成大多数时候是沉默的,只是坐在一旁静静地欣赏自己的太太。


当然,任何一段持久的感情都不是单方面的付出。

在昆明生活时期,他们过得很艰难。

为了补贴家用,林徽因每周都要翻山越岭,到云南大学做兼职老师,赚取每月40法币的收入。

钱虽挣得辛苦,但为了支持梁思成的事业,她还是毫不犹豫地拿出23法币给他买测量用的皮尺。

在艰苦的环境下,林徽因鼓励丈夫撰写《中国建筑史》,并对稿件进行修改、润色和补充。

据林徽因的堂弟林宣回忆,林徽因常常凌晨两点起来为梁思成修改文章,梁思成凌晨4点起来再写。

在这期间,他们忍受着疾病的困扰,饱尝生活的辛酸,却始终相互扶持,患难与共,一起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

16岁便感染上肺炎的林徽因身体变得越来越差,逐渐发展为严重的肺结核,最后感染到肾脏,不得不把肾脏摘除。

手术后,一向不擅长处理杂务的梁思成却体贴地为林徽因煎药、做护理,进行静脉注射等等。

冬天时为了不让林徽因受冻,一直小心翼翼地看护家中的火炉,不让它熄灭。

肺结核有传染性,但为了顾及林徽因的自尊心,梁思成从未与她分开吃饭,以至于后来他也染上了肺病。


爱从来不是说说而已,它是在一次又一次生活的考验下,渐渐积淀下来的最珍贵朴素的情感。

它能够让你在争吵之时有包容,在得意之时有欣赏,在困苦之时有依托,不管贫穷富有,都有一种不可或缺的力量,默默支撑你的前行。

林徽因是个聪慧的女人,她没有看走眼,梁思成确实是那种可以托付终身,始终给人安全感的男人。

终其一生,林徽因都是梁思成默默呵护的心上人,享受到丈夫独一无二的关怀与疼爱,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不得不说,她是一个有格局观的女人,她用足够的睿智和远见,为自己的后半辈子铺好了幸福。


与自己:活成一个传奇

林徽因之所以被人们铭记,当然不止是因为她的客厅和丰富的情史,更在于她以著名女建筑师的身份载入史册,在于她把自己活成了一个勇敢坚强的“绝世佳人”。

众所周知,林徽因在建筑学上贡献颇大。

从美国留学归来后,她投身于建筑事业。


选择了建筑学,就意味着选择了一条风餐露宿、吃苦受累的人生道路。

为了搜集建筑资料,他们时常和营造学社的同事们一起到乡村寻找古建筑。

林徽因穿着旗袍,却像个男人那样毫无怨言地爬上建筑的横梁,测量、记录、拍照。

乡下条件艰苦,交通不便,吃住也很成问题,他们时常要靠双脚走完崎岖的山路。

没有住宿的地方,就干脆在考察的庙宇中休息,忍受着臭虫、蚊虫的攻击,一天只吃三个馒头的情形也很常见。

放着优渥的生活不过,偏偏要忍受这种困苦,是因为林徽因始终不曾忘记自己的学者身份,也不曾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朱自煊说:

“现在的人提到林徽因,不是把她看成美女就是把她看成才女。实际上,我认为,她更主要的是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建筑学家。”

这也许是对林徽因最公正的评价。

1930年到1945年,林徽因、梁思成和同事们走访了中国的15个省、20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000多处古建筑物。

很多古建筑就是通过他们的考察得到了世界、全国的关注并加以保护,比如赵州桥、应县木塔、佛光寺等等。


除了建筑上的成绩之外,她在文学、设计、绘画、翻译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她是国徽的主要设计者;

在清华大学成立了景泰蓝抢救小组,保留并改进了这一工艺;

参与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负责设计纪念碑底座的浮雕纹饰……

她也许不是一流的作家,但她确实是民国时期才艺最全面的女人。

多年以后,人们提到林徽因,脑海中总会不由自主地蹦出智慧、美貌、才情等字眼,可她也有着有着寻常男人都少有的家国情怀和民族气节。


观其一生,林徽因受得起锦衣华服,也忍得住粗茶淡饭;

既富有生活情趣,又能忍受生活的种种磨难;

既满腹才华又不乏胸襟气魄;

备受男人追捧却始终不忘追求自己的事业。

这是一个民国时期活得最不亏、最漂亮的女人。

愿世间所有的姑娘,都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