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疗效评判的分析13

 钟家台 2021-12-08

中医疗效评判的分析13

3真正的中医危机

辨证论治疗效标准就在一个“和”字上,生命内外要“和”,气血阴阳要“和”,五藏生克要“和”,升降出入要“和”,不同疾病“和”有不同反应,不同个体“和”有不同状况。在这里,不得不提2003年某核心期刊上的一篇文章-《“辨证论治”原则在疗效评判上的理论陷阱》(后简称《陷阱》),该文不仅把辨证论治歪曲为对症状的治疗,而且把辨证论治的疗效与症状的增减变化划等号,进而对中医理论进行非难:“就其理论结构上的误区,几千年所固化的坚若磐石的思维范式下的陷阱,难道不应有所反思吗?这种并非建立在客观存在基础上的理论体系是否可继续指导医学向前发展呢?”(王磊,常存库.“辨证论治”原则在疗效评判上的理论陷阱[J].医学与哲学,20032410):59~60.)在那时,“中医”对自身的学术否定已经比较普遍,其危害远远超出了“告别中医药”。中医内部否定中医、异化中医,否定辨证论治,才可能导致中医灭亡。

1)辨证论治疗效评判的歪曲

《陷阱》:“拿'咳嗽’一病为例,对于外感咳嗽的初起证'风寒袭肺’在辨证准确的前提下,病人服用了医生所开方药之后,如果真正使证候消除或减轻,那么病人会说,此方对此证是有效的;但若病人预后反而出现了'痰热郁肺’证,这时病人一般都会产生一个认识误区即:此方此法对此证无效。对此,笔者认为评判过于草率了,原因无过于四字,即中医是'辨证论治’。这位医生所开方药原来是针对'风寒袭肺’一证的,因此,预后不论是否出现坏证或变证,只要是原证'风寒袭肺’消失了,我们即可说:此方此法对此证是有效的,这一辨证治疗是准确无误的。至于又起'痰热郁肺’一证,这是另一个新的病理阶段出现了,就需要重新制定新一轮的辨证诊疗方案。”

《伤寒论》创立辨证论治,辨证论治的疗效评判,应当以《伤寒论》为依据。读读《伤寒论》就知道,《伤寒论》没有原先的症状消失了,新的症状出现了,还认为有效的疗效评判。不可否认,生命信息反应“阴阳神气”的生命状态,症状作为疾病信息,当然反应“阴阳神气”的状态。但是,生命疾病信息和内在“阴阳神气”的关系,是多样复杂交错的关系,如果用症状来规范辨证论治的疗效标准,症状发生为无效,症状消失为有效,就会陷入盲人摸象和海市蜃楼的误区,丧失生命真实性。

把症状的增减变化,作为疗效评判的标准,是作者强加在辨证论治头上的。《伤寒论》不把症状体征的变化,作为疗效评判的唯一标准,而将“阴阳和”、“营卫和”、“胃气和”、“津液和”等生命层次的自控协调性,作为疗效的考察内容。《伤寒论》中也有“解”“罢”等关于症状变化的判断,但这样的判断,不只是对疗效的肯定,更多的是对病情变化的分析,明确证候病机确切的性质,从而避免在表者反攻其里,传里者反汗其表等等医源性为害。

267条:“若已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证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柴胡证罢,不是疗效反应,而是“坏病”。183条:“问曰:病有得之一日,不发热而恶寒者,何也?答曰:虽得之一日,恶寒将自罢,即汗出而恶热也。”恶寒消失,不是疾病好转向愈,恰恰相反,是传变阳明,病情加重。184条:“问曰:恶寒何故自罢?答曰:阳明居中主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始虽恶寒,二日自止,此为阳明病也。”

辨证论治的疗效评判,张仲景一开始就落实在“阴阳神气”自和力的恢复,不把某些症状消失作为有效的标准,更没有将此“证”的症状消失了,但疾病传变,彼“证”的症状出现了都仍然判定为有效的情况。

134条:“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烦躁,心中懊憹,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太阳病在表,因误下传里,症状出现了“动数变迟”的变化,表之症消失,但仲景没有认为是有效,而是发生了“阳气内陷,心下因硬”的传变,病从表入里,形成了更加深重的结胸证。“表未解”是疾病依然存在,“结胸证”是疾病发生传变,是“医反下之”,导邪内陷的结果。(可参考《中医之和》)(1)中西医结合对中医学的取代

《陷阱》作者认为“治证的疗效标准与治病的疗效标准是不一样的”,那么,治“证”的疗效标准必须服从中医的基本观念和逻辑规则,治病的疗效标准必须服从西医的基本观念和逻辑规则,不能用西医治病的标准去衡量中医治“证”的疗效,否则,会犯逻辑错误。然而,《陷阱》并不是这样,而把“风寒咳嗽”症状的消失,“痰热郁肺”证的症状出现都当成疗效。

已经知道,辨证论治疗效的评判,在生命“和”、“平”、“顺”、“应”、“适”的恢复,只要症状反应的生命意义,是趋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那就是有效,反之,症状消失再明显,也是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从某种意义上看,“和”不仅是辨证论治疗效的临床标准,而且是中医理论关于生命健康的核心理念,阴阳和,气血和,五藏和,生克制化、升降出入无不需要“和”,过与不及都是病态。

《陷阱》反映出中医的真正危机所在,即实验实证的逻辑思维对中医阴阳应象思维的生命逻辑的异化,对辨证论治的否定。中医是中华文化中,最具实用性的一门学科,它不仅仅是一种理论的存在,更重要的是一种实践的存在。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存在的临床基础,离开辨证论治的临床实践,中医就在现实中消失。可是,因为“证”概念的现代化研究,用实验实证的物质化手段认识“证”本质,辨证论治日渐衰败,中医的内涵在中医的学术、教育中淡化了、西化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