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腾飞!城市副中心累计投资超5000亿元!南部四乡镇将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海阔天空ctqebj 2021-12-08
Image
一起聆听通州的“千年”故事、品味通州的“文化”内涵、静享通州的绿色“生态”、感受通州的“活力”精彩。
--#你好,副中心#
Image
近年来,城市副中心坚持推动副中心控规落地,确保“一年一个节点,每年都有新变化”,城市框架有序拉开,副中心建设日新月异。

目前,各项重点工程进展怎样?副中心的承载力如何?未来五年,城市副中心将呈现怎样的美好图景?记者专访了区领导郑皓。

累计投资超5000亿元


 “我们围绕副中心控规落地,大抓工程建设,累计实施市区两级重点工程项目563项,累计投资超5000亿元。”郑皓介绍。

在各部门的合力统筹下,一批标志性的节点工程梯次推进。副中心呈现出塔吊林立、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宏伟蓝图正变为生动的现实画卷。11平方公里的城市绿心开园迎客,首都博物馆东馆、城市副中心剧院、城市副中心图书馆三大建筑实现主体结构封顶,将于明年全面建成

Image

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主体结构正在加快施工,预计2024年年底具备通车条件,将成为亚洲最大的交通枢纽和东部商业新中心。东六环路入地改造工程已进入盾构掘进阶段

Image

通州堰系列分洪体系中的宋庄蓄滞洪区二期工程完工投用,包含17公顷水面、75公顷绿地、25公顷湿地的开放式水景公园建成开放。北运河通州段40公里河道实现全线旅游通航。

Image

重点功能区建设进展成效显著。五年间,行政办公区一期竣工,首批市级机关正式入驻,二期建设目前正加快实施。文化旅游区环球主题公园一期盛大开园,成为首都文化旅游新地标。运河商务区15座楼宇拔地而起,累计完工建筑面积411万平方米。张家湾设计小镇、台湖演艺小镇、宋庄艺术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全面加速。
Image

中心城区功能和人口疏解

的重要承载地


按照副中心控规要求,城市副中心要建设中心城区功能和人口疏解的重要承载地。“近年来,城市副中心全方位释放承载空间,同时围绕3+1主导功能,持续打造高品质发展空间。”郑皓介绍。

Image

目前,重点承载总部经济、财富管理等商务服务功能的运河商务区已初具规模,可提供的产业空间面积达630万平方米,累计注册企业近1.5万家。

Image
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累计引进网络安全相关企业61家。张家湾设计小镇先期五个地块的盘活利用取得明显成效,已累计注册企业207家。台湖演艺小镇国际图书城提升改造项目部分工程实现竣工。宋庄艺术小镇小堡南街改造一期投入使用。

Image

在公共服务配套方面,城市副中心已引入北京学校、人大附中等10所市级优质学校,友谊医院通州院区、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二期投入使用,北大人民医院通州院区即将开诊,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供给更加充足。

副中心将全力打造“七个之城”


畅想未来五年,城市副中心将呈现怎样生机勃勃的景象?

未来五年,是城市副中心框架基本成型、主导功能基本稳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区域协同突破发展、城市品质加快提升的重要五年。”郑皓介绍,副中心将全力打造“七个之城”。

 “未来五年,副中心将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人口转移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水平将得到明显提升,初步形成现代产业体系,初步构建起'城市副中心质量’体系,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将取得重大进展,成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的重要支撑。”郑皓表示。

Image

01 
全力打造理念先进、内涵丰富的未来之城
(一)全面构筑布局合理、标准领先、颇具颜值的城市“风骨”。全面建成行政办公区二期、运河商务区起步区、城市绿心三大公共建筑、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东六环入地改造等重大节点,呈现主要功能区块相互支撑、主要景观和主要建筑风貌相得益彰的城市新气象。推动重点特色小镇精彩亮相,加快建设“一环六横四纵”轨道交通、“十一横九纵”骨干路网

Image

(二)不断丰富功能完善、充满活力、颇具韵味的城市“血肉”。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加快补齐和完善城市功能,推动工作、居住、休闲、教育、医疗等要素合理布局、有机衔接。加快构建低碳高效、布局优化的能源复合网络,确保全区群众用上干净水、安全电、清洁气、暖心热。完善“筑巢引凤”政策,搭建多元发展平台,吸引各类人才就业创业,让城市副中心成为充满活力、年轻人慕名而来的向往之地。

Image

(三)着力彰显辐射强劲、带动显著、颇具格局的城市“胸襟”。始终坚持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大局,全面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强化两翼联动,加强与雄安新区对接合作、错位发展,实现两翼齐飞。深入落实“四统一”要求,在体制机制、要素流动、交通互联等方面探索协同创新路径,全力推进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持续巩固和发展“通武廊”战略合作协同基础,联合打造“通宝唐”京东黄金走廊,推动一批区域协作新模式、新举措落地见效。

Image

02 
全力打造创新引领、宜商宜业的活力之城
(一)做大做强经济发展新引擎。深入落实“西朝海通”四区结对机制,有序承接中心城区央企、市属国企等产业疏解,打造国际商务服务新中心。高水平建设运河金融城,打造全球财富管理中心。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围绕台马板块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打造全国高端装备产业创新示范区。紧抓环球主题公园资源优势,打造“文旅+”全产业链体系。大力发展现代种业,打造全国种业科技产业集聚区

Image

(二)充分释放“两区”建设红利。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基本建成以贸易便利、投资便利为重点的开放政策体系。研究设立综合保税区,探索免税商品“线上+线下”运营模式。积极开展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争取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

Image

(三)倾力打造营商环境副中心样板。深化完善企业服务包、企业管家制度和“通八条”政策体系,建成副中心城市会客厅,实现“政府端菜”到“企业点菜”的转变。统筹推进四级智慧政务延伸布局,实现更多服务事项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分类清理妨碍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健全完善市场监管体系,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活力。

Image

03 
全力打造低碳高效、生态优美的绿色之城
(一)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先行示范。着力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光伏、地热等可再生能源比重,全面实施减油、降气、增电措施,构建绿色高效能源体系。新建公共建筑全面执行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着力打造绿色智能的城市运行保障体系,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建成一批近零碳排放楼宇、社区和园区示范项目,力争“双碳”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二)着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建设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和一批城市公园、精品乡村公园,森林覆盖率达到36.5%。基本建成通州堰等一批工程,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现全域水系互联互通、滨水岸线便利可达,打造水系纵横的北方水城。深化“一微克”行动,实现PM2.5年均浓度持续下降。建立严格的土壤环境保护制度。

Image

(三)大力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大力吸引绿色金融和第三方服务机构向城市副中心集聚,打造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设立国际绿色投资集团,推动北京绿色交易所提质升级,实现全国自愿减排碳交易中心职能落地见效,努力引领全市绿色金融发展。加快绿色科技创新,推动绿色科技成果在城市副中心就地转化、推广应用。持续办好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论坛,打造绿色发展城市新名片。

04 
全力打造古今同辉、文旅融合的人文之城
(一)做强文旅功能彰显时代风尚。启动文化旅游区北部地块和周边区域开发建设,利用好北京冬奥品牌,引进一批文化科技、演艺娱乐、冰雪体验等优质项目,辐射带动宋庄艺术小镇、台湖演艺小镇等特色小镇文旅产业联动发展

Image

(二)传承历史文脉留住通州古韵。建好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创建大运河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实现大运河京津冀段水域旅游通航。积极推进通州古城、路县故城、张家湾古镇等区域保护修缮,提炼做强运河文化IP,讲好千年运河经典故事,形成“河为线,城为珠,线串珠,珠带面”的发展格局。

Image

(三)依托人文风采打造消费品牌。树立经营城市理念,推出一批高品质商业综合体、特色商业街区、老旧厂房升级改造精品示范案例,充分发掘城市地标的“形象代言”功能,加快打造“有生命、有故事、有情怀”的消费新场景。举办大型文艺演出、优秀舞台艺术展演、文创产品展览展示等文化活动,带动公共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深入实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发展首店经济、夜间经济等消费业态,助推景区消费向全域消费、白天消费向全时消费、传统消费向新兴消费转变。

05 
全力打造内外兼修、高效智慧的共治之城
(一)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实施100个城市更新项目,统筹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小巷整治、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积极探索引入市场化运营模式,高质量推进南大街片区十八个半截胡同城市更新。建成一批生活便利、功能齐全的家园中心,打造一批精品街区示范点。

Image

(二)着力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持续畅通各类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增强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持续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强化大抓基层导向,持续完善基层治理应急机制、服务群众响应机制。

(三)加快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搭建“一网一脑一平台一中心”数字底座,实施“数字+生活”“数字+治理”“数字+融合”“数字+双碳”“数字+产业”“数字+安全”六大标志性工程,构建新型智慧城市体系。加快推进“双千兆”城市建设,布局高速泛在通信新网络。推动传统与新型基础设施整体优化、协同融合,基于数字孪生强化“规建管运”一体联动,实现城市运行大数据深度共享和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升级。实施一批智慧惠民工程,让群众畅享智慧生活。

06 
全力打造功能齐备、保障充分的共享之城
(一)着力构建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建成人民大学通州校区、北京第一实验学校等一批优质学校,实现安贞医院、首都儿研所、友谊医院通州院区二期等一批优质医院投入使用,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和诊疗结果全域互认,构建覆盖城乡、优质均衡的教育、医疗体系。坚持不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筑牢群众健康防线。加快补齐体育设施短板,提升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水平。

Image

(二)扎实做好民生社会保障工作。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持续加大面向残疾人的教育、就业支持力度,稳步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强化职住平衡,多渠道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房、人才住房等政策性住房供给,多层次织密扎牢住房保障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做好对口支援帮扶工作。

(三)深入推进平安副中心建设。坚决防范政治安全领域重大风险,健全完善重大活动常态化安保维稳机制。加快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着力打造一流的法治城区。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全面提升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健全完善公共安全事件应急体系,强化韧性城市建设。

07 
全力打造城乡互促、均衡发展的共富之城
(一)着力探索城乡资源优化配置新路径。统筹新型城镇化发展,加快形成分区指导、分类推动、分级管控的城乡融合发展新策略,提升拓展区综合承载能力和发展势能。深入开展新一轮“疏整促”专项行动,以疏解腾退换取城乡高质量发展空间。紧抓绿隔地区建设契机,研究探索城乡一体发展新路径。

(二)加快打造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新标杆。进一步打响国际种业科技园品牌,大力发展以种业为重点的科技农业,建设一批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加强耕地监管,全面落实“米袋子”“菜篮子”稳产保供任务。持续做强“一村一品”,发展林下经济,培育一批富有“农味”“京味”的农产品品牌。充分挖掘第一产业附加值,推动南部四乡镇现代田园综合体建设

Image

(三)着力建设城乡共同富裕先行区。对接重大工程、特色小镇建设等领域用工需求,提高农民就业质量。稳步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模式,强化集体“三资”管理,鼓励乡镇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物业”经济,用好各乡镇联营公司、集体林场等集体经济新平台,持续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充分发挥公益慈善事业的第三次分配作用,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发挥财政调控职能,加大对南部四乡镇发展的支持力度。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提档升级,因地制宜发展精品民宿,初步建成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打造城乡共同富裕的副中心样板。

整理自: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