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纹身、染发、打唇钉,但我是个好女孩:外在叛逆,内在是在诉说什么?

 泰荣林黑皮 2021-12-08
图片

历史视频库

图片历史好故事
图片

视频看历史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心理壹点灵(ID:yidianling0)

大家好,我是小点,壹点灵的点。

设计部小张打了唇钉,把头发染成淡金色,看起来张扬不羁。同事以为她失恋了,纷纷送上安慰。

小张哭笑不得:你们太落伍了,这叫“亚文化”。


小张之前就职的互联网公司,经常发生这样戏剧性的一幕:昨天戴黑框眼镜、穿格子衬衫的程序员,今天就扎了脏辫、戴了佛珠,一夜之间,外形天差地别。

她说,自己受到公司氛围熏陶,也经常改变外形。复古朋克、JK制服、女仆装……摆满了家里的衣柜。

有时看着一柜子“奇装异服”,不知道该穿什么时,小张也会陷入茫然:我不断改变外形,到底是在追求什么呢?

仿佛某种更深层次的动机,透过外在的“叛逆”呈现出来,埋藏在潜意识下的隐秘冰山,得以被窥见一角。

为什么我们会不断改变外形?


地铁上,一位学生家长正在打电话,讲得眉飞色舞:“我刚刚开完家长会,那谁谁的妈,顶着光头就来了,哎哟太奇葩了。后来才知道,她刚离婚,受了刺激就把头发都剃了。”

中年人早已被社会磨平棱角,千篇一律端着保温杯泡枸杞,穿着随波逐流的服装。叛逆的中年人,仿佛人群里最闪亮的一颗星,远远就能看到。

但这种叛逆,其实早就存在了。它源于儿童期,藏于青春期,爆发于青年或中年。

精神分析学家认为,婴儿是全能自恋的:好的就要占有,坏就要毁灭。


尚处于襁褓中的婴儿,认为母亲和自己是一体的,一旦妈妈消失,或者没有及时满足他的需求,婴儿就会因为自恋受损,感到莫大的恐慌。

这种恐慌,不亚于绝症患者发现自己马上要死了。婴儿看不到母亲,内心以为自己从这世上消失,轻则哇哇大哭,重则留下创伤。

阴影和创伤,就是叛逆的源头。儿童时期自恋受到损害,成长过程中,就会想方设法补偿自恋,摆脱规则和秩序就是满足自恋的方式之一。

互联网衍生了很多亚文化,这些喜爱亚文化的人,被称为“亚B”。他们穿着另类,打扮异常,喜好特别,从不关注社保、医保和房价,一心追求理想。

因为无视主流,“亚B”被人们视为“特立独行”的代表。其实,这能带来两个好处:

有着相同兴趣爱好的人,内心有着相似的创伤,通过标志性的外形,他们能够在人群中认出彼此,产生抱团取暖的归属感;

并且,他们享受高回头率。外形带来的关注,能补偿他们过去得不到满足的自恋,这缓解了内心压抑多年的痛苦。

所以,“亚B”、杀马特等小众非主流装扮,其实是一个疗愈内心的窗口,透过窗口,人们有机会清理内心淤积多年的阴影,让阳光晒进来。

适当的“叛逆”

能提高人格健康度


心理学家荣格认为:生命的前半辈子或许属于别人,活在别人的认为中;那后半辈子就该还给自己,追随你内在的声音。

这种“内在的声音”是什么呢?荣格整理了古往今来的神话故事,通过提炼集体潜意识,得出了一个名为“叛逆者”的原型。

“叛逆者”是全人类共有的潜意识之一,就像《西游记》中大闹天宫的孙悟空,因为不服管,被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

其实,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孙悟空,它教我们如何活出自己。

放弃铁饭碗、勇闯北上广;丢掉老衬衫,穿上短皮裙……这些看似叛逆的举动,不断扩展着生命的纵横度,让我们的道德观更加灵活、自我更加坚韧强大。

所以,适当的叛逆是有好处的,它能起到三个作用: 

(1) 压抑部分的宣泄

小时候爸妈总爱说“听话”“懂事”,我们迫于无奈,当了多年的乖孩子,内心“不乖”的部分压抑多年,早已蠢蠢欲动,只缺一个泄洪口。

叛逆,就是这个口子。我有一个朋友,痴迷改装机车,经常半夜在山上飙车,他读书时是班上最老实的学生,当年的同学得知他现在的兴趣爱好,都大感意外。

其实,一点也不意外。“压抑”是人类最早的自我保护方式之一,如同一个假面具,它保护我们在集体中安全地长大。

可告别弱小的童年期后,我们就有了拒绝从众的力量,有能力展现“不乖”的一面,活出真实的自己。

(2) 弥补童年的丧失

弗洛伊德说:“人的一生,总是在弥补童年的丧失”。小时候没有得到想要的连衣裙,成年后就会不断购买新衣服,来补偿童年的自己。

这个维度上看,“叛逆”其实是一种补偿。小时候被拒绝、控制、漠视的体会,让我们的自恋饱受剥削,成年后,就会“缺哪儿补哪儿”。

小时候穿着端正的孩子,长大成了特立独行的“亚逼”;童年时期总是留着一头长发的孩子,成年后换成了利落的短发。

这些行为背后也有一个潜台词:我的身体,我自己说了算。我不再追求“别人喜欢”,只追求“我喜欢”。 

(3) 完成亲子初分离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有两个离经叛道的时期:3、4岁,青春期。

这两个时期,孩子会用各种方式证明自己已经独立,划清和父母的界限。比如,3岁小孩故意跟父母对着干,让做什么,偏偏不做什么;

17岁小孩染发纹身,父母得知后暴跳如雷,但也无可奈何。

叛逆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如果这两个时期,孩子没有机会“叛逆”,人到中年,也会萌生出离经叛道的想法:辞职、离婚、放下一切、说走就走……

迟来的叛逆期,让人摸不着头脑。其实,叛逆是一种信号,宣告我们已经和父母完成分离,有自己独立的主见和生活。

无论你20岁、30岁、还是40岁,内心的叛逆都宣告着蜕变;接受它,才能迎来新生。 

外在叛逆,其实是一种内在自救


是的,改变外在,可以改变内在,但这只是“叛逆”的其中一种表现形式。


除了改变外形,我们还有更多方式能够“活出自己”,宣泄压抑、弥补丧失、完成分离。

(1) 积极寻求外援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身为魔童,经常恶作剧他人,所有村民都排斥他,只有师父太乙真人能包容。

被哪吒恶作剧后,他不急也不恼,反而因为担心哪吒的安危,一头跳入水里。他的包容力逐渐感染了哪吒,使他心甘情愿拜入师门。

我们内心的“叛逆者”,也需要一个有包容力的“师父”,他能兜住我们的负面情绪,接纳我们内心的弱点。

所以,成长过程中,不妨积极搭建社会支持系统,结识积极、正能量的朋友。那些愿意包容我们内心真实一面的人,都是可以温暖我们内心的“师父”。

(2) 尊重内心的声音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时刻:别人要求你做一件不情愿的事,比如加班,你迫于“社会规则”不得不做,但内心的咆哮呼之欲出“不,我不想做!”

内心的声音,才是你最真实的想法。学会倾听它,闭上眼,感受咆哮,放松身心,等情绪渐渐平稳,再去做那些不情愿的事。

这样一来,我们就能避免被别人的声音影响,并在倾听内心的过程中,塑造出自己的思维框架。

(3) 对镜练习

心理治疗中有一个“对镜练习”,时常被用在确定自我感受上。当我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就对着镜子端详自己的脸,轻轻述说:

我有一双好看的眼睛;我有一个灵巧的嘴巴;我有很多优点;这些优点都是我想要的。

对镜练习能够加固自体,通过夸赞优点,与不够好的自己和解。这个过程中,内心叛逆的一面会逐渐平稳下来,即使不改变外形,我们也能感到

“我和别人是不同的,我有着独一无二的优势”。

人的内心如同一本故事书,字字珠玑,翻开任何一个人的内心,都能读到一个独一无二的故事。

撇开流于表面的外在修饰,这些内在的独特之处,才是我们真正需要关注的地方,它激活了内在叛逆的部分,带来更强大的力量。

这股力量,能推动人的生活越过越好。比起买一件短裙、染一头白发,内在的叛逆能为人生留下更深的印记。

即使表面上毫无变化,但内心深处,我们已经彻底告别过去的自己,在特立独行中实现重生。

作者:芒来小姐,资深男女观察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