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辅导计划将借助智能技术 帮助学生进行个性化提升 在辅导过程中,教师使用台式机或笔记本电脑并借助相应的辅导工具,学生通过手机、PAD等移动终端,共同实现基于音频、图片和文本的实时在线辅导。辅导包括以下四种形式:“一对一实时在线辅导”“一对多实时在线辅导”“问答中心”和“微课学习”。 “我们重点指向的是能够为孩子在课后,在家里提供见到更多的名师,得到更多的优质服务属性的机会。我们关注的是,老师的优质服务属性再分配的过程,让更多的孩子获得更优秀老师的特色服务,是我们首都教育在双减的背景下走向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探索。”李奕说。 7万余名初中学生接受辅导 据悉,该项目2016年启动,“十三五”期间,累计7万余名初中学生接受了辅导,累计辅导次数200万余次,时长30万余小时,有效实现了教师智力资源的线上流转,为8个远郊区及经开区初中生提供了与全市优秀学科教师交流的机会,师生对在线辅导的满意度均在90%以上。 与此前五年试点实施的服务不同,此次面向全市初中生推出的在线辅导在诸多方面进行了升级,优化辅导使用体验。余胜泉介绍,响应“双减”相关文件号召,基于保证辅导效果、保护学生视力等考虑,在线辅导服务平台进行辅导时间、限定连续辅导时长等一系列调整。同时,在学习资源方面,整合了两万多个资源,资源覆盖课标内所有核心知识,每个知识又分为9个层次能力发展要求进行设定。此外,系统还将会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和层次推荐匹配度较高的老师。 市教委人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前是在职在岗的区级及以上骨干教师,普通教师也可以参与,但此次启动的第四阶段,对辅导教师提出更高要求,要求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参与。“对已取得辅导资质的教师还将进行信息确认,再审核。动员招募更多符合条件的教师。”余胜泉还介绍到,根据实施情况,平台辅导教师会适时拓展到部分有资质的校外教育机构学科教师、高校或社会各界知名专家,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辅导服务。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市教委要求各区、学校动员符合条件的教师积极上线,鼓励学生自愿参加,辅导教师要主动提升应用信息化和人工智能手段开展教育教学的能力。下一步,开放辅导计划还将对数据进行挖掘与深度分析,通过学科辅导分析报告反哺区、校线下教研,提升学校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和作业设计质量,为学校“双减”工作提供有力支撑,为学校教育教学减量发展,提升教育效率做支撑。 老师可自主决定是否响应需求 学生单次辅导时长不得超过30分钟 对于如何进行质量监管?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个在线辅导平台中,所有老师和学生均为实名进入,所有问答及交互行为都有全程记录。同时,市教委人事处以周、月为单位对在线辅导过程中辅导时长、交流内容,学科聚集度,内容分布等都有严格的过程管理。同时还会对不同类型学校出现的同质性问题进行大数据的分析,并反馈给学校。 来源:BRTV新闻(记者 白雪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