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休谟哲学Ⅸ】人是自私自利的动物,道德感是怎么发展出来的?

 小播读书 2021-12-08

我们继续分享大卫·休谟的哲学思想,今天,我们继续分享休谟的伦理学思想,我们来聊聊个人道德感的基础是什么?

自私自利是人的本性之一,我们也有一句古话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有哲学家说:我们对公众的全部关心,都可以归结为对自己幸福的关心。也就是说,人们的利他行为的本质都是一种利己行为。

休谟说:“问一个人为什么锻炼,他会回答,因为他希望保持健康。如果你再问,为什么想要健康,他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因为生病太痛苦了。如果你再进一步追问,想要一个原因,为什么不喜欢痛苦,他就再没法给出任何回答了。这是终极的终点,再也无法被转到别的任何事物上。”,换句话说,我们所做的一切,似乎最终都是为了自己。理查德·道金斯甚至说:“我们的基因都是自私的”。

但是,你反过来想,如果追求自私自利是人的天然本性,那么其实一个人的道德感,似乎不应该存在,因为毕竟,道德大多数时候是需要自我牺牲的,比如乐善好施,舍己为人,甚至牺牲自己去救助别人等等。有一个关于人类无法做出道德行为的论证:

前提1:人类的天性是注定只会追求自利的

前提2:道德通常需要自我牺牲

结论:人无法做出道德的行为

如果按照这个思路,其实人类做出道德行为,有点多余,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伪善。但这个论证其实并不完美,因为道德通常需求自我牺牲,而并不是所有情况都需要自我牺牲,因此当一些道德行为和自利的行为相符合的时候,人类是可以做出道德行为的,至少按照上面的论证是这样的。比如,假设你答应帮忙照看一天邻居的狗,那你现在就有道德责任去那么做。但假设照看这只狗很有意思,是你最喜欢做的事之一,那在这种情况下,道德和自利就是吻合的。因此,出于自利的行为可以与道德兼容。

不过,大多数时候道德和自利还是冲突的,那为什么我们还会表现出道德行为呢?休谟认为,我们道德行为的基础是:同理心,也有地方翻译为:同情心或者共情能力。

这里的同情心,并我们通常理解怜悯或者同情,而是一种同情共感能力,能对别人的情绪感同身受的能力,同时还需要一点想象力,当一个人被带到悬崖边往下看,他会害怕甚至发抖,这是因为他可以想象掉下悬崖时的危险。同样,我们可以对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环境中,其他人的道德品质感同身受,这是源于我们的想象力和同理心。

当我们走进一个剧场,看到很多人在一起,共同欢乐,我们很容易被这样的景象所打动。在观赏演出中,我们也很容易受到剧情的跌宕起伏,而产生喜怒哀乐的情绪变化。这些都是我们人性中共情能力所产生的结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同理心。

休谟说,如果任何人都情感冷漠,毫无共情能力,他们对人类幸福和苦难的情景毫无感触,那么他对人性的善恶美丑也一定会无动于衷。正我们有共情能力,让我们时刻可以感受他人的喜怒哀乐,和细微的道德差别,这种感受可以表现出对弱者的同情,和对强者的不满,而这些感受并不是出于自私自利,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赞美,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的道德品质的原因。

但休谟同时也指出,共情能力也同样会产生不好的影响,比如大量民众的暴乱、党派的狂热、对宗教领袖的忠诚和崇拜,所有这些都是由人性中的社会共情所产生的结果,或者说,共情也很容易导致从众现象。

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对别人的同情,要比对自己的关心更微弱;对远离我们的人的同情,要比对我们附近的人的同情更微弱。也就是说,共情能力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而变弱,但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对人的品格进行冷静评判时,就必须忽略时间和空间的差别,使我们的情感更加大众化和社会化。

不管怎么样,我们赋予社会美德的价值,主要都是从对人类和社会的利益中产生的。而且由于人类具有广泛的同理心和共情能力,我们也不可能对其他同类祸福和悲喜无动于衷。如果没有什么事情使我们产生特殊的偏见的话,我们就会很自然的认为,凡是能促进同类幸福的就是善的,凡是使同类遭到痛苦的就是恶的,因为这个时候,我们会将自己映射到同类中。而这种对他人和社会的道德评判,并不一定源自,自私自利,而是源自我们共有的“同理心”或者“同情心”。

休谟认为个人的道德感或者利他精神,是建立在”同情心“之上的,因为有同情心,所以,我们可以表现出舍己为人,乐善好施的道德行为,自私自利是人性的本能之一,而同情心也是人性的本能之一,就像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恻隐之心是一个人表现出仁爱的来源。而同情心或者仁爱之心,也会相互影响和传递,所以,从个人的同情心,可以扩展成为一种普遍的仁爱。休谟说:“人性中有一种普遍的仁爱,在这种仁爱中,没有掺杂任何实际的利益”。

好了,到这里,我们就简单介绍了休谟伦理哲学的主要思想,人并非完全自私自利的动物,同情心是道德感的基础,所以,我们可以表现出道德行为。

其实休谟的道德哲学和英国主流的经验主义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也影响了后面英国哲学家边沁的“功利主义”道德观,而且休谟的道德观和亚当·斯密的道德观也是类似的,人类的道德感的起源是同情心,关于这一点,甚至东西方的思想也是一致的。

一 End 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