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四届【散文精选入围作品】两篇手写稿的温度​II高炯森(四川省)

 国际诗歌网 2021-12-08


两篇手写稿的温度

高炯森(四川省)



 
让那些顽强拼搏、不屈不挠的灵魂,在黑暗中看到光,尽管微明,也能点燃希望;在寒冷中感到热,尽管微弱,也能温暖心房。
 
认识我的很多人都搞不明白,包括我自己:出生偏僻乡村贫寒之家的我,是什么原因让我喜欢上了写作?并且到现在那么痴迷,还那么执著。我想,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那两篇手写稿带给我的温暖,没有那两篇文章的发表、获奖,很难说,我还能一直坚持下去。

我的写作,开始于别人的奚落,那时只能用笔在稿纸上工整地誊写好(不像现在发电子邮件方便),装进信封,寄给编辑部,即使严冬酷暑也没有放弃,时间一长,我的食指握笔处的皮肤就磨得钻心地疼,农村人知道我在写文章,私下里讥诮:“他要是这样写写就能当饭吃,我手板心给他烙豆腐。”

那以后,不怀好意的人一见我,就刺耳的高叫:“大作家!”我只能苦笑:正如喜烟嗜酒,非要抽(喝)得名满天下,才配享受那种乐趣吗?我虽然生活困窘,也应该有一点自己的爱好啊!就没有人理解我,包括亲人、朋友,我的孤寂就可想而知了,更多的时候是趴在集体宿舍的铁架床上,在他们斗地主的吆喝声中,一笔一画将心情倾诉笔尖。那些凝结心血的稚嫩习作,时时激励我在艰难的人生之旅跋涉。

我不停地写,不停地投稿,心头每每有创作的欲望,即使当时是在奔驰的汽车上,我也会拿出纸笔,记下只言片语,有时间了,再细细打磨。

遥想当初,我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总是提着一包用标准的稿纸工整地抄写好的文章,在街道上穿梭,小心地敲开编辑部的门,心怀惴惴的抽出一篇,红了脸,低了头,声音蚊子似的哼哼:“麻烦老师看一下。”居然也有编辑细细看完,提点意见,鼓励一下,回到住处,心情暖暖,就更增添了写作的兴趣。


那是一个烦闷的午后,我独坐在河南省郑州市小李庄一家民房里,遭到平生第一次重击。我想起了正在家乡辛劳的父母,不由得提起笔来:“和父母推心置腹地交谈,哪怕只有一分钟,在我的记忆上也是不曾有过的……”很快就完成了《寸草心》这篇散文的底稿,反复修改之后,竟舍不得用信封邮出去了。我担心邮政可能中途丢失,就决定亲自送到编辑的手中。

后来,我漂泊到了北京,骑着自行车在街道上游弋,在北三环路上,看到矗立在路边的10多米高的公益广告牌上的文字:文学,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心头就不免热热地痛起来了。

继续无目的地前行,偶一抬头,我看到了“北京朝内大街166号《中华散文》杂志社”,就冒失地登上3楼,走进了编辑部。收稿件的是刘会军老师,他让我留下电话、地址。我说刚来北京,地址不固定,要不,一星期后我再过来,他同意了。

再见面时,刘老师告诉我:“稿子不错,我们决定刊用。”直到此时,我都对这本杂志很陌生,以为与我先前发文章的刊物没什么两样。
第3次到《中华散文》编辑部,接待我的是王丕来老师,说是刘老师已出差,王老师乐呵呵的,又忙着向另一位女老师介绍:“作者,《寸草心》的作者。”那女老师盯着我:“哦!就是写在学校吃花生仁做的细粒,还要节省半瓶带回家吃的那篇啊,这细节感人!”这位女老师竟然还记得这点!她又补充说:“朴实感人,有点归有光《项脊轩志》的味道!”王老师一脸认真:“凭这篇文章,你完全可以在你们县文化馆找一份事做。”阵阵暖流盈身,让我倍感振奋。

拿到样刊,我才知道《中华散文》杂志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国家级大型文学双月刊。

正是这篇文章的发表,让我有了信心,一有空闲就去北京图书馆,我第一次看到了《萌芽》杂志登载的“沪南杯”征稿启事。

我的小妹正在厦门一家工厂里打工,不断地寄钱回家,家庭的经济来源,就靠她一个人支撑。而作为哥哥的我,竟没有给父母寄过一分钱,我想把这件事写下来。


当时我在北京一家三星级宾馆里做清洁工,算是有个寄信的地址了。我住在那个简陋的垃圾房,冬日的冷气硬硬的似乎直直的戳进了骨髓,我穿着单裤,哆嗦着在四面灌风的房里,趁午休那一点点空闲时间,赶写这篇散文,有时写10几个字,有时刚记下几个字,工头就来了,一边呵斥谩骂:“有空不干活,写这些有啥用?”一边用穿着铁硬的长统靴的脚,使劲踢我只有单裤遮挡的小腿,钻心的痛,我咬牙不发一言,执着地写完了那篇近4000字的散文《另一种伟大》,写到动情处,不觉泪溅稿笺,多次哽咽停笔,不能自抑,反复修改,投给了《萌芽》。

在我早把这件事忘了时,忽然就收到了1998年第2期的《萌芽》杂志,赫然发现了这篇《另一种伟大》,不久就收到优胜奖获奖通知,到上海参加为期3天的颁奖交流会的日程安排表,以及注意事项。那次征文,全国仅有10名作者获奖,站在领奖台上,我想起以前写稿的种种艰辛,遭遇的种种歧视,不禁泪流满面,心头却感到阵阵温暖,似乎有一股股力量推我向前。

那期间,著名作家赵丽宏亲切地与我交谈,鼓励我说,他下乡插队时曾经做过木匠;《新民晚报》有个女记者,大约是惊讶于一个打工者竟然能获奖,特意花了半个小时采访我,写成新闻发在了《新民晚报》上。

这是发生在1997年到1998年之间的两件事,已经整整过去24个年头了,这两篇手写稿的发表和获奖却一直温暖着我,在我对创作稍有懈待,它们就会笑吟吟地立在我眼前,让我萌芽新的希望和力量。

如今,我早就用电脑写稿了,在全国正规出版的报刊上发表文章近80万字,作品上了《人民日报·海外版》《羊城晚报》《四川日报》《民间文学》《小说月刊》《微型小说月报》《佛山文艺》,2019年,我加入了四川省作家协会。

2021年11月1日至2日,四川省作家协会第九次代表大会在成都举行,省委书记彭清华出席开幕式并讲话,来自全省各地的作家代表齐聚一堂,我有幸作为南充市作协代表团16名代表之一参加了大会。
我知道我离作家二字,还很遥远,但我还是一如既往地执著于写作,我想:人生天地间,不仅仅只记住吃喝拉撒,还应该有比这更重要的追求,生命因此才绚烂。无论别人如何看我,我依然坚信鲁迅先生的名言:“石在,火是不会绝的。”无论现在的文学如何式微,我依然认可陈忠实说的:“文学依然神圣。”

我真诚祈祷:对那些艰辛跋涉、执着向上的心灵,少一份冷漠,多一份温暖;少一份冷酷,多一份友爱;少一份抱怨;多一份包涵;少一份漠视,多一份关怀。让那些顽强拼搏、不屈不挠的灵魂,在黑暗中看到光,尽管微明,也能点燃希望;在寒冷中感到热,尽管微弱,也能温暖心房。

我应该是幸福的,在写作的道路上,那两篇手写稿的温度,始终让我感到温暖,不自觉地就有了一种力量,催我奋进,促我前行。

作者简介

暂无

在本公众号发布的作品,【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刊出后不删稿,敬请作者前往关注并收阅!

征稿专栏

第四届《中国当代散文精选》300篇征文大赛征稿通知(点击查阅)

《华人文学》杂志征稿



 ——感谢阅读——

(图来源网络,侵权告之删除)


    国际诗歌网:http://www.


  学 术 顾 问:周  明    丁一    冰耘    易传宝    韩  英

  会        长:沈裕慎

  常务副会长: 吴  昉
  副  会   长:袁仲权    曹 平     潘颂德
  秘   书   长:戴三星    李   平 

  编委会成员:

  沈裕慎    戴三星    李    平   梁全义    

  张   艺    丁红梅    何兰青    林从龙    

  蒲公英    黄会容    陈立琛    陈锦绵

  韩   江    陈典锋    买   超    曹   平   

  龚明仁    周嘉琪    涂作武    侰丽恰母泰国)   

  王中海    马梦瑶(美国)   陈湃(法国) 

  国际诗歌网总编:丁红梅


 美国分会会长 马梦瑶

 泰国曼谷分会会长 侰丽恰母

 桂林分会会长 何兰青

  九江分会会长 柳守猛


  执行编辑:丁红梅   何兰青    胡耀辉   周已雄   马梦瑶(美国)

  法律顾问:戴    斌


 欢迎  投稿      

小说、散文、诗歌、书画、摄影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