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连载 | 印尼归侨名人录 (四)

 印尼视角 2021-12-08

中国第一代羽毛球队的全体教练和运动员(图片载自网络)

“印尼视角”关注我们

中国第一代羽毛球队的全体教练和运动员(图片载自网络)

整理 | Jupiter尤

《印尼归侨名人录》连载,今天是最后一辑。整理这一篇印尼归侨名人录,得益于几位印尼归侨前辈的鼓励和支持,期间也获得几位朋友的提点和补充,在此一并鞠躬致谢。

身为的印尼归侨二代,作者也是凭着一股热情和难以割舍的情怀,业余里喜欢关注和学习印尼的历史、时事新闻和文化动态。偶作抄抄写写,妄议点评,虽自作聪明却也自得其乐。必须老实交代,自己才疏学浅,目光如豆。行文水平也是粗浅鄙陋,文章的内容以及引用的资讯,或许多有错漏。虽然时刻提醒自己秉持严谨客观,但毕竟不是专业的研究学者,半道附庸,难免挂一漏万,以及各种舛误纰缪。窃以为,如能因此博取专家学者出手批评纠正,亦不失为一种抛砖引玉的路径。感恩前辈们和读者的关爱和宽容,让我持续脸厚胆粗,一意孤行。此颂,康健,Salam Sehat ! ---Jupiter尤

点击阅读

一、早期参加革命的爱国归侨

二、侨领和专家

三、文教学者

四、体育和文艺工作者

林丰玉

1922年10月28日出生于印度尼西亚泗水市,祖籍福建泉州。1948年至1956为印尼雅加达市羽毛球协会负责人之一。曾任印度尼西亚羽毛球队教练。1956年8月作为教练随印尼羽毛球团来华访问比赛。1957年回国。历任福建羽毛球队教练、总教练,全国羽毛球教练委员会主任,亚洲羽毛球教练委员会主席。1963年率中国羽毛球队参加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获优异成绩。

林丰玉培养出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选手,如王文教、陈福寿、汤仙虎、陈玉娘、韩健、陈昌杰、杨人燧、林建成、吉新鹏等各年代的杰出羽毛球运动员。

王文教

祖籍福建南安,1933年11月22日生于生于印度尼西亚梭罗。中国著名羽毛球运动员及教练。1941年起,8岁的他便开始打羽毛球,上世纪50年代初他就已经成为印尼羽毛球界的明星。1954年回国后 ,在中央体院况技指导科学习和训练,被选入国家队。1957年转到福建队。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国家羽毛球队教练、总教练中国羽毛球协会副主席,国际羽毛球联合会理事,是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56年至1959年,曾获三次全国羽毛球赛男子单打、双打冠军,并与陈福寿合著《羽毛球》一书。

1965年曾率中国羽毛球队远征北欧,打败世界亚军丹麦队及欧洲劲旅英国队。中国队被誉为“无冕之王”。1972年调任国家羽毛球队教练,1982年起任总教练。1987年被评为“最佳教练员。” 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获羽毛球赛男子双打(与陈福寿合作)冠军,单打、混合双打(与苏联运动员合作)亚军。第一届全运会上获羽毛球赛单打、双打(与陈福寿合作)冠军。是第一届世界杯羽毛球赛、第十二届国际男子羽毛球团体锦标赛和第九届亚运会羽毛球赛团体冠军中国队教练。

训练过汤仙虎、姚喜明、孙志安、栾劲等优秀选手。从事羽毛球运动长达57年, 曾获得获得国际羽联特殊贡献奖,四次获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著有《如何打羽毛球》。被誉为中国羽球教父,2015年荣获世界羽联“终身成就奖”。

2019年9月17日,授予王文教“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2019年9月,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2020年1月8日,被评为2019全球华侨华人年度人物。

陈福寿

祖籍福建同安,1932年1月10日生于印度尼西亚,曾入选印尼国家羽毛球队。1954年,陈福寿怀着满腔的报国热情,与自幼一起长大的好兄弟、好搭档王文教等冲破重重阻碍,毅然从印尼回到祖国,投身于祖国的羽毛球事业当中,成为中国羽毛球事业的奠基人之一。1956年12月,在陈福寿、王文教等印尼归侨的推动下,新中国第一支羽毛球队——福建队诞生了。同年,陈福寿和王文教合写了《羽毛球》教材,作为训练指导。1957年,陈福寿获得全国羽毛球比赛男子单打冠军。1959年他和王文教搭档,夺得了第一届全运会羽毛球男双冠军,又与陈家琰配合,赢得第一届全运会羽毛球混双冠军。

1962年,陈福寿加入中国共产党。20世纪60年代初,陈福寿因伤病由运动员转为教练员,开始了他辉煌的教练生涯,历任福建女队教练、国家队教练、副总教练,中国羽毛球协会副主席,曾指导中国女队在第七至九届亚运会和1984年、1986年尤伯杯赛中夺得冠军。


徐权芳

羽毛球运动员。祖籍广东开平,生于印度尼西亚。1953年回国参加羽毛球业余训练。后任广州体育馆助理教练员兼运动员。1958年负责筹建广东省羽毛球队,并任教练员。1963年起任中国羽毛球男队教练。指导该队队员获得1963年新兴力量运动会羽毛球赛男子团体亚军,单打、双打冠军,以及1976年亚洲羽毛球锦标赛男子团体亚军、单打冠军。

汤仙虎

出生于1942年3月13日,汤仙虎的父母是印尼邦加岛华侨,年轻时从邦加岛流石镇移居苏门答腊南榜市,后定居首都雅加达。汤仙虎从小接受印尼文教育,不谙中文。1960年12月从雅加达丹绒布绿港乘美上美轮回国,翌年在福建省当羽毛球运动员,先成为省级代表,后再入选国家队。

他曾从1963年至1975年12年间,创造了参加国内外羽毛球大赛一场不败的记录,成为当时国际羽坛所向披靡、叱咤风云之人物。他曾赢得了无数奖状,为国家和人民争得巨大荣耀。

1963年,汤仙虎在新兴力量运动会获得羽毛球男单冠军。1965年,汤仙虎在第二届全国运动会获得羽球男单及团体冠军。1966年,汤仙虎率领中国队在新兴力量运动会上获得羽毛球三项冠军,包括团体、男双和男单。1975年,汤仙虎在我国第三届全运会上卫冕成功,获羽毛球男单及团体冠军。1978年,汤仙虎联同张爱玲获得亚洲运动会的羽毛球混合双打冠军。

1979年,汤仙虎宣布退役,结束了长达18年的羽毛球运动员生涯。他退役后的职务如下:

1981年末,汤仙虎成为国家队的教练员,开始执教中国女子羽毛球队,培训出女双世界冠军林瑛、吴迪西。1986年,汤仙虎接受聘请出国往雅加达,担任印尼羽毛球国家队主教练,培养出魏仁芳、蔡祥林、阿迪、叶成万等印尼名将。

1997年汤仙虎结束在印尼的主教练职务后回国。随后他担任国羽男单、男双教练,培训出吉新鹏、夏烜泽、孙俊、林丹、鲍春来、陈金、蔡贇、傅海峯、汤松桦等名将。2007年,汤仙虎开始调教林丹,指导他连夺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和三届世界羽毛球锦标赛冠军。此后他因健康欠佳回家休养。2012年,年届70岁的汤仙虎又接受召唤,协助指导中国国家羽毛球队备战伦敦奥运会。

伦敦奥运会后汤仙虎被认命为中国羽毛球国家队终身顾问,但他退而不休,放弃了悠闲的退休生活,担任东莞《李永波羽毛球学校》校长职务,为国家培训下一代羽球选手而操劳。

侯加昌

著名的羽毛球运动员、教练员。祖籍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1942年8月出生于印度尼西亚三宝龙市。中华人民共和国运动健将。

1950年开始打羽毛球。1960年,他高中毕业后,踏上回国航程,考上广州体育学院运动系。次年7月,他参加六省市羽毛球邀请赛,获冠军。这是他回国后第一次参加的正式比赛。1963年夏,他第一次代表中国队参加国际比赛,以2:1战胜“汤姆斯”杯得主印尼队。1963年在印尼首都雅加达举行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他获得男子单打亚军。1972年入国家队。

1979年起担任中国国家队教练。曾培养出陈昌杰、韩健、赵剑华、杨阳、熊国宝、吴文凯等世界冠军11人,其众多弟子皆为名震天下叱咤国际羽坛的顶级选手。荣立国家一等功一次。先后十一次荣获国家体育运动卓越荣誉勋章与奖章。1986年获国际羽毛球联合会颁发的卓越贡献奖。

林建成

羽毛球国家级教练员。祖籍福建泉州,1939年2月2日生于印度尼西亚巨港。1952年回国读书。1957年入福建羽毛球集训队。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函授班。曾任福建省羽毛球队副总教练,总教练,党支部书记,领队等职务。六十年代初曾获三届全国羽毛球比赛双打冠军,并与吴俊盛配合两次打败1963年汤姆斯杯冠军印尼队的双打杨金美和陈景源。1965年他俩又在丹麦举行的中国、丹麦举行的中国、丹麦国际邀请赛中获男子双打冠军。1977年赴尼日利亚任教。1983年应英国羽协的被派到英国任教。在双打及混双方面很有研究,并发表过多篇文章。1986年获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和国际羽联颁发的项献奖。

周修犁

1933年11月22日生于印度尼西亚梭罗市,1944年起打羽毛球,1954年回国,1957年转到福建队,1972年调任国家羽毛球队教练,1982年起任总教练。1949年6月参加华东随军服务团,先后在福建团省委、龙岩、南平团地委工作。1964年在任福建省体工队羽毛球班班主任兼党支部书记。在任期间,福建队曾获第二、三、四届全运会羽毛球比赛团体冠军及六枚单项金牌。1979年福建男子羽毛球队被国家体委授予“勇攀高峰运动队”称号。1980年调任福建省体工队副大队长。1984年起任福建省体育科学研究所所长。1987年荣获国际羽联颁发的贡献奖。

吴传玉

1928年8月出生于印度尼西亚东爪哇沙拉迪加镇一个华侨家庭,父亲在镇上经营小餐具店。早在学生时代,吴传玉就喜欢游泳。他在三宝垄就读中学时,参加了华侨组织的“国光”游泳队,经常参加游泳活动。1944年,16岁的吴传玉,参加了中爪哇华侨组织的游泳比赛,以优异的成绩战胜了荷兰游泳名将,一举夺得冠军。

1945-1946年是印尼较动荡的年代,那时喜爱游泳的吴传玉,除了读书外,还不停地自行游泳训练。1948年,吴传玉代表印尼华侨,到上海参加全国运动会。在初赛和决赛中,他游出了1分3秒5和1分3秒3的成绩,两次打破了男子100米自由泳全国纪录,轰动了体坛。

1951年秋天,吴传玉代表侨居国印尼,参加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三届世界青年与学生联欢节,以1分12秒8的成绩,获得男子100米仰泳亚军。当中国运动员向他表示祝贺时,他激动地说:“我也是中国人。”赛后,他途经中国回印尼,当他踏上祖国的土地上时,看到了新中国欣欣向荣、生气勃勃的景象,触景生情,在他脑海里跳出一个念头:是留下来呢还是回印尼?经过几夜不眠的激烈斗争,他终于决定留在中国,迎接和创造一种崭新的生活。

同年底,吴传玉毅然告别了父母回到祖国的怀抱。

1952年,吴传玉作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成员参加了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的第15届夏季奥运会游泳比赛。中国体育代表团历经了种种磨难,才赶到奥运会现场,但这时离奥运会闭幕只有5天,大多数项目已比赛结束,只有吴传玉赶上7月30日的男子仰泳100米比赛。因为长途旅行的疲劳和时差的影响,他游出1分12秒3的成绩,未能进入决赛。但他代表新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写下第一个纪录,成为新中国参加奥运会比赛第一人。

1953年8月,吴传玉代表新中国,参加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举行的第四届世界青年和平友谊联欢会国际体育运动会。以1分8秒4的成绩,把其他6国选手甩在后面,一举夺得男子100米仰泳冠军,在国际体坛上为祖国赢得了第一枚金牌。

1954年7、8月间,吴传玉又参加了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的第12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分别获得男子100米蝶泳亚军和男子100米仰泳亚军,并打破我国该项全国纪录。

同年10月29日,吴传玉在赴匈牙利途中,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年仅26岁。

林慧卿

祖籍广东新会,1941年出生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乒乓球运动员,中国第一位集世乒赛女团、女单、女双和混双冠军于一身的运动员,中华第一代削球女王,第2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团体冠军队成员,第31届世届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单打、女子双打、混合双打冠军。

林慧卿1959年回国,考入上海体育学院学习,同时入选上海乒乓球队,1960年入选国家队。横拍削球打法,善攻稳守,步伐灵活,动作稳健。1965年参加第二十八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是女子团体冠军中国队的主力之一。并获女子单打亚军,与郑敏之合作获女子双打冠军,与张燮林合作获混合双打亚军。1971年在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是女子团体亚军中国队的主力之一,并获女子单打,与郑敏之合作的女子双打、与张燮林合作的混合双打三项冠军。1962年获运动健将称号,三次获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1979年任中国乒乓球协会副主席,1975年、1978年当选为第四届、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79年随丈夫移居香港后从商,曾经担任中国香港华侨华人总会副会长。

陈立本

杂技演员。祖籍广东南海,1931年生于印度尼西亚。出身杂技世家,自幼随父兄演出。其父母和舅父舅母均是享有盛名的马戏和杂技表演艺术家。二十世纪30年代初,他们组建了“中国第一虎戏团”,常年在东南亚一带巡回表演,颇有声望。

1941年举家回国。建国后,1950年中华杂技团成立之初,陈立本兄弟6人的杂耍节目顺利入选,参与了赴苏艺术文化访问团。1958年中国杂技团马戏队正式成立,陈立本成为马戏团一名训马演员、队长。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擅演节目有《手技》、《跳板》、《马上手技》、《驯骆驼》等。1995年,陈立本的《驯骆驼和小马》获得全国杂技比赛金奖,成为中国杂技团的保留节目之一。陈立本还是中国杂技界最高奖“百戏奖”的获得者,被称为“世界上第一个能驯服骆驼的马戏驯兽师”。

黄健中

1941年生于印度尼西亚,福建泉州人,北京电影制片厂一级导演。曾执导《小花》、《如意》、《良家妇女》、《龙年警官》、《过年》、《红娘》、《我的1919》、《笑傲江湖》等影视片,多次在国际国内影视界获奖。另有电影理论批评文章40余万字。

石方禹

电影编剧,诗人。祖籍福建福州,1925年生于印度尼西亚爪哇三宝垅。1946年入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学习。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新闻系。曾任香港《文汇报》记者、英文翻译。建国后,历任《长江日报》记者,《上海新闻》(英文)头版编辑,上海电影制片厂编辑、编剧、文学部主任、副厂长,广播电影电视部电影局局长,中国影协第四届理事。4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著有抒情长诗《和平的最强音》、《让青年人发言》,电影剧本《天罗地网》、《小足球队》(与人合作)等。

黄卓銮

字秀山 号云山居士,广东新会人。1947年生于印度尼西亚,1960年回中国升学,现定居广州。从事绘画,音乐艺术三十余年,早年师从著名画家吴静山,并得陆俨少,容庚等书画大师指点,主攻山水,兼花鸟意笔。作品尤以山水构图雄伟,气势磅礴见称,笔下之鹰,荷等洒脱飘逸,充满生机。长期以来,作品在海内外各媒体刊载,流传甚广,赢得很高声誉,藏家纷纷求画。

03年出版《黄卓銮书画选》。近年来,多次在广东,广州各书画大展中获奖。05年在第五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大展中获奖,06年在第五届海峡两岸书画大展中获奖。作品《一水难隔两岸情》03年被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收藏,《黄山颂》被泰国文化部收藏,《万顷荷香透碧天》《黄山天下奇》被广东新会博物馆收藏等。

现为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广东省文化学会书画艺术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广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中原书画研究院高级画师、海外华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广东省音乐家协会吉他研究会副会长、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吉他考官。

五、企业家


林文镜

1928年出生于福清阳下镇,1936年,林文镜随母亲离开福州的福清市(当时叫福清县)的阳下镇,到印尼跟随父亲做生意。1945年,父亲去世,林文镜不仅承担起养家的重担,还从跑单帮开始闯入商海,到上个世纪60年代末,林文镜先后开办了20多家企业。后来,他与父亲的一位朋友合作,成立了著名的林氏财团,创办了世界上最大的面粉厂和水泥厂,拥有自己的矿山和船队,成为名震南洋的一代巨商。身为福建融侨集团的缔造者,也是印尼“林氏集团”两大股东之一。

1987年岁末,已是东南亚商界巨子的林文镜,率领庞大的工商团回到福清考察。在结束考察的前一天,他在全县三级党员干部大会上,抛出了掷地有声的豪言壮语:“既然输血救不了家乡,我要送家乡一台大大的造血机!”不久,他将海外数十亿美元的产业托付给合伙人,毅然做出决定——回到祖国去。为了帮助家乡改变落后的面貌,林文镜首先从改善投资环境入手,斥资1000万美元兴建了当时最高级别的融侨大酒店。还参与创建元洪投资区。  

1988年秋,他又协助福清县政府创办了中国唯一由华侨主导招商引资、政府提供配套服务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

1993年,捐出1200万元建设福州市一医院元洪门诊大楼;同年,捐出500万元用于抗洪救灾;1994年,为闽江调水工程慷慨捐出1亿元;2000年,捐出1000万元、1200万元、2400万元,分别用于建设福州市南江滨公园、锦江生态园、锦江路;2004年,向闽江学院捐出800万元;2005年,向福建省民间工艺基金会捐出700万元,同年,捐出700万元用于援助“龙王”台风灾后重建;2007年,向福清侨乡博物馆捐出1000万元;2008年,为四川汶川灾区捐出1600万元;2009年,捐出5000万元设立中国华文教育基金;同年,捐出1000万元设立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2016年,林文镜慈善基金会正式成立,其原始基金来自其家族企业——融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捐赠;仅2018年上半年,累计支出20个公益项目,捐赠金额近700万元。据统计,林文镜及其融侨集团,已为社会公益事业累计捐款逾11亿元,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企业公民”的责任,真可谓大爱满神州。

2018年7月2日,林文镜在福州去世,享年90岁。

刘纯愉

1954出生于印度尼西亚,祖籍湖北省天门市多祥镇东号子村。刘纯愉1966年回国在福州市定居。1972年应征入伍,在闽西农场农垦部队服役,后回印尼居住。70年代中期到香港创办实业。80年代中期组建兆隆集团有限公司。1992年在广东惠州投资10亿港元,兴建惠洲高亚工业城,被选为惠城区政协委员。90年代后期投资由沿海延伸到内陆,先后在天津创办了“天津基成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在天门市多祥镇投资10万港币创建了东号子小学。并在天门创办了“天隆高亚泵业有限公司”。现任香港兆隆集团总裁。

郑文泰

祖籍福建,1945年出生于印度尼西亚,1960年回国。1964年,19岁的郑文泰来到海南岛万宁兴隆华侨农场。在这里,他半工半读完成了华侨大学植物分类细胞学课程。

1972年起,郑文泰先后在香港、台湾等地学习建筑学,随后开始在建筑设计、酒店经营管理行业发展。1984年,郑文泰重回海南,从事酒店业。1992年,生意做得顺风顺水的郑文泰做出了一个决定——放弃自己的所有生意,投身环保事业。郑文泰变卖部分资产,出资1亿元在兴隆华侨农场“圈下”了一片上万亩长期因砍伐遭破坏的荒地,立志将这片土地原有的热带雨林恢复起来。兴隆热带花园自1992年建园,郑文泰一直尽最大努力保持这里最原始最自然的生态环境。20多年过去,兴隆热带花园内有4000多个植物品种,数百万株植株,其中珍稀濒危植物就有65种。

郑文泰曾获得“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中国“侨界杰出人物”、“感动海南十大年度人物”、“2018全球华侨华人年度人物”等殊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