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岐山:“一碗面”带强一个产业链

 培训班背包 2021-12-08


冬日的西安街头,有着不一样的人间烟火。遍布大街小巷的岐山臊子面馆像以往一样,一家比一家人气火爆。
“几天不吃就想得慌,连汤带面吃下肚,浑身热乎乎的。”12月3日,在西安市长安南路一家岐山臊子面馆,出差归来的赵先生捧着一碗面吃得正香。
Image
Image
在很多陕西人心中,没有什么能比这一碗臊子面更加诱人了。面条细长柔韧,臊子鲜香,红油浮面,五彩斑斓的配菜臊子和着面一起下肚,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满足感。
岐山臊子面是岐山的风味名吃,以做工精细,用料讲究,色香味形俱佳而久负盛名,其特点可以用“煎、稀、汪、薄、筋、光、酸、辣、香”九个字概括。其中,肉臊子的制作算是一门绝活:先将肥瘦各半的猪肉切成肉丁,然后用文火炖烂,使肉“出油”,达到去腥生香、好吃不腻的效果。等肉烂到八九成时放入花椒、桂皮、生姜、八角等佐料,再配上胡萝卜、蒜苗、豆腐、黄花菜、黑木耳等配料,这样一锅酸香四溢的肉臊子就成了。
Image
Image
岐山地处渭北,适合小麦生长,种出的麦子磨成面粉,白皙筋道,当地人将臊子与面食相结合,就有了现在的岐山臊子面。岐山臊子面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民间相传,臊子面谐音是嫂子面,因周文王感染风寒,吃了嫂子做的面身体好转而得名。传统的岐山臊子面也叫“一口香”,一碗面一筷子就能挑起,且只吃面、不喝汤,剩汤回倒入锅,实为“馂汤”之俗,是周礼文化“馂余”之礼的衍化形态。因此,岐山臊子面被誉为“神来之食”和中国面食的“活化石”,是我省第一批非遗保护项目、“中华名小吃”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
Image
Image
如何把“一碗面”做成一个大产业,是岐山转型发展提升县域经济的着力点和突破口。近年来,岐山县按照标准化、品牌化、集群化发展思路,一方面聚力打造以臊子面为龙头、以农业提质增效为目标的“一碗面”经济工程;一方面强化品牌建设,积极推广连锁经营模式,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特色产品提升价值链、电商物流串起供应链、连锁经营拓展销售链,将这一风味小吃打造成前承种养业、中载加工业、后连餐饮业和文化旅游业的现代特色产业。
农业发展是“一碗面”经济的根本。在“一碗面”的带动下,岐山小麦、蔬菜、辣椒和生猪养殖等上游产业不断提质增效,面粉、辣椒、食醋、锅盔、臊子肉等下游产业呈现工业化、标准化发展态势,以“一碗面”为核心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
目前,岐山“一碗面”经济每年市场总产值达125亿元,真正实现了从“一碗面”到大市场的转变。未来,岐山县将以“一碗面”为经济载体,持续提升三产融合力度,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县“一碗面”经济总产值超过200亿元,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Image
Image

来源:陕西农村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