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天下大乱,司马睿割据江东,但他的统治基础非常薄弱,尤其是荆州,一个名叫杜弢的人差点让他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巴蜀连年战乱,一些百姓沦为流民,被迫向荆州和湘州逃难,不可避免的和当地百姓产生冲突,自然而然的生出事端。公元311年,目睹天下大乱,一个名叫李骧的蜀人揭竿而起,占据乐乡而反,被南平太守应詹和醴(音同里)陵令杜弢所击败。接着,荆州刺史王澄也派成都内史王机前往平叛,李骧被迫请降。然而,在接受投降后,王机却干了一件很不得人心的事,他先将李骧杀死,还将他的妻子赏给部下,八千部下沉于江中。王机的暴行激怒了流民,一个名叫杜畴(音同仇)的蜀人再次起兵造反。这时,湘州参军冯素唯恐天下不乱,他因与蜀人汝班有仇,便对湘州刺史荀眺道:“巴蜀流民都要造反。”想借此机会杀了汝班。荀眺信以为真,开始大肆捕杀流民。如此一来,不想反的全都反了,共有四、五万家,以杜弢德高望重,推举他为领袖。杜弢,成都人,出身官宦世家,祖父杜植曾任符节县令,父亲杜眕曾任略阳护军,虽不能和世家门阀相比,但在当地算得上豪强。不仅出身豪强,杜弢本人还颇有才华,既接地气,又有见识。李特在成都作乱时,杜弢避乱来到南平,南平太守应詹欣赏他的才学,对他很是礼遇,举荐他担任醴陵县令。然而,让杜弢没想到的是,他离开了家乡,还是没能躲过战乱。不仅没躲过,还被推举为叛军领袖,人生无常,莫过于此。罢了罢了,看着眼前多达四、五万的流民,杜弢的野心油然而生,自称梁、益二州牧,领湘州刺史,成了又一个军阀。五月,完成对流民的整编后,杜弢开始带着他们进攻长沙,荀眺自知不敌,弃城逃往广州,被杜弢追擒之。有了长沙这个根据地,杜弢向南进攻零陵郡和桂郡,向北袭击武昌,所过之处,杀死一大批郡守,荆湘一带闻风丧胆。当时,征南将军、都督荆、湘、交、广四州诸军事山简坐镇襄阳,但他就是个混子,哪里是杜弢的对手,平叛屡次失败。后来,杜弢假意向山简投降,被任命为广汉太守,成为一个亦官亦匪的骑墙人物,名正言顺的招兵买马,部众越来越多。公元312年四月十六,混了一辈子的山简病逝,享年六十岁,于他而言未尝不是幸事,反正这辈子没少享福,烂摊子却留给了别人。眼见西晋王朝土崩瓦解,杜弢再度野心膨胀,四处攻打城池,和荆州刺史王澄产生冲突,但王澄根本不是对手,屡战屡败。然而,名士就是名士,尽管败讯连连,王澄却丝毫不受影响,每日里依然和好基友王机纵酒赌博,没事人一样。但不是每个人都有王澄这样的“大将风度”,他的部下对王澄失去信心,导致军心涣散,离心离德,一场闹剧即将上演。是年底,王澄亲自领军讨伐杜弢,驻扎于作塘。趁着他外出,山简以前的参军王冲聚集部众前往迎接应詹担任刺史,应詹觉得王冲不靠谱,没有接受,骑虎难下的王冲只好自称刺史。得知后院起火,王澄方寸大乱,派部将杜蕤防守江陵,自己将治所迁到孱陵,不久又跑到沓中。对于王澄无头苍蝇般的行为,别驾郭舒大为不解,劝说道:“您在荆州虽然没什么突出政绩,但仍然是一州刺史,如果将华容的军队调回来,足以擒住王冲这个小丑,何苦如此仓皇逃命呢?”王澄不听,只想带着郭舒向东撤退,到建业依附司马睿。郭舒叹息道:“我身为别驾,担负着维护纲纪之责,不能有所匡正,令使君流亡,实在不忍渡江。”决意留在沌口坚守。司马睿听说后,征召王澄为军谘祭酒,而以周顗代替他担任荆州刺史,王澄巴不得早点离开这烂泥潭,欣然赴召。一年前,周顗在新亭对泣上对家国沦陷痛心疾首。如今,收复失地的机会来了,他的表现如何呢?事实证明,他也是个光说不练的。进入荆州时,恰逢建平流民叛迎杜弢,杜弢派出部将王真袭击沔阳,吓得周顗仓皇不知所为,根本不敢前去上任。无奈之下,司马睿又派出王敦以征讨都督的名义节制武昌太守陶侃、寻阳太守周访、历阳内史甘卓一同前往平叛,几乎是精锐尽出。王澄年轻时与哥哥王衍名扬海内,刘琨曾却对他道:“你外表虽然洒脱清朗,实际却冲动任侠,如此处世,恐怕难得好死。”没想到,刘琨的这句话竟一语成谶。终于可以脱离苦海回到建业,王澄心情大好,一路游山玩水。走到豫章时,他遇到了前来接替他主持平叛的王敦。本来嘛,事情没干好,还要劳烦别人来给自己擦屁股,王澄应该低调点,说几句客气话。但在面见王敦时,他自认比王敦名气大,依然颐指气使、高谈阔论、指斥方遒。王敦本就讨厌他,如今又见他这副鸟样子,一怒之下,污蔑王澄勾结杜弢,养寇自重,派一位壮汉将他活活掐死了。王敦擅杀王澄,本是悖逆之举,但司马睿哪有心思管这个,只能不了了之。可怜王澄,一辈子自诩名士,到最后竟被人当做一只鸡宰了。王澄被杀,他的好基友王机吓坏了,因自己的父亲王毅和哥哥王矩曾担任广州刺史,他向王敦请求到广州担任刺史,王敦不同意。这时,恰逢广州发生内讧,将军温劭不服刺史郭讷,派人迎接王机去担任。王机大喜过望,率领奴仆门客一千余人赶往广州。郭讷派兵拒之,无奈将士都是王毅和王矩的部曲,阵前反戈,郭讷只得让位。堂堂广州刺史,竟可自行取之,可见此时的晋朝有多么混乱,王敦对此也只能徒叹奈何。公元313年八月,周顗被杜弢围困于浔水城,窘迫之下向陶侃求援。陶侃派出明威将军朱伺前往救之,杜弢退保泠口。简单介绍下朱伺,这是一位饱经风雨的老将,和陶侃颇有渊源。朱伺是安陆人,为人勇武有胆识,年轻时担任东吴牙门将陶丹的随从,而陶丹正是陶侃的父亲。东吴灭亡后,朱伺迁至江夏郡居住。张昌作乱时,江夏太守弓钦逃到滠(音同射)口,朱伺与同僚郴宝、布兴聚集部众讨伐张昌,未能获胜,便随同弓钦奔向武昌。陈敏作乱时,陶侃镇守江夏,因朱伺善于水战,又精通制造战舰,便派他监制船只,并让朱伺率部为左翼,占据长江口,挫败陈敏的前锋。陈敏之乱平定后,朱伺以战功封为亭侯,兼任骑督。后来,石勒攻陷江夏,朱伺与江夏太守杨珉退至夏口。陶侃戍守夏口时,朱伺前去投奔,被陶侃任为明威将军,二人再次精诚合作。杜弢虽被击退,但陶侃断定他一定会偷袭武昌,便从小路回到武昌严阵以待。果然,杜弢以为武昌空虚,率军急攻,被半路埋伏的朱伺迎头痛击,大破之,杜弢率众逃往长沙。逃出浔水城后,周顗一天也不想在荆州呆了,投奔坐镇豫章的王敦,王敦无奈将其留下。这时,陶侃派参军王贡送来了捷报,王敦感叹道:“若无陶侯,荆州已失矣!”上表让陶侃担任荆州刺史,屯驻于沔阳,司马睿则征召周顗回去担任军谘祭酒。军谘祭酒的官名有点怪,实际上是个要职,以前叫军师祭酒,因避讳司马师而改,职掌赞划军机及处理政务,位在长史之上,是开府将相的首席幕僚。前有王澄平叛无功被召为军谘祭酒,后有周顗平叛无能被召为军谘祭酒,如此无功无能之人,却被授予如此要职,可见司马睿之用人。完成使命后,王贡从豫章返回,路过竟陵时,他突发奇想,矫陶侃之命,以杜曾为前锋大都督,击败了盘踞在襄阳的王冲。杜曾何许人也呢?他本是司马歆的南蛮司马,武功高强,勇冠三军,可以身披铠甲游于水中。司马歆被张昌所杀后,他的牙门将胡亢聚众于竟陵,自号楚公,以杜曾为竟陵太守,做起了强盗生意,隐然是一个小军阀。有了一点小成就后,胡亢变得非常亢奋,动不动胡乱杀人,搞得人心惶惶。杜曾害怕自己成为下一个刀下之鬼,暗中勾结王冲杀死胡亢,兼并了他的部众。如今,王贡又联合杜曾杀了王冲,各种黑吃黑。意料之外平定了王冲,陶侃很高兴,征召杜曾前来相见,想要将其收编。但杜曾当军阀上瘾了,不肯接受陶侃的招安。这时,王贡干了一件颇让人费解的事,他担心自己假传命令的事被陶侃责罚,和杜曾举兵造反,偷袭陶侃。十月,猝不及防的陶侃被王贡和杜曾杀得大败,仅以身免。王敦上表让陶侃以白衣领职,王贡又投奔了杜弢。陶侃知耻而后勇,立即率领周访南下进攻杜弢,大破之,王敦又将其官复原职。之后,尽管陶侃多次击败杜弢,但杜弢就像打不死的小强,凭借超强的机动性在荆州四处流窜,陶侃竟始终不能将其彻底剿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