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留神医药 精究方术(二)

 阿美6618 2021-12-08

下篇本来不想公布了,因为涉及到一些核心理法的内容,如今公布的太早,气候未成恐适得其反。村长从来都不是一个吝啬的人,本来理法又不是自己的,是人家仲景师的,我也只是尽可能地去参透其中的奥妙,替医圣布道而已。只可惜大家都不研究桂林古本伤寒论,放任自流,着实可惜。古本的理法目前还在做精研,真正是学无止境。医圣在书中打入的密码实在太多,目前先公开一小部分供善知识研究

图片
讲解人:圆光
文字整理:叶乐、无风
全文校对统筹:郁玫

              人体阴阳两大系统

天地分阴阳两大系统,人体也一样。对于人体来说,我们生“阴”的系统是太阴,太阴有两条经,一是足太阴脾经一是手太阴肺经。我们从娘胎里出来之后,所有的营养都得从食物中摄取,而所有的食物都得通过太阴的运化才能为身体所用,你不可能一下把东西吃到肾里去。另一个是生“阳”的系统,少阴系统,少阴经同样有两条,足少阴肾经和手少阴心经。这是人体的发动机,肾是启动机,没有命门的“火花塞”点火,心脏的发动机一样启动不了。因此,古人衡量一个人的生死不是看心脏跳不跳,而是看命门火尽没尽,命门火尽了,瞳孔散大,神仙也无力回天了。肝胆是负责阴阳两大系统疏泄的,是枢纽,阴阳交通的中转站。

桂枝汤是伤寒论第一方,调和人体阴阳的方子。桂枝纳外浮阳气入肾,火旺了后利水,水到达膀胱,这个水是“滚烫”的水。膀胱叫做太阳,它负责往外散射热量,一层层往上将水气化,提供水气(真气)上腾,输送到达身体的各个部位。

那有人问太阳不是“寒水”之经么?怎么你说水是滚烫的?这里的太阳寒水指的是人体六气的最表层的寒水,不是膀胱本身。这层寒水是肺提供的,如果空气温度高肺就会热,肺热就制造不了这层寒水,毛孔开汗自出,人体就形成不了小便。制造这层寒水的药物是生石膏,生石膏色白为西方白虎,这个大家都知道,白虎汤以此命名。西方是兑卦,左三右七么,兑就是肺。白虎汤里石膏用一斤,一是后天坎卦的数,取金生水之意。麻杏甘石汤用生石膏,越婢汤用生石膏,大青龙还用生石膏。凡是有麻黄和生石膏的方子,这里面回有一个青龙(麻黄)和白虎(石膏)比例高低的问题,这个太高级了。我们不能把生石膏定义成清热的,这是伤寒的核心理法之一,大课上都讲了。

我们接着上面说膀胱气化的问题。

水液是阴,水气是阳。水的阴阳转化,在我们烧水时最能体会。水加热后就会形成水气,这个水气是得了阳气(真气)的,而热量来自于肾。西医估计会觉得匪夷所思,肾是过滤水的,怎么会能量来自肾?我们说的肾不是肾阳那两个腰子,是命门的阳气。如果肾阳虚了,到达膀胱的水的热量不够,热量不够气化不利,喝水一斗尿一斗,晚上不断起夜,这类病肾气丸都可以治。一斗也是取“一”的数术,一是坎卦,就是用“一”来向你揭示是肾的问题。肾气丸用药也非常有意思,桂枝用一两,附子一枚,一是坎卦对应肾,桂枝纳肾气用的,而壮命门火的则是附子。其他还有六位药,你看肾气丸的组方就是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后人根据肾气丸变化出来很多的方子,其实根本上破坏了方子的平衡,没什么用了。

有人说胃也气化水,我不太认同。我们喝的水到了脾胃后,胃会像海绵一样把水液吸到血管里,胃是燥湿的,它运送的是阴水;与其说胃气化水液不如说胃是“吸水”,真正的气化得靠膀胱这个小太阳来完成,膀胱气化成的是阳水(气态)。

图片

生阴系统

我们的身体有回流的

几个大静脉,包括上肢静脉,下肢静脉,肝门静脉,以及肾有单独一条静脉(不到肝)。这四条静脉的血最终都会归到一个大静脉,这条大静脉之后再到心脏的右心室,继而右心房,然后到肺。通过肺的呼吸,静脉血就得到了氧气,变成了动脉血,然后再回归到左心房,并输送到人体各个部位。

图片

从我们人体血液循环图(体循环)可以看到,红色是动脉,蓝色是静脉,黄色是淋巴管。我们吃的食物到达消化道后形成的营养物质/血液,都会统一归集到肝(肝有肝门静脉),肝负责收集肠胃系统吸收消化的那些营养,统一先归于肝解毒。消化后的食物营养是不能直接入血管的,一定是要经过肝脏化合、解毒(安全检测)后的营养物质/血液才能通过肝流到大静脉。

肾有一条单独的静脉归合到大静脉,不经过肝,因为肾是不提供营养物质的。淋巴管为何是跟静脉相连,而不跟动脉相连?一旦形成了动脉血,这个动脉血已经是最后供人体直接使用的了,因此必须是干净的;而归肝脏的静脉血是有各种食物毒素的,淋巴管几乎跟大静脉平行,一旦发现有异样,淋巴系统的“卫兵”作用就启动了。

我们把血液的流向搞明白后就能理解很多东西了。消化道的血液回到肝的过程中,当回流不畅时,就会出现血流的压力,血就会在那里卡着,这就是西医说的肝门静脉高血压。但是呢,他们虽然知道原理就是治不了,我们不但知道原理,还有很好的治疗方法。

芍药之勺

我们先说下芍药是干嘛的。

芍药气酸,但味不酸。芍药可以把消化道的血流加速回收到肝的循环通路中,这等同于加速了消化道中轴的血液流动。我们吃了小建中汤后会觉得饿得快,就是这个原理。芍药是加速消化道的静脉血向肝门静脉的流动,静脉血回流速度快了,动脉血液也得跟上啊,这样脾胃肠道的供血就足了。消化道得了足够气血,功能就强大了,消化道血液循环得快,人就容易饿。芍药不是增强全身的血液流速,仅仅是中焦消化道的血液,而不管是静脉和动脉血,都属于人体生“阴”的部分,不牵扯到气化问题。一般来看,带芍药的方子都是生阴的。若一味的生阴,阴很多而阳不足的话,就会生湿。现在的人吃了太多东西,阴生得太多,导致阳气跟不上,身体就会生湿,舌苔水湿、大便粘,身体沉重人也没精神。因为湿会阻隔阳气,所以阴阳要匹配才行。

上面说芍药的作用是转动中轴/中焦的。

它为什么叫芍药?大有来头。我们知道北斗星的形状就像是个勺子,古人叫做勺子星,“芍”通“勺”,这名字都是有含义的。你看中国的司南,中间就是一个勺子在转。中间属于脾土,芍药就是加速脾家(含整个消化道)的运转。这个运转要有肝脏的参与,因为所有消化道的血都得归肝脏。咦!老师不是说当归是归肝么?当归的作用是让动脉血回归,芍药是让静脉血回归。所以当归芍药散这个药就顾名思义了,当归用三两,三魂七魄,三对应的就是肝。

吃完饭后喝一杯芍药甘草汤,会觉得饿得快。如果身体还寒,就加炮附子,这就是真武汤理法的来历。真武汤那么厉害,其实基础还是芍药甘草汤,看芍药用多少?三两,三对应的什么?肝。当然真武汤不是治肝病的,而是加速中轴气血的循环,不过这个循环一定要先经过肝。我们治肝的方子用芍药甘草汤治脚抽筋,是让肝得阴血,肝主人体的筋,筋得到了津液,脚就不抽筋了。

现在很多高血压,问题其实都出现在肝门静脉,这里堵了,血流不通,肝门静脉血管里产生了压力。大家可以用芍药甘草汤治治这种高血压,看看管不管用?

我们整个腹部都是消化系统,包括脾胃、十二指肠、小肠和大肠,都是属于脾家。消化道所有的血都要归到肝,如果消化道有瘀血堵塞的话,血归不到肝,动脉血又一直在泵动,于是就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就会腹痛。所以,一切消化道的痛,都可以用芍药来治,包括女性盆腔炎,都可以用枳实芍药散。枳实芍药散这个方子,主治女人产后腹痛的,但是实际上用处太多了,刚才说消化道所有的不严重隐痛都能治。女人产后会腹痛?因为气虚啊,气推不动血,导致血流运行不畅。枳实通常是使用四枚,四对应巽卦,为风,归为厥阴,厥阴本阴标风。所以枳实是风药,它能让身体风的推动力更强。

注意枳实芍药散的服用方法很有意思,要用麦粥和下。为什么非得麦粥?米粥就不行了么?当然可以,仲景师是告诉你这个方子的作用,麦粥不是重点,重点是麦对应的五行,麦的五行是木。木火土金水(五行),肝心脾肺肾(五脏)对应麦黍稷稻豆(五谷)。用麦粥的方术之意是枳实芍药要强风气归肝的,这等于加上了消化道的气血循环,不是腹痛么?回流通畅了,通了就不痛了。从体循环图可以看到,肝从消化道收集来的血,解毒后是要打到大静脉的,这个过程肝也需要有足够的气。枳实的作用就是加强这股气的力量。风气不足的话,身体这股气不够,血流就缓慢,枳实有很厚重的气。

四逆散也有枳实、芍药。我曾给一个人治身体痒,干痒,他没别的病,我让他用四逆散熬汤喝,就好了。它的本质也是风力不足,滞留在皮肤就会痒,痒为泄风(泄风为名词非动词)嘛,枳实在本经里说治身体苦痒如麻豆,就是这个道理。

枳实和厚朴搭配是治胀满,这个胀就像是沼泽里的沼气,或者森林里腐烂的东西形成的瘴气。枳实可以理解为音通滞实,可以推动停滞的东西,比如北京的雾霾,就是因为没有风,风一刮雾霾就消散了。

吃了厚朴枳实汤会不停地放屁,它这是要把里面的瘴气排出。便秘的人会头昏,“捻衣摸床如见鬼状”,这其实是中毒。积食的热就像“沼气”,上扰头脑,就会出现头昏的情形。阳明便秘严重了还会出现幻觉,就是“瘴气”入脑。小承气汤、大承气汤,都是承接上面的肺气。肝升肺降,厚朴厚肺气也可以降肺气。

图片

看以上这个图是不是就能理解芍药了,芍药就是加强中央脾土的运转,一个勺子在中间转动。

最外面的一圈是二十八星宿,四个方位各管七个星宿。

甲乙木,丙丁火,戊己土、庚辛金,壬癸水。丙是阳火,丁是阴火,甲是阳木,乙是阴木,戊是阳土,己是阴土。

有个药叫木防己,从名字看即是“木”妨碍着“己”了,己为阴土,实际是木克阴土(脾)的意思,要这么理解药名,古代的药物没有一个名字是乱起的。天干、地支、四象、二十八星宿,五行、阴阳结合,系统就很庞大了,值得深挖。中国文化有很多密码,同音字、通假字其中都有内在的联系。

图片

生阳系统

我们身体解剖后能看到的东西,都属于阴,阴是有形的,阳是动能,其实是看不见的。但如果光有阴,没有阳的话,就是死阴,是转不起来的,我们生阳的系统其根本在于肾阳。西医里是心比较重要,中医里是肾比较重要。少阴病里讲的最多是少阴阳气不足,心肾相交,它俩是发动机,肾阳加热水,水到膀胱,膀胱再气化水,气化的水气通过少阳三焦网膜传导至全身。膀胱外面对应关元穴,关元的意思是关着元气,这是身体的元阳之气,不是热气。心脏的血气是热气,其实属于阴的范畴。阳和热是两码事,有形的为热,肾阳无形的阳气才是阳。

如果肾阳不足,加热不了水液,膀胱太寒,更会导致水液气化不利。肾阳不足会上午喝了水,下午才能尿出来;还有一种肾阳不足是喝水一斗尿一斗。说是膀胱气化不利,实际根源是肾阳不足,膀胱和肾互为表里。膀胱是被小肠包裹的,它的气化过程是通过腹腔里的膜一层一层往上气化的,然后通过里三焦网膜到达外三焦网膜。这个无所不在的网膜就是人体的少阳三焦经,仲景师形容为“半在里,半在外也”,根本不是现在理解的半表半里。如果三焦网膜热用黄芩,如果寒用细辛,细辛是作用在三焦网膜的气化作用的。

人体有里三焦和外三焦,阳气不充盈的话会阴气多,阴气多了身体就会恶寒,这是伤寒必恶寒的本因,就是寒入了阴分,阴气多了。如果阴气少而阳多的话,就会发热,这就是阴虚生的热,叫做“反发热”。

内脏所藏之神魂魄,是食真气的,神是吃真气的,不吃有形的营养物质。营养物质是人体吃的有形的能量,真气是无形的能量。

阴阳相互转换顺畅,身体才会健康。比如膀胱里都是水,水是阴,但如果膀胱里的阳气太重了,水不足的话,会形成干烧状态,水液过热,小便不利会有热疼。就像蒸汽机,靠煤来加热水,水加热后生成热气,人体动力也是通过这种真气推动。而若身体阳气不足,人就会出现”脉微细,但欲寐“的少阴病态。小孩子一天玩儿到晚不累,就是阳气旺。但是青春期的孩子爱起痘痘,这个就是阳气盛而阴不足。这时候治青春痘不能用清热的耗损阳气,而是要复其阴,阴足了阳自然就不亢了,宜用复津汤。

阴阳循环无端

阴阳的系统是最难讲的,真的理解了,别说人体,天地的秘密也就解开了,所以只能硬着头皮讲了。

我们吃的食物是提供营养的,是营分,不提供真气。真气是先天给的,它通过食物补不回来,但打坐可以补真气,打坐可以入“无为”之态。很多治不好的病,通过打坐可以治好。阳气在身体里把水液一层层气化时,我们是看不到的。但我们冬天从嘴里哈出的白气,其实就是阳气,这个真气充斥着我们的五脏六腑。三焦是走真气的,这个真气可以理解为是得到阳之后的水气。阳气把水气推到身体表层时,就会遇到身体表层的太阳寒水,热的水气遇冷气就会凝成水珠,这是自然现象,水珠然后又落回到身体里面,入阴。就好比在太阳照射之下,地面的水液得了阳气之后就会蒸发成水气,上升天空;水气在天空遇冷之后,又会凝成水珠,变成雨落下到地上,于是就形成天地阴阳的循环。我们住在山里,就经常能看到一层层雾气在往上升腾,然后又变成雨滴落下来。

人体阴阳相交接的过程就是,阳气到达表层时会凝成小水珠,水珠落下来再进入到血管里。这些小水珠收回来后,是先到肌肉里的小毛细血管,小血管再到大血管,如同小涓流归到小溪,小溪归到小河,小河归到江河,江河最后归向大海。人体的膀胱就是那个大海,最终水都到达膀胱。膀胱继续给它加热升腾到三焦网膜,完成气化。能气化的水就往外蒸腾,无法蒸发的多余废水就形成小便排出。在膀胱里,只要是能气化的水就是好水。就像海水虽然是咸的,但是气化到上空的是淡水,是好水。阳气从膀胱出发,从气变成水再回到膀胱,从而构成一个阴阳交接的大循环,人体的大循环和天气的循环是一模一样的。

夏天出汗,我们有时候喝了很多水,但也不怎么小便,是因为气化的水直接通过毛孔跑掉了,没有形成小便。如果我们这时候进了空调屋,毛孔闭住了,汗就不出了,于是就从小便出来了。

越婢汤就是干液化水气这个活的,它的作用机制是给人的体表造一层太阳寒水。越婢汤是风水,风水在《易经》是一个卦,叫涣卦。涣是往外散的意思。风是巽,水是兑。风水的卦象连起来后,就是阳在上了,水气通过汗跑掉了,于是就形不成小便了。正如沙漠不下雨不是因为沙漠上面没有水气,而是因为上面太热了,水蒸气无法液化所以水下不来,形不成雨。

越婢汤有个症状是“怕风,身浮肿,续自汗出“,方子里的生石膏用量是麻黄的一倍。生石膏入肺,肺主皮毛,相当于是给肺加了寒气,然后肺再把寒气布到体表。生石膏煮出来的是寒气而非物质,是气不是形,它的形成是因为冰被矿物质渗透了,是远古冰川的化石。

风水的涣卦是涣散的意思,越婢汤是把风水互转了,风水涣变成了水风井,于是就成了井卦。水在上,风在下,所谓落井下石,井水是在下之水。这种用卦位来定的方子还有天地否,就是治心下痞的半夏泄心汤,转天地否为地天泰。越婢汤的理法,就是在体表布一层太阳寒水,使得水气到达体表后,能凝结成水珠再落下来形成小便,最终身体的阴阳大循环得以恢复,越婢汤是最能体现阴阳相交接过程的方子。

越婢汤这个方子,如果没有用麻黄的话,生石膏的寒气会直接入里的,太寒了;但是有了麻黄,寒气就不会入里,而是往体表输布。就比如:冬天下霜,天上寒气下来直入地面。夏天为啥没有?因为天上寒气下来的时候地上的阳气撑着呢,形成抵抗。寒气无法直入地表,会遇地表热阻隔,成不了霜,而是会形成露水或者雨水。这个方子里,生石膏的用量最好是麻黄的三倍,如果生石膏量不足的话,太阳寒水的力度就不够,那水珠依然会形成不了。另外这个方子还治肺胀,目胀如脱。肺是金,肺是气脏,肺气热了就会胀,肺金克肝木,所以眼睛往外胀凸,这是越婢汤治疗肺气肿的理法。

接下来我们讲讲桂枝和茯苓的关系。

”桂“这个字取自于”圭“,这是以前测太阳影子用的天文仪器;芍药是司南的勺子,用于辨别地上的方位的,地理仪器。桂枝汤三阴三阳,一个天一个地,多么美妙。圭是第一声,通“归”音。肾是纳气的,我们以为是肺吸气,其实是由肾在纳气,肺是不会自己动的。娘胎里的婴儿用的是胎息,也是肾在纳气,而不是肺。

如果觉得吸气困难,其实都是肾不纳气。所以木防己汤里面用桂枝就是用来纳气的,症状喘满,面色黧黑。

肾,是坎水。肾纳气是纳的肾阳,肾阳如果外出就是奔豚病。这个气会一直往上跑,气上撞心就会心悸,如果一直冲到咽喉,形成梅核气,这叫”肾气上冲,咽喉噎塞“。现在所谓的一些咽喉癌你要从肾气上冲上面想原因。梅核气有些是肾气上冲的(奔豚),还有一部分是肝气郁结的(厚朴半夏生姜甘草汤+四逆散)。

桂枝纳肾气,让阳往里走不往外跑,阳气一往外跑,就会脉浮。脉浮了就会逼迫阴液外出,会漏汗,汗出导致津液虚弱,这叫做阳浮而阴弱,是阳气外浮汗出而导致的津液虚,而不是什么阳脉浮阴脉弱。桂枝汤用桂枝纳阳气归肾,肾阳足了热量到达膀胱,膀胱气化阳气到三焦,给人体提供阳气;用芍药运化损失的阴,加强脾胃的运化,从而达到阴阳平衡,桂枝和芍药这样便形成了人体最大的阴阳大循环路径。我经常说如果桂枝汤不搞清楚,伤寒论白学,如果脸最基础的阴阳都没搞清楚,后面都是笑谈了。

那茯苓和桂枝又是构成什么循环呢?桂枝纳阳气入肾,如果肾水不足的话,也不行,会小便时觉得刺痛。所以得生水,用茯苓生坎的肾水,这不是补肾阴(补肾阴的是地黄),这样肾本身的阴阳才能平衡。别忘了肾是水火二脏,有火了没水那就是干烧啊。茯苓一般用八两,桂枝用四两,茯苓的量是桂枝的两倍才能收住桂枝的火。水是二,火是一,这是坎卦的卦象,两个阴中间一个阳,如果只补一个水是制不住火的,这也是合于术数的。桂枝和茯苓是构成了一个小循环,是肾水火本身的循环,不是大循环。

“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也,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茯苓半斤,桂枝四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五枚)主之”,方子里的茯苓用的就是八两,为了不让阳往外出。如果奔豚都到惊狂了,就用桂枝去芍药加龙骨牡蛎汤,因为惊狂到很严重了,就不单是要镇水了。龙骨,骨是肾在主管,这是化石类的药,用来镇住肾气。惊狂的话,火一直在往外跑,撞一下心就会觉得被惊吓着,惊狂这个病是奔豚的加强版。

被什么东西吓得魂不守舍,也是桂枝去芍药加龙骨牡蛎汤;还有一种是柴胡龙骨牡蛎汤,这是肝的问题,魂飞的症状,这是镇肝魂。方子里有味药是铅丹,是需要炼制的。铅是魂,魂是肝;汞是肺,肺是魄。现在有用铅丹中毒的,是用的没有炼制过的铅。最好不要用现代的铅丹,用代赭石来代替比较好。

肾脏,有肾水和肾阳的平衡。肾水不能说是肾阴。地黄是补肾阴,补肾的形质。肾水不是补肾形,不牵扯形质上的病。肾火太旺而没有足够的水,水液会太热,尿液太烫,小便的时候尿道会灼热。我们光吃桂枝会上火,但如果加上了多一倍的茯苓就不会上火了。茯苓会生肾水来平衡肾阳。

有一种肾炎是总想小便,但只尿一点点,尿的时候非常疼,痛苦无比,这就是肾水不足,可以猪苓汤来利水;如果还有口渴的话,是用五苓散;有脚心很热的话,涌泉穴热,是热/燥邪干肾。这些都是局部不利,是肾本身的小循环不利。

桂枝茯苓丸还有白芍,这不但有肾本身的循环不利,还牵扯脾胃,也是一个大循环。桂枝茯苓系的药本来就是肾的小循环,包括桂枝去桂加龙骨牡蛎汤,都是小循环。但有了芍药就是大循环了,包括枳实芍药加桂枝茯苓,这是两个系统的问题;而桂枝汤是解决人体阴阳层次大循环的问题。

图片

现在再来看看我之前写的那首诗,应该就比较能看懂了。天一生水地六成,乾坤坎离四方定,四肢百骸周天度(四肢有十二个关节,百骸是365个骨节)五脏六腑相克生,牡脏心肝牝肺肾(心肝是阳脏,牡是阳,牝是阴脏。)三魂七魄后天分(后天八卦),戴九履一乾坤倒(后天八卦的乾坤移到别的方位去了),二八四六各不同,二十四铢合全爻(周易有三百八十四爻,一斤也等于三百八十四株),二八铅汞一斤成,五运六气干支配,六经八脉四宿星(人体二十八条经脉合天上的二十八星宿),水火既济以筑基,坎离相交金木并(这是要开始返先天了),八方位正圣胎息(由后天回到了先天的正位),天地合和道自成。

这是一首从先天八卦到后天八卦,又从后天八卦修到先天八卦的诗。以后我们可以一起用方术把《桂林古本伤寒论》的方子解出来,来更好地印证理法。我们光是解方术还不够,还是要在理法和辩证上下苦功夫,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观察自然,中医的道都在平时的生活之中,在烧柴做饭之中,在拉屎尿尿中……

真心入了中医的道,那么头头是道!(完)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