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辉光日新1363】天天读经典:富与贵

 新文艺 2021-12-09




“V” 习惯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知行合一。
每天读(听)书不少于30分钟
遇到烦心事及时转念
       对自己微笑3秒钟
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生活一辈子
物无美恶  过则为祸


 天天读经典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篇》

注释:

恶(wū)乎:怎样。 

造次:急促、仓猝。

颠沛:用以形容人事困顿,社会动乱。

参考资料的解释:

孔子说:“富和贵,是每个人都向往的,但是,不是以正常的手段得到的,君子不享受。贫困和卑贱,是人们所厌恶的,但是,不通过正当的途径摆脱它们,君子是不会摆脱的。君子背离了仁的准则,怎么能够成名呢?君子不会有吃一顿饭的时间离开仁德,在匆忙紧迫的情况下是这样,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是这样。”
我的理解:

我困惑:前后两个“不以其道得之”,在解释的时候为什么差别那么大呢?其中的“其道”是指“正常的手段”吗?“恶乎成名”的“成名”,就是现代汉语中的“成名”“扬名立万”吗?我觉得上面黑体字地方的理解都让我不解。
两个“其道”是指什么道?我以为,或者是指依循自然规律的“天道”,或者是人人应该遵守的“仁德之道”。不以其道,或许应该理解为“不遵行自然规律”或者是“不依从天道”,或者是“不遵从仁德之道”,也可以引申为以不正当的手段、通过非正常渠道等。
那么,问题来了:不以其道得到富和贵还可以理解;不以其道得到贫和贱怎么理解?还有以其道得到的贫和贱吗?
我以为,前后两个“得到”,第一个“得到”是求而有得;第二个“得到”则是不求反得,理解为“不以其道得到的报应”或话更容易理解。
不以其道得到富和贵,就是不守天道、背离仁道,以不正当的手段、通过非正常渠道得到的富和贵,孔子说不处也,我的理解就是不长久、守不住;
不以其道得到贫和贱,就是因为不守仁德、不走正道“造成的”贫和贱,“不去也”,摆脱不了,挥之不去。换言之,以其道的贫与贱,或许是与生俱来的,可去也。也就是说如果守仁德、走正道,通过努力拼搏,那些自然生成的贫和贱是可以改变、摆脱得了的。)
“不处也”理解为“君子不享受”,我觉得也是不妥,结合上下文,我以为理解为“不长久、守不住”或许更贴切。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难道君子守仁就是为了成名吗?显然也不合适。其中的关键,在于如何理解“成名”。我查了一下“名”字的由来:

合前面几段提到的“择不处仁,焉得知”、“仁者安仁,知者利仁”,我觉得处仁、守仁是为了知智、成为智者,而不是只为了让别人知道自己,所以“名”字即“明”字更容易理解。“君子去仁”,如果君子没有仁德之心,怎么能够“成明”,也就是怎么能够开悟、变得明白、成为智者呢?然后才是君子要想成为仁者、智者,须臾片刻、无论何种境况都不能背离仁德。这样就顺理成章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