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光催我七十年

 窦旭民图书馆 2021-12-09

时光催我七十年

一九五一年十一月,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年,我来到这个世间,一不留神已经走过七十个年头。若以十年为一个阶段,第七个阶段刚刚开始。

从记事开始到上学识字,从学校读书到“十年文革”,从回乡务农到参军入伍,从军队转业到地方工作,从公交安技到检察执法,从一般干部到基层领导,一幕幕的过往经历,都在我的脑海留下了难以忘记的回顾,一次次的拼搏奋斗,都在我的心胸不停地翻腾周转。

人啊,也就这么奇怪,越是老了越喜欢怀旧,越是老了越喜欢回忆。怀旧不是眷恋,回忆不是卖老,只不过是一种自我消遣罢了。

我晓得自己不是一块最好的材料,难以成为国家栋梁。因而,自幼缺乏自信。铁杵能磨成钢针,而木杵只能磨成牙签。材料不对,再努力也没用。故而,我的刻苦性、钻研性较差,满足于现状,随遇而安。

站在人群中,我并不起眼;活在人世间,我不玩心眼。一个简单而又明了的我,不会取悦于人,不会讨好于人;对于瞧不起我的人,更是懒得搭理。我活在人世,从不戴着伪装的面具生活,那样我觉得太累太累……

细看人生,原来就是一个“懂”字——世界很大,个人很小,没有必要把一些事情看得那么重要。痛疼、悲哀,谁都会有。生活之中,总有不幸和悲哀。有些事越是在乎,痛的就越厉害,看淡了,想开了,也就慢慢地淡化了。例如生老病死,谁个都会亲身经历,还有必要为此而萎靡或者沉沦吗?!

由于社会的复杂,由于人心之叵测,在任何地方可能都会遭遇到某些不够顺心的事情,或许也是因为自己的修养还不到位,受点委屈、遭人诬陷,更是难以避免的。然而,一个人只有受得住委屈,才成得了大器,才能真正捍卫自己的尊严。所有的人都是天地的过客,很多事自己都可能做不了主。越想抓牢的,往往是离开最快的。所以,凡事不必太在意,一切随缘随心,缘深多聚聚,缘浅随它去。

同时,对于原则问题决不能逃脱,不能回避,应该申诉的必须申诉,应该辩清的必须辩清,绝对不能揣着明白装糊涂,而是要活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自己有错的,汲取教训;自己没错的,阐述清白。世间有好多事情,我们只要坚持原则,据理相辨,就会是非分明,真相大白。诚然,也有某些永远的难解之谜,不过那也还都是人为的结局。

世间有些道理,人们总要在碰得鼻青脸肿以后才会明白。人间有些情感,总是要到无法挽回以后才会珍惜。说白了,人生太多的悲哀与不幸,往往都是因为自己的心境和修养而造成的。

是的,每个人都应有自尊心、自信心和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但自尊不是轻视他人,自信不是骄傲自满,独立不是孤僻单立。不管是在哪里,不管是在何时,我们都要有能力自己养活自己,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只有自己,才是自己最大的依仗。

别人再好,也是别人,自己再不行,也是自己。我很平凡,但我足以自立,自力更生就是人生的无价之宝。

我总觉得人这一辈子,有些事是意想不到的,有些事是意料之中的,有些事是无法控制的,有些事是不尽人意的,有些事是不合逻辑的,有些事是恍然大悟的。生命中还有许多不想做却不能不做的事,这就是责任;亦有许多想做却不能做的事,这就是命运。但是,不管发生什么事,都不能忘记自己的初心和良心,都需要坚持原则和道德的理念。

法国大作家雨果曾经说过:“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脚步不能达到的地方,眼光可以到达;眼光不能到达的地方,精神可以飞到”。

对此,我是这样的理解:人生的幸福,不仅仅是物质的富有,而且还在于精神的高尚。其中,一半要争,一半要随。争,不是与别人争斗,而是与困苦斗争。随,绝不是随波逐流,而是知足、知止而后安。最怕的则是该争时不争,该足时不足,该止时不止,总在纠结中折腾和痛苦。我欣赏随遇而安,随缘而止。睡眠的时候我不辜负床,忙碌的时候我不辜负路,饥饿的时候我不辜负胃。一句话,一生中我决不会辜负自己。

是的,任何一个人都在祈求自己人生的圆满,总认为好马要配好鞍,好茶要配好壶,好花要配好瓶,而佳人也当配才子。然而,现实并不如此。其实,有时候缺憾也是一种美丽(例如断臂的维纳斯女神塑像),而随性更能怡情。

生活就是这样,我们需要理性也需要感性,既不能随意苛求别人,也不该盲目要求自己。只有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做到真诚,善良,随缘来去,随遇而安,心胸就会宽阔,活的才有意义。若与有钱人相比,我的钱少;若与当官的相比,我的权小。富裕也好,贫穷也罢,幸福不靠钱财支架;当官也好,做民也罢,健康平安才为重要。要想生活好,不必多计较,过得去就好。小是小非争个啥,随心随缘人快乐。以往的功名利禄,到最后只不过是过眼烟云,一切都是经历,应该翻过历史的一页,没有什么可以留恋的,更没有什么可以炫耀的。我那几枚金光闪闪的勋章只能是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足以证实我的一生没有辜负祖国、没有辜负民族,没有辜负家人,多多少少还是做了一点有益于社会的事情。

人到老年容易生病,凡是生病的老人一般都有负面的意念,喜欢抱怨、指责,甚至仇视别人,但在不断地指责别人的过程中就会消减自己很大的能量,并且足以引发许多并发症:嗔恨、发怒、咒骂、怨恨、嫉妒,苛求他人,凡事自私自利,只考虑自己,很少考虑他人感受。从而又会导致癌症、心脏病等发作。从医学角度观察,这种意念真的对人体的健康损伤很大,必须克除。

年迈体衰,自然规律,怨天尤人,有何道理?我赞成“安乐死”的意见,因为人生总有一死,与其病重受罪又治愈不了,何不早点了断,省得浪费社会资源,还要折磨亲属、后代。聪明的人就应有正面的意念,就会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过好余生。

在这个世界中,有人喜欢春天漫山遍野的花朵,有人喜欢夏天淅淅沥沥的细雨,有人喜欢秋天纷纷扬扬的落叶,还有人喜欢冬天连绵不绝的大雪。既然有喜欢的,肯定也有讨厌的。比如说夏天,有些人觉得在炎热中国可以吃冰淇淋,喝冷饮,无比爽快;但也有人觉得夏天的紫外线太强,脸被晒黑,闷热难熬,而且可恶的蚊蝇骚扰。客观现实总是不会令所有的人都会满意叫好,总有人之不够如意之处。我觉得还是顺起自然,追随主流为好。

每个年龄段的人都有每个年龄段不同的烦恼,别想企图规避,也别装嫩或者扮老,这些烦恼乃是人生给我们的礼物,只有经历过,面对过,才能拥有积淀,留下回味。

复杂的社会,残酷的现实,忙碌的生活,紧张的节奏,这乃是人生的沧桑之经历。虽然看不透人心,放不下牵挂,越不过的无奈,历不尽的坎坷,尝不尽酸甜苦辣……,但是忘不了昨天,更清楚明天。于是,越到晚年,我越是喜欢独处。独处使人头脑清醒,不受喧闹的影响,安安静静总结过往,平平安安享受当下。

时间是个“催命鬼”,它也最会骗人,但它也能让我们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不能失去的,包括亲人、朋友,包括名誉、财富;离去的都是风景,留下的才是人生,走到最后的,就是我们自己。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大概人们从未去过的地方就叫作远方,而今我辈老人就在朝着那个远方步步迈近……

                          2021111日渭滨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