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储朝晖:今天,我们的时代呼唤怎样的教师?| 头条

 大奔h1wmjlcm1r 2021-12-09
图片

这个时代所需要的绝不仅仅是教师“职业”,也不仅仅是教师“专业”,而是需要教师能够把自己的职业、专业当成一项终身的“事业”。

©The 8th Educational Innovation

 Conference of China

很多人想做教师,教师招考竞争近期也很激烈。无疑,教师是个热门职业。但也有人认为,教师工作多、责任重,是个容易产生倦怠的职业。所以,教师职业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教师?


01
价值取向:重新构想教育的未来

关于这个话题,最近有很多不同的意见,有的人认为我们要培养“大先生”,还有的人认为我们要培养“名师”。关于“名师”,在多年以前我就发表过一些意见:“'名师’是歧路,'良师’是正途。”所谓的“名师”是指向相对外在的功利标准,而“良师”指向的是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作为依据的内在标准。

当下“双减”里的重点正是要反对短视化、功利化,“名师”在一定的程度上是短视化、功利化的结果,或者是这样的一种诉求。

图片

今年10月,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发布了一个新的报告,报告的主题是《共同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一种新的教育社会契约》。这个主题跟当今整个人类发展的现状,跟我们未来人类发展的方向是直接的相扣的。

事实上是要我们重新去构想教育的未来,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价值取向,用什么样的知识,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改变我们的教育。关于这一点,这个报告里面有一些很关键的内容,我觉得可以和大家一起做一个分享。

报告确立了以和平和公平作为重要的价值体现。所谓公平,就是尽可能地改变我们社会教育当中的分层、多轨的状况。它用了一个词叫公共目的。所谓公共目的,也就是说教育不是哪一个人的事,我们在一个学校当教师,要心怀天下,要看到整个人类的发展。在这个问题上,古代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就是从整个人类出发考虑的,所以他们当时的教育理想就是要建立“理想国”。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这样的理念在当下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我们需要去重新回到这样一个价值取向,重新回到这样一个价值立场。

报告提到要确保人们终身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这就要从个体的角度来考虑这样一个问题。那么,从个体这个角度来说,每个人受教育权利是我们教育当中应该重视的,也是我们教师当中应该重视的。

报告还强调,我们面对的未来是一个不确定的未来。那么,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我们对学生的培养要重视什么?

我曾经提出过三个“未”,就是要培养未来世界、未知环境中的未成年人。所以我们培养学生最关键的,不是培养他当下具有什么已知的、确定的东西,而是让他具有一种生成的能力。在一个未知的环境当中,他能够根据当时当地的情况,确认他应该有的目标生成。这些我觉得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值得我们思考。


图片

02
教师素养:时代呼唤这样的教师
再回到今天我讲的主题。我们做教师,特别是在今天全球化大背景下做教师,仅仅着眼于自己能看到的很小的范围,着眼于学生的考试分数,着眼于当下某一个孩子能不能够上某所学校,是远远不够的。当然这些东西也是我们要考虑,不能够忽视的,比如学生学业成绩、考试分数、他上什么学校等等……但是我们也要有更大的眼光,要明了人类文明前进的方向。

  • 教育感


对于当今时代的教师,最需要培养“教育感”。

什么是“教育感”呢?我给它界定为“教育的专业知觉”。犹如打球要有球感,才能打得好。同理,教师要做的好,必须有教育感。其内涵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个就是要有爱心。这个“爱”,宏观上,是要爱整个人类;微观上,是要爱你所面对的鲜活的学生。有可能这个学生你看起来根本不可爱,但是从教师这个角度来说,从教师的职责来说,你必须爱他。

第二个就是要有能力。“能”最关键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你要对学生有敏锐的感知,了解学生。现在很多教师把主要精力只放在备课上,放在知识点上,这不足以成为好教师。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能够引导学生向他天性优势潜能的方向去发展,这一点非常关键。

第三个重要的素养就是“知”。教师的“知”应该是能够知道人类知识前沿的方向,比方讲,你要了解你面对的学生是什么样的,你能够把他引导到人类潜能的、人类知识前沿的那个方向。

第四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勇”。现在很多教师没有勇气了,成了一个个格式化的个体。这是不能够适应未来的时代需要的,“勇”就在于,能够勇于坚持真理,勇于探索,勇于突破藩篱。

图片

  • 科学素养、信息素养


除了教育感,我认为当下还有两个方面的重要素养,一个是科学素养,一个是信息素养。为什么这样呢?2020年刚刚公布的全国公民科学素养的情况,只有10.56%的人具备公民科学素养。这样一个比例,我们再来对照我们教师整体的人数,对照我们公务员的整体人数,可以看得出来,现在依然有大量的教师不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但是未来世界就是一个科学的世界,科学在人类发展当中作用越来越大。

另外一方面,未来又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社会需要教师有信息素养,这包括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加工、分析、判定、选择使用的能力。很多的教师在这方面依然是不足的。

科学素养和信息素养,它们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如果一个人的科学素养很低,他的信息素养不会太高,他的判断能力就不会太高。这里面最关键的是需要具有科学的精神与科学的理性,要能够重视实证,并且用实证的方法来检验我们当下的教育,特别是检验我们的一些教育活动,我们的一些知识,它是不是值得我们去教,是不是值得我们去付出努力,值得学生去学。我认为这个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里面强调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 维护自主


还有一个重要的基本素养就是维护自主。我们都知道古代的教师,像孔子,像稷下学宫的这些老师,事实上都是老师教什么,学生来学什么,当然学生也有学生们的选择权利。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学校形态的发展,现在的学校越来越陷入刻板的体制化,在某一些地方还存在过度行政化的学校。那么在这种学校里面,教师的自主成为一个很大的难题。

我们当下正在进行“双减”,有人认为“双减”就是把学生的学业负担减下来就行了,这是一个误解。如果教师的负担很重,学生的负担能减下来吗?要想学生的负担很轻,就必须要教师的负担很轻,这样才可持续。如果是一个月、两个月,你要求教师负担很重,学生负担很轻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把它放在一整个人生的历程当中,要求学生的负担很轻,教师的负担很重,行不行?是不可行的,是不可持续的。

所以这样一种假定是不可能的。这就是要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要维护自己的教学自主权。维护自己的教学自主权,就是维护学生的成长的权利。只有教师和学生都能自主,然后双向地互动,才有可能实现高质量、高效能的教学。

图片

对于教师来说,要在所处环境中守住自己教学自主的底线,明晰权责边界。这是未来教师在整个的职业生涯当中要坚守的一个阵地。这次“双减”当中有一点就是要守住学校的主阵地是吧?事实上,在学校的主阵地不是孤立的存在,它是一个体系。因而在未来的教育中,需要大家共同坚守。

  • 富有教育使命感


作为教师还有一个重要品质,就是必须具有使命感。使命感使得教师区别于一般的职业。有些教师没有使命感,仅仅把教师作为一个“饭碗”,得过且过。当然,我们可能允许一部分教师在进入教师行业的时候,进入教师岗位的时候短暂地处在一种迷茫的职业状态。但必须迫切地意识到:这个时代所需要的绝不仅仅是教师“职业”,也不仅仅是教师“专业”,而是需要教师能够把自己的职业、专业当成一项终身的“事业”。

当教师作为一种职业的时候,仅仅需要学生的配合;而当作为一种专业的时候,我们说要有专业的标准;当教师作为事业的时候,需要有明确的目标。

古人讲“士志于道,明道济世”。做教师的人心中要有“理想社会”,“士志于道”中的“道”就是真理,“明道济世”就是用真理来解决社会的问题,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使命。

图片

当下,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但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一些破坏文明的人、事、物也层出不穷。作为当代教师,一个很重要的使命就是克服文明时代的野蛮

表面上看,我们已经发达了、富裕了,但是真实的野蛮仍经常出现在校园乃至社会中。因此,当今时代的教师要勇于与野蛮搏斗、博弈,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未来更加光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