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南地区日伪云集,另有国民党2个集团军,为何成新四军东进首选

 读万卷书破万里 2021-12-09

编辑搜图

▲八路军挺进茅山

茅山周边日伪顽云集

1938年6月,刚刚成立不久的新四军第1支队两个主力团,在支队司令陈毅、副司令粟裕指挥下,向苏南地区的茅山一带前进,准备在这里开辟新四军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这也是新四军东进敌后的第一站。此时,日寇已经牢牢占据了苏南地区的南京、上海等地,而茅山距离南京不足100公里,装备大量卡车、骡马的日寇主力即可抵达。此外,茅山周边的镇江、芜湖等地也都驻扎大批日寇,他们早已将茅山地区作为下一步向华中地区进犯的军事基地和战略后方,因此这里的形势十分险恶。

编辑搜图

▲陈毅和粟裕

除了日伪势力外,茅山地区周边还一直是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核心区域,素有“模范区”的称号,保甲制度十分严密,地主豪绅人数众多,在西面不远的苏皖交界一带,还驻扎着国民党第3战区顾祝同部2个战力较强的集团军,对共产党新四军一直十分仇视。从新四军挺进苏南开始,他们就设置重重障碍,企图将立足未稳的新四军封锁在南京、芜湖之间的狭窄区域,借日寇的手将其一举歼灭。

编辑搜图

▲茅山根据地创建

茅山周边地形不利于游击战

茅山本身的地形也并适合擅长山地游击战的新四军部队,因为它空有山的称谓,其实就是一片起伏不大的丘陵地带,根本没有山的雄伟,山上的草木也并不茂盛,很难隐藏部队,可以说是一片“进无依托,退难藏身”的绝地。陈毅之所以率部进军此处,因为这里是苏南地区少有的丘陵地形,所谓“能拔脓的就是好膏药,再差也比没有强吧”。更何况,这里也有偏僻山区所没有的显著优势。

编辑搜图

▲新四军长于山地游击战

这一带人口稠密,物产丰富,工业农业发达,铁路、公路、水路纵横其间,形成了发达便利的交通网络,方便获得物资人员补给。此外,淞沪、南京会战后,国民党数十万大军溃退,大批散兵游勇和武器散落民间,使得此地蜂拥而起的各类抗日武装达数十股之多,虽然其中不少都是昔日的土匪武装,四处鱼肉百姓、强派捐税,但只要收编整训,就能让他们脱胎换骨,真正加入抗日阵营,这比招募新兵从零开始训练装备,要方便快捷的多。

编辑搜图

▲新四军

茅山局面一旦打开敌人将如鲠在喉

更重要的是,苏南地区日伪云集,的确为新四军立足此地制造了困难,但一旦在这里打开局面,开辟抗日根据地,就将成为敌人心脏中的一把尖刀,咽喉里的一根骨刺,让敌人如鲠在喉,时时刻刻都要安排重兵在周边警戒,从而极大减少正面抗日战场的压力,扩大新四军的影响;这里靠近大城市,日寇来得快,但群众来得更快,南京、上海等地高校工厂云集,大批不甘心做亡国奴的青年尤其是知识分子纷纷前来投奔,为新四军的迅速发展壮大提供了充足的兵源基础,也为军工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

编辑搜图

▲茅山纪念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