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天人合一(一)

 大道自然360 2021-12-09
论天人合一(一)

一、何谓天人合一

华夏文明肇始之初,即属圣贤的文明文化。我们的文明是由圣人开创的,无论是画八卦的伏羲,还是人文始祖黄帝,无论是以偏远弹丸之地起步的周文王、周武王,还是辅佐小天子的周公,以及集三代(夏、商、周)文化之大成的孔子(我们认为孔子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没有之一),都是人类真正的精英,都是化除小我实现无我的圣贤。他们承前启后所开创的中华文明是圣贤的文明文化。纵观历史,只有中华文明能够延绵数千年不中断其重要原因就是她是由圣贤开创的文明。

在此文明文化的笼罩与教化下,我们的先人逐渐通过实践提出了天人合一的理念。那么何谓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指人们经过学习圣贤教导与身心实践(佛家叫修行,儒家叫修养,道家叫修炼我们今天统称为身心成长),渐次地或者顿然地化除小我,实现无我,身心圆满。这里的天,不是指物质之天,而是指我们的终极存在。

论天人合一(一)

1.古人对天人合一的认识与实践

天人合一的过程,是一个人化除自我的过程,是一个人成长身心的过程。佛家的话来说,是成佛的过程;用儒家的话来说,是成圣成贤的过程;用道家的话来说是成仙的过程。只是每一家的性格特点不同,方法入路不同。

存在之真理有真善美三德。

佛家以“真”入,整个佛家的身心成长之路是破幻显真的过程。佛家认为这个世界“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世界如梦幻泡影,那我们到底在哪里?经常有人问我六道(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到底在哪里?我这里打个比喻,在梦中你走在一条漆黑的盘山路上。突然,你发现身后有一只恶狼在追,你感到非常恐惧,拼命向前奔跑,但事不凑巧,脚下一粒石子突然把你滑倒,你一转身,看到饿狼张牙舞爪扑面而来……在这一瞬间你醒了。醒了之后用手捂着心脏,搽着汗,感叹着幸亏是个梦。

现在我问你,梦中的盘山路,还有把你吓得半死的饿狼在哪里?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这些在你的心里,在你的意识中。而我们眼前的这个世界与你的那个梦是异曲同工的类比。这个世界在哪里?所谓的六道在哪里?在我们的意识中。(注意:这里的意识指的不是心理学中的意识,而是东方生命学的意识,或者你可以理解为佛性、德性等。)也就是说,所谓的六道你轮回来轮回去,其实哪都没有去,你就在意识中。六道仅仅是因为我们意识水平高低不同,而投射外显的不同外在境界。明白了这一点,你就会明白,六道存不存在,完全取决于我们的意识水平的高低。

我们越无我,越光明,越圆满,我们的意识水平越高。反之我们越自我,越烦恼,越愚昧,我们的意识水平越低。

当我们彻底无我的时候,生命的真相就会无余的展现在我们的意识中或者眼前,我们的身心就会越来越圆满,越来越自在,没有烦恼,没有纠结,没有痛苦,乃至没有生死。佛家所有努力的方向都是在越来越无我的过程当中越来越深刻的理解生命真相,超越生死,实现解脱,圆满生命。

论天人合一(一)

道家以“美”入。在庄子《南华经》中有齐物论认为,大鹏展翅九万里,搏击长空之乐,与小鸟叽叽喳喳在枝头,欢喜跳跃之乐是“齐”的,道家齐的是境界,是对生命中美的领悟。所以,道家对无为的理解非常到位,无时无刻不在无为之中,有一丝的有为造作都是不合道的。道家之道与儒家之道不是一个道,道家之道是没有本体层的,是在变化中体会无为之道。所以,道家的优长在于对美的领悟。

论天人合一(一)

儒家以善入,以自律道德入。绝对自由的事物本身一定是绝对自律的。绝对自由的事物一定是他本身对自己有绝对的规定性,否则无法实现绝对自由。这种自己对自己的规定性就叫做自律道德。何谓自律道德,体现在每个人的身心内部,就是自己做人的基本的底线和原则。比如不能杀人。只不过每个人的底线和原则高低不同而已。再比如当我们看到一个婴儿爬到井边即将掉到井里的时候,无论是什么人,我们都会在那一瞬间几乎是本能要去出手阻挡这样的事情发生。这种要去救这个即将爬到井边婴儿的本能就是自律道德的一种体现。

自律道德与他律道德不同是我们发自生命内在的对自己的规定性。他律道德是来自于外在的对我们言行的规定性,比如人类的公序良俗、法律、道德等等。

所以,儒家讲求道德,讲求“物各付物,各归其位”。每一事物都在每一事物应该在的位置上,每一个人都在每一个人的位置上,尽自己应尽的本分,这既是成就个人之道,也是成就社会之道。所以,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给我们设计的身心成长之路,并没有给我们设定一个具体的目标,而是活到老学到老。一个人的一生就是他成长的过程,人生所经历的在在处处就是他的道场。在不断的省身慎独中,化除身心偏杂之气质,举手投足、起心动念都符合生命的、存在的自律道德,最终达至身心内外皆是“仁”的呈现,达至“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这时,他走路就是道在走路,他说话就是道在说话,他的身心内外圆满的呈现生命的一切内涵。

论天人合一(一)

佛家已真入,但也含化善与美。道家以美入,但含化真与善。儒家以善入,但也含化真与美。

儒佛道三家皆是终极圆满之教。如果硬要比出高下,历史的来看,我们认为儒家是最化修行于无形的,和光而同尘之终极教导。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华文明在一开始就非常重视此生,此岸。我们信奉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子不语怪力乱神”给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后续发展定下了基调,我们没有神灵崇拜,因为不存在救赎我们的神灵,遇到问题我们不会向外找原因,而是反躬内省。另外,孔子强调孝,通过孝在子女与父母之间形成精神成熟的链条,中华民族在世代延绵中通过血脉传承实现精神成熟,而不是通过宗教,仅此一点足见中华文明之成熟。当然,还有基于自律道德的其他要素,比如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等。同时,进一步通过师道传承道统,令中华民族一直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铁肩担道义”的“士”的阶层和普通民众的自律、勤劳、节俭、低调等成熟品格。这在世界上绝无仅有,独此一家。

论天人合一(一)

在佛家宁玛派中,有九乘佛法的提法,其中九乘佛法之巅是“大圆满法”。大圆满修到后期,行者会从追求圆满,从追求成就法报化三身成就中放弃所有的修行,回到人间,只注重做人做事,做到真正的和光而同尘。如果行者还有要成就的念头就永远实现不了真正彻底的成就。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藏传佛教的活佛转世,更多的还是停留在六度万行之中,如果要获得终极成就,需要中止以活佛的身份转世,老老实实做人,才能实现对修行本身的超越。一个成就者在最后实现圆满成就时,需要超越身心成长过程本身,也就是说,一个修行者开始走进修行有多少有为,最后就需要花相应程度的时间去化除修行本身所带来的执着。能理解这一点,需要此修行者身心圆满程度至少在95分以上。

而儒家从一开始给我们设定的是我们本来就在解脱中,没有什么人需要解脱,我们只是在人生中不断超越自我,圆满内在。没有出世自然也就不存在入世。从一开始我们就是和光而同尘的,也就是说,起步就是最开放彻底的“大圆满”。所以儒家之圆满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日常生活之道,而是符合生命终极成就之大道。所以,中华文明之成熟,之伟大无论怎样赞颂都不为过,这是人类的顶级智慧指导下的圆满终极之教育体系。所以我常说,孔子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没有之一!(未完待续)

论天人合一(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