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词创作研究—熊盛元 吴 容 龙抬头 长郊草色入离亭,袅袅东风柳眼青。 龙已抬头天已雨,人难俯仰我难醒。 梦回古道发空短,情到新诗泪欲零。 节序频催双鬓改,老来何事未曾经。 【点评】遣辞沉稳,寓慨遥深。第五句“发”字仄,倘能于下句第五字救之以平,则音节更谐。颔联“抬头”与“俯仰”对仗,略嫌欠工。 春分日有题 老怀易感不堪歌,漫把年光付折磨。 燕子泥融堆旧馆,桃花水涨照新皤。 天时冷暖知春浅,心绪阴晴听雨多。 检点此生南北路,青丝白发两蹉跎。 【点评】此律无论遣对,抑或铸辞,均颇老到。情绪虽偏于低沉,然从心底自然流露,故感人至深也。 丁美中 恭步杨宝明老师《新洲雅集有吟》韵 风日晴和春盎然,新洲雅集聚高贤。 初闻燕剪丝丝柳,已作龙飞字字连。 笔下梅花明灼灼,诗中人意乐翩翩。 邹公珠玉如琼彩,媲美千秋李谪仙。 【点评】写出雅集之乐,颔联流水,故“柳”与“连”虽略嫌不工,仍无碍也。惟通篇构想无出奇之处,第二句措辞尤觉落于俗套。 诉衷情·元夕望灯思君 楼高影只满街红。望灯馋眼中。向君北盼归圳,牵手拂东风。 防恶疫,两思空。语联通。此时欲切,难耐清辉,眷寄遥穹。 【熊盛元点评】望灯而思人,感情真挚。观下片首句,知写于新冠疫情肆虐之时,则此情弥见深厚。惟遣辞尚欠锤炼,如“两思空”“此时欲切”等句,均嫌出手过率。 陈品富 萧山人民的“精卫填海”神话 钱塘江畔惊天举,美女堤前动地忙。 露宿风餐千万苦,挑灯夜战激情昂。 萧然儿女英雄汉,敢令滩涂变谷仓。 注;此诗曾获萧山文联诗赛三等奖 【点评】以精卫填海以喻萧山人之改天换地,构想颇奇。“敢令”之“令”,意为“使”,古人例读平声,如放翁“谁令骑马客京华”。诗中“女”字重,“千万”对“激情”亦略嫌不工。 感赋 陕北运筹驱倭寇,长江横渡逐蒋兵。 百年砥砺征途远,四秩革新方向明。 圆梦重兴担使命,斧镰旗帜永高擎。 【点评】充满激情,然从大处着笔,稍嫌空泛。诗中两用“长”字,且居同样位置,似可改换一处。 湘湖一日游 几处桃花耀人眼,一泓湖水映朝晖。 画船独自堤边过,白鹭成群水上飞。 胜日寻芳迷景色,夕阳西下竞忘归。 【点评】此首写出切身感受,中二联对仗亦较工稳,惟“水”字重复使用耳。 周加秋 水调歌头·送别同学 【点评】情深境旷,气盛言宜。下片“春泥”,暗用定庵“化作春泥更护花”之意,见高洁之怀。“泥”处一般用仄,然此调固有此体,贺方回“堂前双燕过谁家”可证。 满江红·湘湖颂 山水潇湘,八千载,风光绮丽。争战地,卧薪尝胆,沼吴西子。万里河山风雨激,千年英杰才情萃。道不尽,悲壮与风流,英雄气!复湖梦,癸未始。 开芳甸,除荒秽。建亭台楼阁,筑桥通济。萧然山麓遗迹在,越王城下新图美。水底驰,车堵变通途,湘湖蔚! 【点评】赞湘湖变化之巨,对故园之挚爱之情,见乎言外。用去、上韵,变激烈为清劲,对声情之搭配,颇有会心。 望海潮·漁浦 河山形胜,三江合汇,漁浦美景堪夸。越水沧浪,争流百舸,埠开列肆豪奢。云树是烟霞。聚千村临水,不尽鱼虾,鲈脍莼羹,江南佳味引归槎。 近临关隘行衙。誉天堂福地,百姓安家。吴越霸争,西施救国,英雄美女奇葩。古迹更无涯。木舟八千载,重现光华。远引诗人墨客,吟赏此清嘉。 【点评】此按柳耆卿体,气格亦略近。惟柳七词上片“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与下片“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中“画”“翠”“弄”“泛”皆去声,声颇劲峭,力能镇纸。此词下片两处虽合,而上片“沧”平“百”入,诵之声哑。又,三变此上片之结:“市列珠玑”与“户盈罗绮竞豪奢”之前四字对仗,颇见慧心。今人之作,能于此留心者鲜,故特为指出, 点评老师:熊盛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