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校长遇见德鲁克」杜绍基:管理的本质是激发和释放每一个人的善意和潜能

 彭信之管理识堂 2021-07-12

自2016年8月成立北师大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教育创新与校长领导力提升中心”,我们开始推动彼得.德鲁克精要与学校管理实践的结合,5年来受益校长及教育管理者6000余人。

2020年,因为国际疫情线下授课全部按上了暂停键,在此期间,经与源创图书的讨论,杜绍基老师与彭信之老师将多年德鲁克管理思想的研究与校长管理实践相结合,完成了《当校长遇见德鲁克》一书(现已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我们几年项目的总结和提炼,希望有一本专门写给校长的管理类教材。同时,我们也正在筹备“现代管理学助力学校管理”系列线上课程,希望年底可以和大家见面。

李希贵校长说:遇到德鲁克,让他在学校管理上少走了很多弯路。我想,这就是我们一直坚持和努力的原因,希望本书可以成就更多生机勃勃的学校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本文是杜绍基老师为本书所写的自序。

正文:

这是一本写给校长的管理书,同时也是一本为有志投身于教育管理专业的朋友所写的管理实用全书,目的是用适合教育领导者的价值观和语言,深入浅出地展示一张管理知识的地图,让读者少走管理工作的弯路。校长领导一所学校,俨然一家企业的CEO,他的管理能力和有效性,动辄影响几百几千人的结果和福祉。然而,在中国真正系统学习过管理和实践管理的校长为数不多,大部分是把行政当管理,死死的抓着规章制度流程评估,仗着权力头衔壮胆,摸着石头过河,在错误困惑痛苦中前行。


管理是一套有组织的知识体系,但它并不玄妙,也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理论,甚至有时候就是一些普通常识和经验的积累,只是大家知而不行。许多人误把管理看成是企业管理或工商管理,以致内心有抗拒感,特别是在教育和非营利组织领域的工作者。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 Peter F. Drucker )在1998年发表于《福布斯》杂志的论文《管理的新范式》中指出,管理就是管理,是各类组织的管理,更是人的管理。随着上个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组织型社会的到来,形形色色的组织纷纷涌现,无论是企业、政府部门、非营利组织、学校、医院等等,都需要管理,更需要大批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虽然不同组织的管理是有差别的,但是最大的差别也只在于各个组织的特定使命、使用的管理术语和管理原理应用方式上的不同,而不在于原理的本质,甚至在任务和挑战方面,无论是管理者的职责和工作、人力资源发展、人事问题、运营情况、绩效标准和评估的衡量方式等,百分之九十都是大同小异的。因此,德鲁克的结论是管理是各类组织用以识别身份的独特器官,这绝不仅仅限于企业这一类商业性组织,管理一切关于人,是一门真正的博雅艺术(Liberal Art)。 

笔者有幸在2000年初认识德鲁克先生,之后有五年时间近距离与大师请益,曾到他的家访谈十多次,每次2-3小时,每次谈话后都会与先生和他的夫人多瑞丝一起去他俩喜爱的意大利餐厅用午饭,再送他们回家;曾经参加过先生两次生日会,目睹世界级的CEO们对他的崇敬与爱戴;曾在先生的EMBA课堂学习,深刻感受到先生珍贵的管理思想是宝藏,应该在他仍健在时全面系统引入中国,于是负责统筹他的弟子教授们一同研发中文版德鲁克高层管理系列课程,并展开全球有关德鲁克知识产权的合作与收集;每季度向先生汇报在中国的办学情况,每次他不单专心聆听和提出宝贵建议,更常常主动问还能帮上什么忙,我们才有机会留下他的录像致词和手写的贺词寄语,这一切先生都是无偿地为中国的管理者默默付出,让我永远铭记在心。

做梦也没有想到德鲁克先生在离世那一年主动提出授权我们可以用他的名字在中国注册一所商学院,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于2006年在北京注册,笔者承担历史任务担任首任院长至2012年,专责推动先生的思想在企业界、教育系统和非营利组织中广泛传播,并以先生的思想为中心向各界传道授业,帮助中国的管理者认识管理的本质。

2016年4月有幸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刘坚院长和郑琰副院长会面交流,了解到教育界对现代管理知识的缺乏与需求,获刘院长诚意邀请为“教育創新與校长领导力提升中心”首席专家,负责向国内校长普及管理知识,并结合我国教育实际情况,开发一套全新的《教育创新与和校长领导力提升》课程,帮助教育管理者改善现代教育治理模式下,教育领导者的管理水平和专业素养。首届研修班于2016年8月在北京举办,得到园长、校长、局长们的高度好评,成为每年定期举办的研修项目,又在历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中展示校长们的行动计划和成果,在全国各地举办多场公益性大型讲座,四年间共向近六千位园长、校长和局长宣讲最新的管理知识,影响颇为深远。

由于课程学习受时间和地域限制,未能满足众多校长们对全面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需求,于是笔者与中心特聘专家,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资深讲师彭信之,一同把多年研究心得以书籍的方式呈现,同时配合学校管理的特点,选定九个以德鲁克思想为核心的主題,每章都有中西教育案例、校长访谈和问题思考,让学校领导团队能系统地学习管理,在思想上得到启迪。

彼得.德鲁克是现代管理学理论的奠基人,著有39本有关管理、社会、经济、政治、小说和自传的专著,以及上千篇发表于各大学术期刊、商业经济杂志和报刊的论文,其书籍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在130多个国家广为流传。他卓越的学术成就和对社会发展的贡献为他赢得20多个来自各国著名大学的名誉博士学位,並在2002年获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颁授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 “总统自由勋章”。《商业周刊》称他为“当代不朽的管理思想大师”,《经济学人》更称他为“大师中的大师”,被管理学界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

德鲁克认为 "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彼得.德鲁克,《管理:使命、责任、实务》,序 :代替专制的唯一选择,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年版,第6页)。本书所谈的管理,不是教人如何利润最大化,如何做大做強,如何利用和操控他人。德鲁克与许多管理学大师不同的地方,是大部分学者是从企业运营的某一角度研究管理,如领导力、战略、变革、定位、创新、组织、核心竞争、市场营销等,而德鲁克则是全面地从社会、组织和人的研究出发,以至于他的思想更系统和深刻,直指人心。德鲁克出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五年,经历了1929年开始的全球性经济大衰退和大萧条,亲眼目睹许多人饿死街头,自己的生命也是有赖一个非营利组织的救助而捡回,因此对这类由个人发起的公益组织心存感激,惊叹一个组织能产生如此庞大的力量,萌生了对社会和组织功能研究的兴趣。作为犹太裔的奥地利人,德鲁克对德国希特勒的崛起和野心非常戒惧,也因为他的论文挑战了对方的权威而移民到美国定居。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德鲁克一直思考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人们不再重复这样的历史磨难,这是发自他内心的善意与良知。当政府组织、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这三大社会部门能够正常运转发挥它们的特定功能,而其中的"人"又能够发挥所长,在工作中卓有成效时,人类社会便有可能进入一个持续进步、繁荣和稳定的时代,人类历史的发展便有可能在持续和变化之间找到平衡,避免过去的灾难与不幸,这是他重要的管理思想起源。

因此,当大家都尊称德鲁克为“管理大师”时,德鲁克却更喜欢称自己为“社会生态学家”。在《功能社会》的序言中他写道,“作为一个作者,我最为人熟知的是管理方面的著作,在美国尤其这样。但是,我最初和最首要的关注并非管理,我对管理的兴趣始自我对社区和社会的研究”,他甚至说,“事实上,我更多的著作不是关于管理,而是关于社区、社会和政体。” (彼得.德鲁克,《功能社会》,序 :社区、社会、政体,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年版,第3页)。德鲁克和父亲在看望弥留中的奥地利政治经济学巨人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A. Schumpeter)时,领悟到仅仅凭借自己的书和理论而流芳百世是不够的,除非我们活在世上时能够影响和改善人们的生活,否则人生就没有任何重大意义。由此,一部分资深德鲁克研究学者总结出:管理的本质是要激发和释放每一个人的善意和潜能,管理的终极目标就是改善他人的生活,这意味着透过管理的实践去帮助他人成长,成就他人,让自己的才干能为別人所用,体现组织的团队精神,在负责的岗位上能有所贡献。这样校长正确的一念就成就了学校,成就了社会,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这是每位管理学习者和实践者都应该追求的终极目标。

由于企业在管理理论的发展和应用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本书有不少例子借鉴于企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同类型的组织在大部分的管理问题和挑战上都是相类似的,读者在学习时要保持开放的心态,时刻思考如何转化和应用到学校的日常管理中,请紧记,学校的管理功能在于使之更像学校,而不是更像企业,祝愿大家都能成为卓有成效的教育管理者。

耳畔突然响起了老师这段我很喜欢的话:“在一个充满变化和挑战、新观念和新危险、新领域和持久危机、痛苦和成就的时代,在一个像我们这样重叠的时代,个体既是无能为力的也是无所不能的。如果他认为能够强加自己的意愿来掌控历史的潮流,那么他就是无能为力的,无论地位有多尊贵;如果他知道自己要担负的责任,那么他就是无所不能的,无论地位有多卑微。(彼得.德鲁克《已经发生的未来》,东方出版社,2009年,第204页)

杜绍基

2020年4月5日于美国洛杉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