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非:班级工作不要折腾学生

 赵氏教育 2021-12-09

你认为呢?

01
最近一位校长的谈话给我很大启发。
疫情期间,学生在家上网课,学校借机搞校园建设,请来一位建筑学家帮助设计,这位专家考察之后,建议学校在中心位置砍去几十棵树。
他的理由是:学校空间不大,不宜过度绿化,应当节省空间给学生活动,让校园有开阔感。
他的思路似乎有悖常理,多年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了“绿化”,仿佛“不绿化”已经错误,砍树即是罪过,情理不容,谁都没去想学生活动的空间问题。
果然,清理了几十棵树后,师生返校,都有“学校亮了”“校园变大了”的感觉。
02
同理,有些事,学校“不做”,才是智慧选择,要下决心动脑筋;有时,不做,比做要难。这个道理,很多人至今不明白。
比如,学校各项评比多,校长和老师都感到头绪乱、拖累多,可是这么多年下来,真的没有办法和决心摆脱吗?非不能也,不为也。
班级评比,其实是在评班主任,但最终压力肯定会全落到学生身上,成为学生的任务:评集会纪律,评教室和包干区卫生,比课间操和眼保健操,比考试成绩,比体育竞赛……
我累,我的学生也累。如果我消极,不仅上面的压力大,学生也会认为我缺乏“集体荣誉感”。
而当评比的机器运转起来时,班主任也像陀螺一样无休止地带领学生转动。这就常常让我总是感到忙,无暇去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
我当班主任期间,所带的班和学校文学社曾先后获得“省级先进集体”称号,每次一张大奖状,挂在教室里。
可是,学生要毕业的,奖状保存在哪里,就成了我的难题。交到人事室,主管者说积年累月,分门别类,头绪多,会丢失的,还是自己保管吧。
我当时就想到:我所有的学生都不会再回校要看这个奖状,这个奖状其实是给老师的,获奖纪录也只会出现在我的业务档案里(也可能不会出现,因为只有我一个人记得住),既然如此,我的学生的“自豪感”怎么才能体现出来?我又不可能成天把这件事挂在嘴上。
03
学生能从这些评比中获得什么?多年来,我固执地想这个问题。
我当班主任,学校卫生评比多次扣我班上的分,多次批评“教室玻璃窗没擦干净”“偷懒,只擦里面不擦外面”。
我解释:是我让学生不要擦外面的,虽然是三楼四楼,让学生站到窗台上擦玻璃,我不敢;学生的生命安全比“卫生得分”重要。
可是,学生说,别的班都擦了,我们也能擦的,老师放心,要不他们说我们胆小。
我对学生说,我知道你们胆大,今后也一定有需要胆大的时刻,但现在千万不能为一块玻璃上有污迹而去玩命;班级评比其实是评老师,是我胆小。
我担任班主任期间,一直没有让学生爬上窗台擦玻璃。分管干部批评我教室的玻璃没擦干净,我恬然自安,不以为耻,并耐心向他们解释,他们感到惊讶,也因此有点顾虑(现今学校外墙外窗清洁已经全外包给专业公司了)。
当年为了学生的安全,处处小心,时时在意,我不知道有多少学生能记得,但是作为班主任必须去思考。
回忆这些,让我感慨的,是学生可能没有记住我的话,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经常身不由己地参与各种各样的折腾而无法解脱,攒下一堆五花八门的证书。
04
如今教育界的评比名目更多了,参加一些评审,面对各类获奖证书,很难参考比照“含金量”,我甚至无法判断“省一等奖”和“学校二等奖”的真实性,因为有时“省一等奖”滥到有几百个,而那所有传统的学校会宣布“本年度一等奖空缺”。
我常常会觉得老师们付出的代价太多太多,同时,也想到他们的学生也因此有可能失去了宝贵的学习机会。
每每在一些学校的“荣誉室”看到四面墙壁挂满匾牌镜框,橱窗里摆满奖杯,名目繁多,我想起的并不是这所学校在几百次评比中“杰出”,而是想到这所学校经过几百次折腾。
这所学校的老师们久经折腾,一定能积累对付检查评比验收的经验,至于学生在这中间经历过些什么,是否有收获,恐怕很难说。
三十多年前一件事,至今犹记,学生出黑板报,精益求精,写了擦,重抄;画好了,不满意,重来。
从下午放学直弄到晚自习,我说,已经很好了,休息吧。
学生说:这回轮到我们小组出报,应当是最好水平。星期一,年级评比,竟然只给了个第二名,学生很难过,说没想到无论怎么努力,不抵学生评委徇私。
在各类评比存在不客观不确定因素的状态下,强行推行并扩大化,这是对学生的伤害。
树被种在不该种的地方,人的自由空间就小了。让一个人摆脱旧观念和保守思维,很难;但做教师的,不能不去想一些难题。
你认为呢?
中国教师报
《中国教师报》是教育部主管的、专为全国教师量身定制的一份周报,是集专业性、新闻性、服务性为一体的国家主流教育媒体,关注教师生存状态,与中国教师共成长,努力“为教师说话,让教师说话,说教师的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