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先建哪个?--同时建

 Lia熊 2021-12-09

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都是“家”,所以,首先来说说家是什么,什么不是家,精神家园跟物质的家园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同时建?物质家园需要建筑和施工图,精神家园,也需要先有构想和图纸,才知道需要准备什么材料,用什么工具去建造。

家是什么

爸爸带小朋友出门旅行了好几天,回家的时候,爸爸问“你是喜欢出门还是喜欢回家呢?”小朋友毫不犹豫地说“喜欢回家”。爸爸说,那我们以后就不出门啦。小朋友天真地问:“可是不出门怎么回家呀?”

所以家是短暂的旅行之后,可以回来长期居住的遮风避雨的地方。

儿子幼儿园时,有一次带他去丽江旅行,到了客栈,放下行李,稍事休息后,我们就出去逛古镇了。大概一两个小时以后吧,他突然说,妈妈,我要回家。我说现在不能回家,家远着呢!他说:我说的是新家。

原来他把客栈叫做新家,日常居住的家就当作旧家。

所以家是疲惫时可以休息,充电后继续出发的地方。

潘美辰的老歌《我想有个家》唱的:想要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时候,我会想到它。想要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受惊吓的时候,我才不会害怕。

两个小朋友所说的家,以及歌中唱的家,既是物质家园,又是精神家园。

什么不是家

可是,当我们逐渐长大,有时候,家也是让人想要逃离的地方。逃离日复一日的柴米油盐,年复一年的絮絮叨叨带来的倦怠,甚至是逃离痛苦和伤害。武志红在《为何家会伤人》中所说的家,跟是否富丽堂皇,家财万贯无关,而是指心灵的家园。如果一个家不能在精神上为你遮风挡雨,反而让心灵千疮百孔,人的本能就是想逃离。

在网上看过的一个故事,说美国有个富翁,喝醉了倒在地上。警察把他扶起来后要送他回家。他说,我没有家。警察指着不远处的别墅问,那不是你家吗?富翁说,那不是我的家,是我的房子。

让人逃离的家,以及这位富翁所说的家,都是指精神家园。

物质家园精神家园有什么不同

物质的家园,是让我们的物质身体安住的地方。精神家园,是让心安住的地方。

物质家园的功能是遮风挡雨,防野兽防坏人,保障物质财产和人身安全。精神家园的功能,是防空虚防萎靡,保障精神充实,心理健康。

建造物质家园的材料,是砖瓦和钢筋水泥。建造精神家园的材料,是梦想,理想,爱好,行动力和爱的能力。

建造物质家园的方法,是努力工作,赚钱买砖瓦。建造精神家园的途径,是自我成长,最终放下自我。

物质家园的建造者,是建筑师,是包工头,是外来工。精神家园的建造者,只能是自己。

物质家园的意义在于安身,精神家园的意义在于立命。(安身:在某处安下身来;立命:精神有所寄托。安身立命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物质家园不论多么华丽,造价多高,都只能住进有限的人。而空灵和强大的内心,能够让无限的宇宙住进来。

为什么要同时构建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

但是,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不是对立的,所以我们要同时建造。如果不同时建造,可能会是这个样子的:

等我赚够了钱,拥有了房子,车子,我再去读书,旅行,发展自己的爱好,做慈善公益。然后这个足够的钱,就永远都不足够。精神家园就一直在审批待建中。

或者是说,物质多么庸俗啊,我要卖了房子,辞了工作,去上十几万元的心灵课程,或者去寺庙等诗意的远方寻找精神家园。

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如果同时建造,会是这个样子的:

我们一边在职场上打拼,兢兢业业,为物质家园添砖加瓦。一边忙里偷闲,兼顾爱好,与自己的心在一起,为精神家园注入营养。

我的一个朋友,小学语文老师,班主任。喜欢自己工作中的大部分,喜欢读书,运动,旅游,喜欢和普通人聊天,喜欢居家过日子,不喜欢应酬,不喜欢走流于形式的名师路线,曾经被提拔做领导,但还是选择做一线老师。有普通小区的住房,普通品牌的车子,有简单的家居,有丰富的情感,平和的内心。

总之,不管是有名也好,没名也好,不管是在大企业还是小单位,不管是否写文章告诉大家,只要在构建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时不偏颇不极端,不跟风,不向外求,他们的物质和精神就会均衡有度,旗鼓相当,不但不会打架,还会互补,互相促进。

有了更多的钱,更好的身体,可以做更多自利利他,对自己的心灵和社会都有价值的事。有了强大的精神支撑,成为自己心灵的主人,可以大大减少对外在物质的依赖,追求甚至贪欲,活得轻松自在,这不就是幸福吗。

无论多么伟大的灵魂,都需要栖身之所。无论多么富丽堂皇的家,多么健硕的身体,没有灵魂,也不过是镜花水月,行尸走肉。一个精神扭曲和冷漠的人,他拥有的物质越多,可能对社会造成的伤害越大。

如何构建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

如何构建物质家园,大家都明白,要努力工作和不断学习,要学习时间管理。提升业务能力。要学习与人沟通和协作等等。

如何构建精神家园,莱斯特-利文森在《终极自由之路》中说:西方世界的方法是分析性的,而东方世界的方法是整体性的。各种不同的路径都是相通的。最适合你的道路,就是你最喜欢的那条。每条道路都引导我们,让心足够宁静,使我们可以看到无限真我。

他举了一个拉贾瑜伽的修行方法为例,一共八个步骤:

1和2. 道德和伦理。该做和不该做的事(戒律)

3. 身体锻炼(保持肉身健康)

4. 学习控制呼吸和生命的力量(调息)

5. 放下外部世界,通过断开感官,把注意力转向内在(内观)

6. 集中头脑,让它宁静,持有一个想法,并排斥其它妄想(修止)

7. 冥想,集中一点冥想(入定)

8. 最高状态:三摩地(定的境界)

同时构建自己的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做一个脚踏实地且内心丰富的人,幸福就会悄然而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