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一个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故事

 Lia熊 2021-12-09

这是2000多年前的一个古老的故事,来自《法华经》,也就是《妙法莲花经》。
从前有一个孩子,可能是他主动离家出走,也可能是不小心迷失了,总之他离开了家,好多年流浪在外,过着乞丐一样的生活,非常的匮乏,吃不饱穿不暖。多年以后,他已经是50岁的成年人,有一天他无意中走到他父亲的家,一个富豪的家中,本来想找份活干,结果一看这么富丽堂皇的家,还有看到里面的富翁,庄严高贵。然后他自惭形秽,觉得自己身份那么卑微,不配在这里工作,准备溜走的时候,被他父亲看到了,父亲一眼就认出了自己的亲生儿子,马上派人去把他找回来。这个胆小卑微的儿子,一看到两个人冲他跑来,害怕得要逃走,但是被两个人抓住了,他更怕了,立马昏过去了。

父亲一看这孩子还没准备好,还没法接受自己的真实身份,就叫人用冷水把他泼醒,然后让他走了,给他自由。这个慈悲又有无限耐心的父亲,派了两个穿着打扮跟这个儿子一样像乞丐的人,跟他拉近距离说帮他介绍一份工作,就是去这个富翁家里面扫厕所,有吃有住工资还不低。

这位乞丐儿子很高兴,开心认真地工作。富翁也慢慢地靠近他,欣赏他,多年后,有一天把他提拔到管理富翁的全部财产,并且认他做义子。

在他回到家20年后,就是70岁的时候,他父亲就跟所有人宣布这个曾经的穷小子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并且把所有财产都交给他。

这是一个2000多年前的故事,到现在还能给人启发,说明他想传达的东西,是千古不变的。是什么呢?

这是一个隐喻的故事,所以也不是那么容易就看懂的。得有一定的人生阅历,或者是说有一种强烈想去探索自我、求真求实的愿望。

实际上,每个故事,每件事情,每本书,不同的人能够从中读到不同的东西。下面我来说说我对这个故事的理解,仅仅是我个人目前的理解。

先说故事里的比喻,把佛陀比喻成富翁,也可以说这个富翁就代表我们的源头智慧、精神导师。把佛子比喻成那个穷孩子,代表迷失的众生。把我们天生就有的爱和圆满比喻成富翁的万贯家财。

现在我们再来重温这个故事,是不是能够理解到佛祖慈悲、智慧、有无限的耐心,看着我们这些迷失的众生,不嫌弃,不抱怨,也没有恨铁不成钢,或者是用恐吓的手段把他吓醒。而是理解、包容、循循善诱。佛陀堪称最伟大的教育家。

再看这个迷失的孩子,是不是像很多迷茫的人们,明明自己生来就有很多宝贵的财富,却偏偏要到外面去找。明明已经回到家,明明已经身处幸福之境,却觉得自己卑微、不配得到幸福。

没有醒悟的人,必定会有各种的恐惧和匮乏,觉得自己缺钱的人就努力去赚钱,觉得自己缺名利的人就拼命地去争名夺利,我觉得不管是认为缺钱、缺名、缺利、缺控制欲等,根本上来说都是自以为缺爱,所以去找这些东西来替代爱,结果发现这些东西都很多了,不但没有得到更多的爱,说不定还觉得爱越来越少了。
这里我得要澄清一下,我并不是视金钱为粪土,并不是说我们不需要金钱,不需要名利,不需要社会的职位,而是说我们在争取这些东西,求取这些东西的时候,背后的动机是什么?是为了填补匮乏感、避免恐惧,还是为满足生活,实现价值。

在求取这些东西的时候,是不择手段、坑蒙拐骗、巧取豪夺、不惜伤害别人的利益,还是从全局考虑,顾及众生利益,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迷失的人,就是明明自己本身就是爱的化身,却要到别处去找爱,找来一堆爱的替代物,却都是冒牌货,不是真爱。

怎么区别冒牌的爱和真爱啊,冒牌的爱是假的,不能永存,真爱是永存的,冒牌的爱是有条件的,真爱是无条件的。有人说母亲对孩子的爱最接近真爱,但我觉得孩子对母亲的爱才是最接近真爱的,因为母亲对孩子的爱很多还是有条件的,你乖,你学习好,样样好,我才爱你。而孩子对母亲的爱,更多是无条件的。

真爱时是没有恐惧的,恐惧的时候是忘记了爱的。

怎么证明自己有真爱?很简单,把它给出去啊,使用它呀,因为你能给出去的东西,一定是表明你已经有这个东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