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展震撼了:声色无界,光影有魂

 周冲的影像声色 2021-12-09

苏珊·桑塔格在《论摄影》中写过,
影像是世界的赋予——世间万物尽收胸臆,犹如物象的汇编。
 
拍摄影像就是收集世界。
而影像的意义,
在于认领一个事实。
它会唤起获得感、占有感。
用以确认事实和强化经验。

  

21号在上海,有幸参加了华为的“新影像·不止所见”手机影像艺术展。
              
 震撼。
 
之于我,它就像一场漫游奇境记。影像变幻,创意频现。不断冲击眼球以及头脑。
 
它告诉我们:影像之中有天地。
 
它也告诉我们:影像之中有未来。
 


 
进入艺术展的大门,清空杂念,全身心沉浸其中,移形换影之时,你会感到时间也在变幻。
 
而这种变幻所沿袭的,即是影像的历史。
 
第一个展厅,叫“像素迷宫”。
 
100幅作品,1000张脸孔,红男绿女,垂髫耄耋,白皮肤与黑皮肤,悲愁者与喜乐者......都被庄重又温柔地记录。
 
你会感到:这就是众生。
               
众生如蚁。
 
但生如蚁,却可美如神。
 
在影像中,所有的“他们”,都有智性的光辉。它们不是单薄的色块。像素之内有灵魂。
 
它让每张脸背后的故事,经由影像,由眼睛,和情绪一起,进入观者的内心。
 
于是,无数的“他们”,成为“我们”。
             
众生如蚁行走。
 
带着静默的人生,奔赴各自的远方。
 

 
 
时间是单向线,它湍流不息地走,走向不可说、不可见的未知。
 
这是人类共同的远方。
 
远方有什么?除了先知,无人知晓。
 
但影像就是未来之眼。
               
在这双未来之眼中,视觉、听觉被唤醒。
 
接着,万物万象如同被做了人工呼吸,睁开眼睛,从混沌中复苏。
 
它瞬息万变。
 
千色千相,千人千面,千声千语,千念归一。
              
这时,你会看见一个半环形隧道。这就是“X音舱”展区。
 
这里不再有纷繁影像。
 
视界清空。只有声。
 
各类声音齐鸣,但不闹。它们有序地、流动地,组成一曲时间交响乐。
               
你会其中看见定格的历史。
               
看见声音被记载的各个节点。
 
和各类声音装置。
              
《顾城哲思录》里说: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之前,都作为云、飞鸟、河水、千百次生活过;
都作为阳光生活过。
当你......听,声音一闪,你就想起了以前的生命。
声声合鸣,旧世界再现。
 
声色交融,一个影像美学世界诞生。

 


 
接下来,你会看见一个“荧光花园”。
 
这是一个梦境式的存在。
 
五色缤纷,光影如谜。植物、动物......都不再只有物理学意义,还有了美学意义,甚至哲学意义。
 
它们有了别样的美感。同时令你想到青原行思大禅师的话:
 
看山是山。
看山不是山。
看山还是山。
 
荧光之下,视界之中,事物都有了另一番意味。

             
长颈鹿是长颈鹿。大象是大象。
 
但再一细看,与现实又不相同。
 
等到你的思绪抵达某处,又重新归来,会发觉,真相依然是真相。
 
       
这就是光影的表达。
 
也是表达所致的思考。
 


 
“新影像·不止所见”手机影像艺术展以富于创造力的方式,呈现近百件由华为P系列手机、华为Mate系列手机拍摄的影像作品。
 
在这里,影像早已不是一种记录,一种见证。
 
它还承载了更多意义。
 
苏珊·桑塔格在《论摄影》中写过,影像是世界的赋予——世间万物尽收胸臆,犹如物象的汇编。
 
拍摄影像就是收集世界。
 
而影像的意义,在于认领一个事实。它会唤起获得感、占有感。用以确认事实和强化经验。
              
如今——
 
当影像的表达开始革新,我们所收集的世界,也出现相应的变体。
 
静态的,变成动态的。
单一的,变成多元的。
瞬间的,变成久长的。
 
可以说,从前,我们为了挽留而拍照。拍照指向过去。指向已完成的一切。
 
现在,我们为了创造而摄影。摄影指向未来、未知、未发生。指向未曾抵达的一切。
 
从前,影像是一种美学消费主义。
 
如今,影像是一种创造主义。

 


 
“东局子礼堂”和“露天电影”展厅,正在放映电影作品。
 
东局子礼堂放映的是《悟空》。 
              
有趣的是,电影不是横屏,是竖屏的。
               
因为它由华为P30系列手机拍摄。
 
这种全新的镜头语言,也是一种全新的创造。
 
它创造了一种影像记录方式。
 
一种即将引领新潮流的影像美学。
 
在“露天电影”,金鸡百花电影节多部手机影片展映作品也在放映。
             
之于我,画面冲击感最强的,是一部叫《无际蓝》的短片。
 
它由华为Mate30系列手机拍摄。
 
取材于一个自由潜水运动员的热爱,拍得克制感人,又纯粹大气。
 
电影中,每一帧画面都如同流动的壁纸。
               
当潜水员从水中跃出,水花错开,镜头的美感、穿透力、表现力,不比专业摄影器材弱。
 
你会感觉到:人与水,就是一体的。
 
他们有故事,有连接。
        
至于到底是什么故事?镜头依然在继续。
 
当潜水员潜入深海,自然游弋,姿势优美至极,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被精准捕捉。
 
此时的画面一片湛蓝。
 
纯粹如钻,画质清晰无比。
              
当潜水员下潜至深海,汽泡四散,如花朵纷飞。
 
又浪漫,又迷离,欲罢不能。
 
充满了异域、异样之美。
              
这是极其考究、也具创造力的镜头。
 
你会自然联想到《阿凡达》、《美人鱼》的画面。
 
也会想到《卧虎藏龙》竹林打斗的经典情节。
               
因为它们有着相似的意想不到。
 
也有着相同的灵气逼人。
              
在海洋之中,潮汐涌动,无休无止。
 
她的挚爱也如海洋,无始无终。
 
她不会停止探索,恰如人类不会停止对未知的追寻......
              
《无际蓝》全片均使用华为Mate30 Pro进行拍摄。
 
没有庞大的摄影团队,没有沉重的摄影器材,仅以四个人、四部手机,还原自由潜水的极致魅力。
 
其中种种令人瞠目结舌、匪夷所思的场景,都由它创造。
              
人类对影像的探索,真的迈出了一大步。
 
从前我们是手机影像消费者,如今成了创作者。
 
从前是观众,如今成了导演。
 
从前是素人,如今只要你愿意,你也可以是艺术家。 
              
所以这个艺术展也是一个标志。
 
影像已经走入未来。
               
走进人类的智性世界,成为创作本身。
 


 
电影,要有电影感。
 
我们常听人说,某部电影拍得像电视,或者像网剧。但有些电视,拍得像电影。
 
区别就在于:创造性在不在线。
 
演员创造性诠释 + 导演创造性表达=一部真正的电影。
 
在我看来,《无际蓝》虽短,却做到了这个核心因素:创作。
              
它以全新的表达,探寻时代性困惑。它由表象出发,向意义追问。
 
于是,它有了灵魂。
              
电影难么?
 
难。
 
斥资亿万,耗时耗力,多方平衡,才能得到那短短一小时的影像。
 
电影难么?
 
也不难。
 
有时候,我们与它的距离,只有一部手机。
 
“新影像·不止所见”手机影像艺术展还有一个活动区。
 
在这里,百名参与者用200块华为MatePad Pro平板分工创作,拼贴成一副呈现“2020”字样的巨幅插画。
 
其中暗藏“鼠”的元素,表达对2020鼠年的祝福。
 
这些绘制者中,有艺术大咖,有年轻的插画师、爱好绘画的学生,甚至还有一些老人及小朋友的参与。
 
华为MatePad Pro创新科技助力下,完成一次集体美学创作。
        

2020,我们来了。
 
2020 ,每一个普通人,都是时代画幅的创作者。
 


 
影像有力。
 
力在呈现,在记录,在表达,在占有,在提醒......
 
影像有力。
 
力在思考,在指引,在革新,在追问,在创造......
 
手机影像,已是创作的一种。
 
它将吉光片羽,化为琥珀。它将七零八落的意念,演变成不散不灭的影像之诗。
 
它在开启键摁下之时,一切可能都在发生。
 
关键只在于,你想用什么创造?怎么创造?创造什么?
 
明暗虚实,
远近高低,
横平竖直,
男女老少,
东南西北上中下,
悲欢离合嗔痴慢,
过去现在与未来......
 
你是自由的。你可以从时、空、人、物、事、情、思的砂之海中,任取原料,建设你的悲欢,你的源远流长。
 
“新影像·不止所见”手机影像艺术展上,他们说,这叫影像力。
 
我说,不,这叫创作力。
 
因为有创作力,影像才有骨血。手机电影才有生命。一动,弦外之音齐鸣。
 
艺术就此低下来。
 
生活却可以开始高蹈。
 
庸常的发光。不被看见的被看见。华为Mate30系列手机,你是起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