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之欲》:浅析男主渡边晚年顿悟人生带给我们工作与人生的启示

 eln 2021-12-09

前言:很多人对于为何活着,又该如何活着,感觉这个人生终极问题很遥远,甚至都没有想过自己还有多少时间可以挥霍。1952年泽明导演的《生之欲》就是一部会让你陷入深深自我反思的电影。60多年过去后,当你重新再看这部作品,仍然会带来心灵的震撼。

故事平淡无奇,讲述的是在市政厅任职市民科长的渡边,工作30年来勤恳地做着枯燥、重复的工作,单位里人浮于事,自己活得就像个“木乃伊”。当他突然发现自己是胃癌晚期后,孤独绝望的他回顾自己这一生却发现毫无存在感。他开始尝试与儿子沟通,去欢乐场麻醉自己,沉迷小田切的活力,经历过后才发现能证明自己活着价值的,是要去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处理黑江町污水池问题。最终,当改建公园完成的后的雪夜里,渡边坐在公园的长椅上满足地离去。

故事讲述方式很有黑泽明的特色,主角渡边在电影中段就去世了,而他为建造公园的努力和付出,是通过守灵同事的讲述倒叙出整个过程,这充满了对二战后日本社会风气的批判,人们总是在突变事后才会有所觉悟,但很快却又恢复如初。

今天,本文就分析一下《生之欲》这个电影故事,渡边为什么在生命末期拼命想要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他的思想蜕变能给我们的工作与人生带来一些什么样的思考与启示,我们到底要如何做才能追求到工作与生活的一点真谛呢?

文章图片1

01、渡边的内心拼命想寻找活着的感觉,却被外部感情和环境无形逼迫,精神上无可依赖的他,在生命末期回光返照般的昂然挺立,其实是帮人也是在渡己

电影开始时,市民科长渡边机械地在文件上不停盖章,拿起表看下时间消磨的怎么样了,市民来投诉黑江町的污水问题,却被多个部门推诿一圈后又回到市民科。渡边是不愿意理市民投诉事情的,像往常一样漠视。

然而,他在影片后期最令人深思却是开始处理这件事,拼尽全力促成了改建公园的工程。渡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怎样的经历在影响他呢?我认为有两方面原因:

第一,来自内心的反思,让他拼命想寻找活着的感觉。

身患胃癌的悲戚,让渡边反思自己一生的庸碌无为,看着墙上的勤恳工作奖状,感觉更像是对自己毫无存在感的讽刺。就像在办公室听到小田切讲的笑话时电影的旁白:“实际上这个人二十五年前就死了”。他看着别人的欢声笑语、生命活力,内心急需找到活着的存在感。

渡边年轻时也曾有过豪情壮志,但随着毫无意义的忙乱工作都消磨殆尽了。中国有句老话,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里的“言”也可以理解为思想,想要帮助他人或促成一些事的想法。

渡边正是抱着将死的心态,经历了这种由死向生的转折,开始做证明自己活着的有意义的事情。

第二,来自外部感情和环境的无形逼迫,让他精神上无可依赖。

渡边忙碌的一生,全是为了儿子光男,但在想要找他倾诉病情的时候,却一再被光男打断。甚至因为他为小田切花掉的5万元而大为恼火,要求把父亲的财产分掉。这让渡边对亲情感到极为失望。

对于年轻的小田切,渡边30年的苦闷生活与她的乐观积极生活形成极大反差,他并不是想要发展一段新的恋情,而是想沉浸在小田切活泼开朗的青春气息中,她让渡边既感到羡慕,又感叹生命不多的悲哀。尽管后来小田切拒绝他频繁的往来,她无法承担起渡边精神导师的作用,但无意中的一句“你也做点什么试试看”,却激发了渡边要做成一件事的想法。

当渡边一边想要寻找活着的感觉和价值,又一边哀叹为时已晚时,他想到了市政厅工作的低效和推诿,想到积压在堆山似的文件中黑江町污水池问题。于是,渡边像找到生命活力的突破口一样,来到办公室找出相关文件,迅速开始安排处理。

与其说他是想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还不如说他是借做事来渡己。

文章图片2

02、纸迷金醉的快乐是表面的,情感的依托也难以把握,终极问题的答案是找到什么才是真正的价值,实现价值才能得以解脱

渡边年轻的时候,并不是像现在这般颓废。电影中打开抽屉时厚厚的《促进办公室效率方案》被他撕掉了,这是年轻时曾经奋进的象征。而且,家里挂着的勤恳工作奖状,也可以说明他为工作付出过努力。但后来的渡边,跟市政厅的同事一样,像个木乃伊似的活着。

即使放到现在的职场中,相信很多人对此也深有同感。年轻时身怀抱负,想要干出一番事业,做出傲人成绩,但随着工作经验的丰富,却变得越来越圆滑、世故,那些雄心壮志被时光一点点磨灭。

电影中渡边得知自己时日不多后,几段寻找生命意义的故事发展,我认为是黑泽明在表达不同人生阶段对目标的理解。

渡边去酒馆喝昂贵的酒,在这里他认识了一个小作家,他向他倾诉自己的不幸。小作家带他去酒馆、咖啡馆、脱衣舞厅,灯红酒绿下,熙熙攘攘的人群充满欢歌笑语,他甚至还点了首二十年代的老歌,腿上坐着妓女,他大声地唱着:“生命苦短,相爱吧姑娘”。看上去热闹给他带来一定的欢乐。但当激情褪去,戴着新买的帽子走在回家的路上,一切又都回到现实中。他没有改变任何东西,反而内心感到更加的空虚和孤独。

年轻时的我们,不也是这种状况吗?只要有时间就跑出去,只要不待在家里去哪都感觉有意思,呼朋唤友地往返于游戏、酒桌、KTV中。好像只有这样生活才会过的充实,却也因为这种假忙碌让自己失去思考的时间。

文章图片3

电影中小田切的出现,绝不仅仅是调节气氛的。她的家庭条件不好,工作只是为了养活自己,但却生性开朗活泼,充满了活力和朝气。渡边对她的亲近,是一种亲人或情感落脚点的复杂感受。他给小田切买袜子,请她吃饭、看电影,看她总是欢乐无忧的样子,渡边却总是将自己蜷缩着,他越发感觉自己不甘心就这样结束自己的一生。

渡边每天都去找小田切,这让她感觉越来越不自然,于是拒绝再跟渡边出去玩,但渡边还是争取了最后一晚的机会。他想追逐这份温暖的情感,好像自己跟她在一起才感觉像是活着。他问小田切:“我怎么才能像你?”,可小田切的单纯注定无法给他答案,她只是拿出做的玩具说做这个让自己感觉跟全日本的儿童都亲近了,然后说:“要不你也做点什么试试”。渡边嘀咕过后突然醒悟过来,要证明自己没有白活,让自己留有存在感,那就得去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当人生经历越多时,认知和经验丰富的同时,也会增加很多的困惑和疑虑。在权衡利弊和寻找方向的过程中,不可逃避的是对情感的依赖,爱情也好,亲情也罢,都是我们的依靠。这个阶段,在决策和行动上我们会加大家庭和情感的权重,把满足它们的需求当做头等要事。

而再往后的人生阶段,当孩子脱离家庭,精神需求不再依靠情感驱动,我们该从什么地方寻找生命的意义和存在感呢?

庸碌一生的渡边重新回到了办公室,他一反常态地挺然而立,全然不理会同事先前的议论和讥讽,从桌上拿起那份黑江町污水池的文件认真地审阅起来。他要解决这个民生问题,虽然同事劝阻他,处理这件事要经过很多部门的协作才能办成,但渡边还是依然穿上外套去实地调查了。

渡边热心地听取居民的意见,在泥泞的雨地里不停地走动查看。调查完成后,渡边开始最艰难的各部门游说,公园科、土木科、下水科......各部门都有难处,但都被他不要命的执着精神折服。

开始施工了,渡边在现场踉踉跄跄地走着,他要监督施工尽快完成。虽然在这个过程中遭到恶势力的阻挠,但看着渡边平静的神情,恶势力反而惶恐了。

最终,公园建成了,雪夜里渡边坐在公园的秋千上,满足地看着周围这一切的改变,心中又响起那首歌曲。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说:

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一过。

渡边不停地思考,他在尝试用各种方式让自己感到值得。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纸迷金醉的快乐是短暂的,它会让你更加空虚,它不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情感上的满足可以更长久一些,但当感情趋于稳定和平淡,它也不能指引我们找到终极方向。

从接受欢乐场的喧嚣热闹,到对小田切的倾心付出,都无法满足渡边最后的精神需求,而为市民解决实际的问题,将黑江町污水池改建成一座公园,这是他找到的终极答案。

我想,黑泽明也是想通过渡边的故事,启示我们:在追求更有价值的事物时, 我们总是只思考如何付出才能有所收获,却往往忽略了什么才是真正的价值。

文章图片4

03、基于《生之欲》,谈谈我对于追求工作与生活真谛的几点思考

生存需要和精神满足只是决定工作的阶段性过程,我们终将在工作与生活的相互成就中,证明自己活着的意义。

我们都会走到渡边的阶段,也会面对同样的问题。幸运的是,我们不必等到那个时候再去做,通过电影的启示进行反思,究竟该如何对待工作与生活,怎样让自己不虚度一生。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曾提出注明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他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结合《生之欲》中渡边的故事,我们可以将人生追求工作与生活的真谛,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①保证生存需求的满足,是作为成年人必须工作的底层逻辑

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所在的业务团队都是二十多的年轻人。有次公司高管来办公室巡视,并参加了我们的早会。当时,他在总结发言前,先问了我们一个问题:“你为什么来工作?”

底下一片寂然,没有窃窃私语,也没有小声嘀咕。他笑着对我们说:“兄弟们,工作当然是为了挣钱啊,你们这么年轻,正是需要钱的时候。”底下哄然一声,大家其实想说但没敢说出来。

工作对于刚进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就是一份安身立命的机会,它回馈给我们生存所必须的经济收入,这是多数人的选择。

举几个反例来看看:

很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工作还没有做熟练,就想着要去搞副业、创业挣大钱;

有些家庭条件很好,毕业后却宁肯窝在家里啃老,也不愿踏实做份基层工作,一心只想干大事。

《长安十二时辰》让马伯庸再次更大火,其实他在2015年之前一直在上班,因为要保证生存才有精力去写作。而当他在2015年后全职写作后,才实现“特别怡然自得,像游牧民族似的”生活状态。

有才如马伯庸,也要在职场坚持10年,你有如他一般的才气和能力吗?

如果你连生存问题都没有解决,就要去追求诗和远方,多半在踏出去远方的第一步时就会被现实打回原形。因此,保证生存需求的满足,是作为成年人必须工作的底层逻辑

②找到工作的乐趣,是向往精神满足的进阶思维

马云在阿里年会上讲到,要认真生活,快乐工作。

当生存问题困扰着你时,快乐工作简直就是奢望。但生存问题是容易解决的,只要你努力度过这个阶段,就将面临更为复杂的精神需求。到底我们要选择什么样的工作和生活方式?996吗?朝九晚五吗?

每个人对待工作乐趣的理解不同,从而在工作和生活的协调上也不可尽然照搬。

任正非曾经讲过华为公司一个俄罗斯科学家的事情,他在公司做了很长时间,但多数人不知道他在干什么。他的乐趣就是对着电脑码代码,甚至都没有看他去谈恋爱。就是这样一个别人看上去可能无趣的工作,这个小伙子却完成了华为从2G到3G转换的关键技术,帮助华为在市场中取得绝对优势地位。

王小波在巜我的精神家园》中写关于工作和人生:

干什么都是好的,但要干出个样子来,这才是人的价值和尊严所在。人在工作时,要用脑子和自己的心胸。不要把工作看成是受罪,失掉了快乐最主要的源泉,对生活的态度也会因之变得灰暗。

明亮积极的工作和生活态度,更容易让我们在精神上得以充实,在欲望的把控和达成上更容易满足。因此,找到工作的乐趣,是人生保持丰满的进阶。

③平衡工作与生活,是实现人生价值的终极意义

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

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而不只在于生存。

在活着的意义、生与死的关系、人性的善与恶这些终极问题面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进而影响着人生价值观。

相比《生之欲》中渡边走到生命尽头时才幡然醒悟,电影《实习生》中本·惠特克70岁退休后选择了重回职场,让自己生活过得更有活力。但即使这样积极生活,在《实习生》影片的最后,男主角听完朱尔斯的倾诉后,与《生之欲》中的渡边一样,陷入对人生目标和价值的思考。

而电影《七十七天》中老杨选择挑战极限,在讲述为什么要横穿羌塘无人区时,他说:“活了半辈子,我就想干一件自己想干的事。就像那句话,很多人三十岁就死了,等到八十岁才埋。我就是想让别人觉得,我还活着。”

渡边选择了为市民建设公园,本·惠特克选择了重返职场,老杨选择了横穿羌塘无人区,这是他们对人生最终价值的觉醒和思考,这是他们的行动,也是他们的工作。

当工作成为一种习惯,它就像呼吸一样自然。你如何待它,它也会同样回馈于你。

总之,我并不赞同将工作与生活完全区分开来的观点,我认为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它们是相互影响和成就的。要想实现人生价值,就必须要平衡工作与生活的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往往不是一毕业刚工作就能够平衡的。

我们必须经历一些必须的阶段,首先保证生存需要,其次再找到工作的乐趣,然后才能醒悟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找到追求的终极目标,从而实现人生价值。

积极工作吧,做好每一件事,就是对自己人生最大的尊重。毕竟,我们能够挥霍的时光是有限的。就像歌声中唱的那样:

人生苦短

少女快谈恋爱吧

趁红唇还未褪色前

趁热情还未冷却

谁都不知明天事

人生苦短

少女快谈恋爱吧

趁乌丝还未成白发

趁爱情火焰还未熄灭

今日一去不复来!


相关资料:

《生之欲:“我没法去死——我不知道这些年来自己为什么而活”》 一目

《何为生命的意义》 梦里诗书

《豆瓣9.1,仅2万人看过,有些电影不推荐给你,你永远找不到》 何止电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