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要从弘雅见深沉------周汝昌对联鉴赏

 新用户1223wVks 2021-12-09

要从弘雅见深沉

 ------周汝昌对联鉴赏

天津大学 刘锋

作者简介

刘锋 号听雨轩主、养心堂主,江苏省扬州市人。天津市楹联学会名誉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天津市楹联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


    周汝昌先生是红学大家,当代“红学泰斗”。他的红学代表作《红楼梦新证》是红学史上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重要著作。

   除了红学,周汝昌先生对书法研究也有极深的造诣,著有《书法艺术答问》。同时,他的书法也极具风格。由宋徽宗所开创的“瘦金体”书法,瘦劲、犀利,而学者较少,于近代则有于非闇[àn]、谈月色、周汝昌。周汝昌也是写瘦金体,然而又融入《兰亭》,所以他的书法面貌不取剑拔弩张,于劲健中每摇曳多姿。

    周汝昌先生的诗词鉴赏文章《千秋一片心》独具慧心而又引人入胜,曾让我获益多多。他的诗词作品也与众不同,很多是纪红学历程。如果说杜甫的是“诗史”,周汝昌的诗歌就是“红学史”。

    周汝昌的楹联也别有特色,典雅深健,颇值得品读。兹选3副:1副贺联,1副书房联,1副挽联。



其一 贺联

负阴抱阳,本来日月联双璧

妃红俪翠,千古文章驾两龙

   这是一副周汝昌先生的书法对联。上款:楹联学会成立致电祝贺 ;下款:甲子深秋津沽周汝昌撰并书于脂益轩。

   中国楹联学会成立于1984年11月,农历是甲子年。这是一副贺联,却充满了书卷气,文辞典雅,内涵深刻。

   上联“负阴抱阳,本来日月联双璧”主要讲对联的本质。下联“妃红俪翠,千古文章驾两龙”主要是指出对联的文体和形式。

    对联的本质是什么?一是对,二是联。当然对和联都是多样化、多层次的。对联的文体和形式是什么?对联是一种独立的文体,形式是两行对仗文字,又文采斐然,近于骈俪。

  “负阴抱阳”源出《道德经》第42章,其中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通俗地解释为:道是惟一,道包含阴阳二气,阴阳而生万物。万物背(负)阴而向(抱)阳,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而达成新的和谐。中国古代建筑的设计理念就是 “负阴抱阳”,故强调背山面水。

   “负阴抱阳”以太极图最为形象。其妙处不仅在互相负抱,而且阳中夹阴,阴中夹阳。这就把对联的本质讲清楚了。学对联者当从此领悟。

   “本来日月联双璧”亦自有典。“本来”,即:其来有本。词源出曹操的《选举令》:“事本来台郎统之,令史不行知也。” 此词用得最有名的是惠能和尚的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庄子·杂篇·列御寇》有“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之语;南朝宋刘峻《广绝交论》则云:“日月联璧, 赞舋[xìn]舋之弘致; 云飞电薄,显棣[dì]华之微旨”;宋代蒋之奇有诗句云:“日月双连璧,乾坤一弹丸”。

   “日月联双璧”用于对联,是指上联和下联如日月双璧,又往往引申为联墨合璧。更进一步的延伸还用来比喻国家祥瑞,天下太平;如《汉书·律历志上》:“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联珠。”

   上联用典,可谓“无一字无来历”;下联“妃红俪翠,千古文章驾两龙”当然也是“无一字无来历”。对联崇尚弘雅,当从此处学起。

   “妃”音配,义亦通配。“妃”、“俪”两字,异文同义,均泛指配偶、妻子。《战国策·秦策五》:“贞女工巧,天下愿以为妃。”

   《文心雕龙·明诗》曰:“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妃红俪翠”,是说上联下联的文采要互相辉映,相得益彰。而绝不能失衡,导致畸轻畸重。

   “妃红俪翠”一词或是改自“妃黄俪白”、“俪白妃黄”、“妃红俪白”、“妃白俪青”。蔡东藩说是“妃黄俪白”,其《宋史演义》第52回:“(王)安中工骈文,妃黄俪白,无不相当,所以(宋)徽宗特别器重。”

   妃黄俪白,又作“俪白妃黄”。蒋允焄序《声律启蒙》曰:“自骈偶之体兴,而著述家多捃摭故实,俪白妃黄,以为能事。

   又据江顺诒所辑《词学集成》卷7云:“诗无性情,不可谓诗,岂词独可以配黄俪白、摹风捉月了之乎?”

   鲁迅又化为“妃红俪白”。其《华盖集·“碰壁”之后》:“决不会用一篇妃红俪白的骈体文来诉痛苦的。”

   苏雪林在《三十年写作生活的回忆》又改为“妃白俪青”:“冯沅君欢喜骈四偶六、妃白俪青的六朝美文”。

   “文章千古”最早或源于杜甫的诗《偶题》:“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千古文章”当出自张鹏翮所写“三苏祠”对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楹联丛话》云:“眉州三苏祠中,楹联林立,殊少佳构。惟大门有张鹏翮一联,最为大雅。” 张鹏翮是清康熙九年(1670)进士,是清代治(黄)河专家和理学名臣,著有《治河全书》、《治镜录》等书。

   “驾两龙”出于屈原《九歌·河伯》。诗云:“与女(汝)游兮九河,冲风起兮水扬波;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螭;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

   “千古文章驾两龙”,将对联也看作是“千古文章”,这是周汝昌先生对对联这种文体的高度认同,也是高瞻远瞩。“千古文章驾两龙”此处当指驾驭对联的上联下联。将上下两联看作是两条龙,既有新意而又深刻,当时恐亦曲高和寡,知音盖稀。

   此联有一个对联的局部不对仗问题,即:“本来”对“千古”。局部不对仗涉及到对联的不对称美。对联讲究对称美,在对称美中追求不对称美,这是对联的辩证法。关于对联的局部不对仗问题,我另有专文,这里就不展开了。



其二 书房春联

常有雄文悬北阙,

更无老屋在东皋。

   这是作于20世纪50年代的书房春联。春联往往用于大门,用于书房则往往是另有创意。书之大门是给别人看的;用于书房则每多自诉情怀。

   读大家对联,要分层来读。有那一层的文化,就懂那一层的意思。因此先需要明白字面意思,这是最底层的。再进一步理解言外意蕴。不如此,就不能读懂,更谈不上学习深究。

  “雄文”之雄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指气势雄健;如苏轼文章所说:“故翰林王公元之 ,以雄文直道,独立当世。” 或如龚自珍 《己亥杂诗》所云:“我有《阴符》三百字,蜡丸难寄惜雄文。” 另一种是指才气纵横、文藻弘丽;如唐代崔嘏所言:“摛掞[ shàn ]天之雄文,蕴掷地之清韵。”或如唐代李逢吉诗云:“子有雄文藻思繁,龆年射策向金门 。”

   北阙也有两种基本解释:阙指京城或宫阙;北阙指宫殿北面的门楼,也用为朝廷的别称。前者如王勃的诗所云:“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后者如岳飞《满江红》词云:“待重头 收拾旧河山 朝天阙”。

   雄文悬(挂)于北阙,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曾经是最霸气的故事,其震撼力无与伦比。据《汉书·武帝纪》载:(武帝)元封元年冬十月,诏曰“···南越王头已悬于汉北阙矣。单于能战,天子自将待边;不能,亟来臣服。何但亡匿幕北寒苦之地为!” 亦即:南越王已经挂了,你单于有种就来打一架,没种就快投降,逃算什么本事?

   “老屋”,我首先想到的是“爬满青藤的木屋”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是我很早以前读过的小说和散文。

   其实,“老屋”的诗典很多。北宋诗人陈师道有“断墙着雨蜗成字,老屋无僧燕作家”;南宋诗人方岳有山中的老屋“空山一夜雷驱雨,老屋四围云拥灯”:还有一个宋代诗人顾逢写的是朋友的老屋,“老屋幽深静掩门,四围多有古碑存”。

   “东皋”的诗典见于陶潜的《归去来兮辞》,其中说:“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唐代诗人王绩《野望》云“东皋薄暮望”。宋代范仲淹说:“以东皋所入,日为鸡黍之具,故贫而常乐。”

   三国时的魏国阮籍则云 “方将耕於东皋之阳,输黍稷之税,以避当涂者之路。”这最后一句最为传神,当别有意味。

   不是“老屋”无人,逐渐荒芜;也不是“田园将芜胡不归?”而是“更无老屋在东皋”,有着更深层的叹息。

   这一副对联其实是有本的。据俞樾《春在堂楹联录存(附录)》之“集汉隶二·曹全碑”,其中有一副对联,联文是“旧有雄文悬北阙;近存老屋在南山”。作者是谁?大约是已经佚名。俞樾(1821---1907),字荫甫,号曲园居士,浙江省德清县人。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所著《春在堂全书》,凡五百余卷。

   谭延闿有一副“旧有雄文悬北阙;近存老屋在南山”楷书对联传世。谭延闿(1880-1930)是“近代颜书大家”,曾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

   谭延闿只是书联,周汝昌则作了修改。修改有两处:一处是将“旧有雄文悬北阙” 改为“常有”;另一处是将“近存老屋在南山”改为“更无老屋在东皋”。

   “常有雄文悬北阙”是有故事的,也是周汝昌先生的自豪处。雄文是指什么?周汝昌是指《红楼梦新证》。《红楼梦新证》是1953年9月由棠棣出版社出版。

   周汝昌在《我与胡适先生》一文中说:“1954年,我回到北京,略作休息,随之上班。工作闲谈,我坐在聂公(聂绀弩)对面,谈笑几句话后,聂公就提起了《新证》,后又说道:毛主席对你的书有好评。……”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在《毛泽东,一个伟大的“ 读书人”》中写道:“读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他细细圈画其中关于“胭脂米”的一段考证文字。”

   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2周年之际,汪建新有一篇文章《向毛泽东学读书》,其中写道:“毛泽东一生喜欢读《红楼梦》。在中南海毛泽东故居藏书中,不同版本的线装本《红楼梦》有20 种之多,另外还有各种平装本。毛泽东常常将不同的版本对照着反反复复地参考阅读,俞平伯的《红楼梦辨》、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何其芳的《论〈红楼梦〉》,毛泽东总是对照着来读。”

   修改这一副对联的契机是因为聂绀弩。据周汝昌《聂公邀我进燕都》一文:“我于1954年春夏之交,回到北京。· · · 报到之前,聂绀弩同志来看我··· · · ···聂公见我在正北墙上悬了一副对联,写的是'旧有雄文悬北阙,近无老屋在南山’,他便立刻说:应改——改为'近有雄文悬北阙,旧无老屋在南山’。

   从“旧有”,到“近有”,这一改意味深长。然而,周汝昌先生意犹未尽,于是改为“常有”。

   为什么改为“常有”?“常有”即:不仅有一,而且有二,甚至有三。《聂公邀我进燕都》一文还有一段:“我到班之后,聂公给我的第一个工作任务是“恢复”《三国演义》里被删的题咏诗。他说:“毛主席指示,那些诗不能删,要恢复原文。” 我补完诗后问他:要不要再核校一下正文?他说:那就校校吧。”



其三 挽联

红杏微云,不入高盟吟社冷;

黄钟夹羽,谁传绝学乐坛悲。

   这是一副挽联,“挽夏瞿禅先生”。夏瞿禅先生是指夏承焘。夏承焘(1900—1986),字瞿禅,室名天风阁等,浙江温州人,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著有《唐宋词人年谱》、《唐宋词论丛》、《姜白石词编年笺校》、《龙川词校笺》、《词学论札》、《唐宋词欣赏》以及《夏承焘词集》、《天风阁词集》等。被称誉为“一代词宗”、“词学宗师”。

   一副好的挽联一方面要对逝者的成就作出历史性的评价,这需要挽者对逝者有深刻的理解;另一方面要寄托自己的哀思。

   上联“红杏微云”,下联“黄钟夹羽”是对逝者的表扬;上联用“吟社冷”,下联用“乐坛悲”不仅是为逝者悲,也为绝学失传而悲,是所谓三叹而有余哀。

   “红杏微云”是用了两个诗典,即“红杏”和“微云”。“红杏”当出于“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的北宋词人宋祁的《玉楼春》词。词云:“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语言工丽,为人传颂。

   “红杏”另有一个有名的诗典是出于南宋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诗云:“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微云”当出于秦观的《满庭芳》,其上阙云:“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 · · · · ” 词很出名,但秦观的女婿没有名;为了蹭热度,于是高调宣称自己是“山抹微云女婿”。

   “微云”的另一诗典来源于孟浩然的诗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王士源《孟浩然集序》说:(浩然)闲游秘省,秋月新霁,诸英华赋诗作会。浩然句曰:“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举座嗟其清绝,咸阁笔不复为继。

用“红杏微云”是写夏承焘在词作上的成就。“不入高盟吟社冷”,是极痛惜语。再也不会参加诗盟了,吟社该会清冷了吧!

   “不入高盟”或可作“不及与盟”解。南宋词人姜夔《平甫放三十二鸥于吴松余不及与盟》云“桥下松陵绿浪横,来迟不与白鸥盟。知君久对青山立,飞尽梨花好句成。”

   “高盟”或指诗盟。唐代诗人牟融《赠韩翃》诗云:“京国久知名,江河近识荆。不辞今日醉,便有故人情。细雨孤鸿远,西风一棹轻。暂时分手去,应不负诗盟。”斯人已去,永负诗盟。

   “吟社”一词或源于王夫之《望江南》·。词云:“江南忆,霞采映江波。吟社春翻红雪谱,讲坛月满碧云阿。锦瑟奏清和。”

   “吟社冷”或从“江西(诗)社冷”化来。宋代诗人江西曾丰《邀肇庆府卓司法》云:“下从乐职溯商那,上自国风沿楚些。江西社冷况岭南,喜得君亚与磨磋。”

   “吟社冷”也可能从“吟笺冷”化来。两者都是用于挽词。王珪《赠礼部邵安简公挽词》诗云:“独骑箕尾去凌虚,枉驾追锋作召车。衣褐谁陈定羌册,汗青犹载立储书。春风泽国吟笺冷,夜雨溪堂燕豆疏。曾向江湖握君手,相从朝路一华胥。”

   下联“黄钟夹羽”,是写夏承焘在词学上的成就,而尤其在“倚声论曲”。“黄钟夹羽” 亦渊源有自。据《明史》卷37之“乐一”篇,有云“祭宗庙,以黄钟为宫,大吕为角,太簇为徵,夹钟为羽,是三者律吕相合。”。夹钟为羽是为“夹羽”。更早的出处源自《周礼·春官·大司乐》:“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

   根据中国传统声乐理论,黄钟是十二“正律”之首,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 , 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奇数各律又称为“律”,偶数各律又称为“吕”;总称为“六律”,“六吕”。

   羽是五声之一。五声分宫、商、角、徵(zhǐ)、羽。中国古代和民间音乐广泛运用五声调式。五声调式就是由五个音(而不是七个)构成的调式,又称为五音。这之间的种种变化构成了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体系,常被称为“中国调式”或“民族调式”。

   斯人已渺,而绝学亦将失传。即所谓“谁传绝学乐坛悲”。那么谁传绝学呢?作者寄希望于后浪。朱熹《近思录》卷二云:“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于音乐亦然。

                 (2021-11-23   作者于深圳福田)

步莲诗钟社,是以诗钟为主,兼修诗词联赋。社内组织结构严谨、分工明确。多次组织全国性诗钟大赛,并社员多次在全国赛事中夺殿抡元。本集为步莲学员习作,方家多提宝贵意见,以兹鼓励!

加入步莲诗钟社的两种方式:

一、在全国诗钟赛中上过榜的吟友,发过来链接证明一下即可入社;

二、1小时内对出10个句子,11人评审6人通过即可入社。

本社立足天津,着眼全国,有志于此的文字爱好者可加微信15102231223,共臻乐事!


步莲组委会


【社 长】王柏松

【执行社长】杨庆栗

【常务副社长】王善全

【副 社 长】刘士杰 樊玮鑫

【秘 书 长】陈红辉

【副秘书长】王 莉 于凤铃 赵 婧 王洁

【常务理事】 范克明 李永强 崔振生 吉长虹

【理 事】高小梅 张建军 胡建国 杨风雨 汪永新 洪东 张金利 刘国强 林鑫 杜烜  王东兵

步莲诗钟研究院:

【研究员】(待添加)

王柏松 王善全 陈红辉 王 莉 于凤铃  樊玮鑫 高小梅 张建军 胡建国 杨风雨 汪永新 洪东 张金利 刘国强 林鑫 杜烜 崔振生 王东兵 赵成茹 张宏

步莲诗钟书画院:

【顾问】李泽润

【院长】王善全

【执行院长】刘士杰

【秘书长】崔振生

【本期编辑】王善全 樊玮鑫 于凤铃 

【图文编排 】于凤铃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请告知,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归作者/版权方所有,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本平台仅提供参考、学习、交流之用。







好书推荐









END







《天津九章》(续四)---诗歌中的天津

《天津九章》(续三)---诗歌中的天津

《天津九章》(续二)---诗歌中的天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