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邝氏渊源

 文濤百科 2021-12-09

  邝姓是中华姓氏之一,出自古旷国,以国名为氏。古旷国,在今安徽省巢湖市庐江县一带,古称旷林,居人因以为氏。据代代谣传所言,古旷国起源于五代古国之首,辖管江南东部一带,始祖流落他乡为不忘家国而以国为姓。邝姓现今人口约二十五万,排在第二百八十九位。邝姓人口的第一大省为广东省,在粤邝姓人口为14.72万。据2013年广东省统计局的统计:邝姓在广东省姓氏人口排名中位于第78位,广东省邝姓人口有149476人。

邝氏图腾 

  【释义】邝,主要用于姓。广的甲骨文字形下一个“黄”字,表示住人之屋很大。“邝人”定是会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建筑大房子的人。

邝氏渊源
姓氏由来

【得姓始祖】

  (暂缺)

姓氏衍生

【起源源流】

  源流一

  以国名为氏。罗泌《路史》卷三《国名纪·杂国上》:“旷,邝是字书邝,古国,有邝氏,音荒,又有荒氏,见姓苑邝庐江,人于姓编临淮。”《姓苑》:“邝氏,广东南海、高要多此族。”《姓解》:“邝,音荒”。古旷国,在今安徽省巢湖市庐江县一带,古称旷林,居人因以为氏。据代代谣传所言,古旷国起源于五代古国之首,辖管江南东部一带,始祖流落他乡为不忘家国而以国为姓。《古今姓氏书辨证》中记载:“邝,谨按《唐叛臣传》:高骈故吏邝师虔,收葬骈。”邝姓与况姓是两种同音而不同字,又不同义的姓氏。

  源流二

  湖南邝氏起源出自黄姓,旦改旷姓,丞改邝姓。丞添邑于右为邝,徙居吉州(江西)。远祖宣(姓黄),东汉河阳侯,家南白水。娶粱侯邓禹孙女。云孙(八代以下的孙)曰贤,字四明。唐神龙间拜右相,以功封郓国公。居汴粱邓州白水村,生子二,长曰旦,次曰丞。原姓黄,因败关灭族。易姓潜名(传说初在黄外加广,为广姓),旦添曰于左为旷,居河南陈留村:丞添邑于右为邝,徙居吉州(江西)。

  源流三

  出自方姓,为南宗方谆之后,御赐改为邝氏。南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有方氏第148 世祖方谆,字愈平,因长女方淑丽被册为皇妃,方愈平受封宣城侯,食采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御赐姓邝。愈平因而由姓方改为姓邝,本应为邝氏之始祖,但愈平念其本,尊其父三七公为邝氏始祖,愈平公自己则为邝氏二世祖。

迁徙分布

【迁徙分布】

  迁徙

  (暂缺)

  分布

  明朝时期,邝姓大约有2万8千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03%,大约排在大姓姓氏中第二百五十位,当时湖南、广东是邝姓分布的集中之地,其次在河北也有分布。

  当代邝姓的人口大约有25万,为第二百八十九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19%。目前邝姓的第一大省为广东,居住了大约一半邝姓人口,其次分布于湖南、广西,河南、海南、江西等地。

  邝姓在人群中分布在粤桂琼闽、湘赣大部、浙江南端、黔云东部,邝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为0.08%以上,中心地区可以达到0.6%以上,以上覆盖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0.6%,居住了大约7 8%的邝姓人群。

郡望堂号

【郡望堂号】

  郡望

  庐江郡:秦代的九江郡,在楚汉之际分出一部分为庐江郡。汉代庐江郡治舒(今安徽省庐江西南、长江以北庐江一带)。隋废。隋唐曾以庐州为庐江郡。

  堂号

  邝姓的主要堂号有:宣城堂、南阳堂、庐江堂、三忠堂等。

  字辈

  临武县宜章县乐昌县蓝山县邝氏字辈:庐江著国甫,志发道相承,垂诸孟仲季,彦绍思宗兴,祖贤良世德,崇熹兆祥凝,诗书生孔代,文献载周乘,景星光荣第,佳瑞庆联登,友爱敦家训,和顺启休征

  永兴县邝氏字辈:都千万如文,邝友仁孔一,添宗永正国,秉道笃家绪,贤良应世生,功能光祖德,立朝佐圣明,忠孝芳声远,诗书代显荣,同享平安福,时逢富贵春

  四修与临武统一字辈:钟榜山晴岚,沭武水泽恩,群杰聚寿圹,众裔会临城,偿前哲夙愿,统全族派行,和睦臻甯泰,团结呈升平

  宜章县邝氏字辈:梦期火逢士,贤良富贵春,荣耀光先烈,远猷播奇勋,书香克济美,庆泽永留馨,丕承基绪业,擒藻献彤廷

  宜章县广田洞邝氏字辈:千君瑞子,土人玉日,绍金拱之,启存中正,继德发祥远,书香素有声,庐江开泰运,宜署振文名,勋烈辉先代,谟猷裕后英,传家惟孝友,奕冀庆昌荣

  宜章县老湾力坪村龙村邝氏字辈:荣华发达,宜传世代,积善允修,孝忠继美,诗书贻谋,宜章衍庆,武水源流,睦族昭德,敦伦显猷

  嘉禾县邝氏字辈:庐江著国甫,志发伯材仁,孙纵增彦祖,贤良世德崇,文章舒锦秀,廷庆玉金雄,运启祥光瑞,时雍豫泰征,诗书辉圣代,孝友乐天伦,忠厚贻谋远,箕裘继述鸿

  耒阳县邝氏字辈:壬贵道彦清,思均廷孟万,朝时永世昌,志大必光祖,才高望自隆,兴邦须贤俊,承先发燕翼,启后向春荣,英杰普华夏,廉明德超群,齐家秉忠信,卫国振乾坤

  宁远县邝氏字辈;錡章绍文义,良臣宗祖传,世代朝廷用,安邦治国贤,诗书生孔圣,礼献载周乘,景星光荣第,佳瑞庆联登,友爱谆家训,和顺休启征

  新田县邝氏字辈:人以朝思椿,绍金裕万大,富贵荣光国,世代永华昌, 宗厚开支远(曰击关上国,世代永荣昌,中后开知远),诗书裕后长,恒丰生礼仪,益寿历曾玄,德化传家庆,祯祥锡类全,英豪绳武祖,兰桂喜腾芳

  安仁县邝氏字辈:家惟善嗣,孝友发前人,烈祖恩谋远,名宗建造新,守成宁易事,创业表奇兄,目族多书勇,三忠重展亲

  安康市季錡公邝氏字辈 :章绍文义,良成宗祖传,世代朝廷用,诗书家国贤,吉安显胜化,礼献载周乘,景星光大地,嘉瑞庆联登,友爱绵长厚,和顺启祥徵

  安康市宗裴公邝氏字辈 :学玉成公,普安先吉,廷显胜华

  乐昌县邝氏字辈:章绍文义,良成宗祖传,世代朝廷用,安邦治国贤,忠孝承家德,诗书继美全,克崇源本盛,荣华庆光先。

  邻水县邝氏字辈:绍思宗祖,贤良世德崇,永昌万代兴,福禄寿宜通

  奉节县邝氏字辈:正子方梁,贤良仕大夫,金枝常荣贵,世代永兴隆

  石柱县邝氏字辈:里朝华国,声名震乡邦,宗祖德泽厚,世代人文昌,俊杰本天生,圣哲期良臣,谋猷敷布优,百禄耀门庭

  项城县商水县上蔡县邝氏字辈:廷怀国天,忠孝传家远,诗儒祖泽延,存心惟吉庆,义理钦继全

  禄丰县邝氏字辈:宗,庆,云,天,永,思

  寻乌县连南县浏阳县赣县邝氏字辈:仲万受壬成政崇玉权均宗日荣,受曰铨建昌大基世振先宏(平)光文元,家学腾达,祖德弘扬,枝叶繁盛,治国兴邦

  金溪县邝氏字辈:政良元,绍立廷霖开,承际运上翼,文明财游心,建福自天伸,发达兴隆起,旺前裕后仁

  井冈山市邝氏字辈:仲万受壬成,政崇玉权均,宗日荣受曰,铨建昌大基,世振先宏(平)光,文元如云起,家学长发祥,端凤兆盛治,景逢庆明良,清贞延福履。

  灵山县邝氏字辈:廷邦邝必登世德,文毓源而启绍,惟积善家友余庆(庆远),受(古)天之祜(好)万斯年,仁义礼智承祖泽,泰运鸿开永其昌

  藤县邝氏字辈:耀公郁伯正炬,廷绍瑞贤明日,少怀远志成文华俊茂光耀汉国,永建嘉业葆品德荣尚恩泽兆民

  北海市合浦县邝氏字辈:学芳仁怀士,鸿文崇国家,书香传自远,宪则守维嘉

  中江县邝氏字辈:仲万寿臣,政崇湘权钦,宗佳荣受曰,铨建昌大基,世正宣城光,文元如云起,家学长发祥,思凤垂瑞裔

  成都市成华区万年场邝氏字辈:世振先平光,文元如荣起,家长成发祥,家学腾达,祖德弘扬,枝叶繁盛,治国兴邦

  泸州市邝氏字辈:公侯伯子,万国太平,世德俊秀,永定朝廷,大开未明

  济阳县邝氏字辈:金江松炎坪,钧泾林辉墉,锋清桂煦尧,锦渭栋桦城

楹联典故

【楹联典故】

  四言通用联

  源同一脉;

  衍以三宗。

  ——佚名撰雷、方、邝三姓宗祠“溯源堂”通用联

  全联典指邝氏之先,始自方姓,方氏始自雷姓,雷、方、邝三姓流出一源,根同枝分。建在开平市水口镇中山东路的溯源家塾的这副门,肯定了雷、方、邝三姓根同枝分、同源分流的关系。三姓上溯源自神农氏(即炎帝)是上古时代姜姓部族的首领,居陕西岐山一带,后发展到中原一带,取莽水氏生子临,临生帝承,帝承生帝明,帝明生帝宜,帝宜生帝来,帝来生帝里,帝里生帝榆罔,帝榆罔生雷(雷氏始祖)。雷,相黄帝有功,封于方山(今河南省禹州市西北),遂以地为姓取方氏,方氏始于此,延至江南方氏始祖方纮。方纮世居河南光州固始县,王莽之乱举家迁到江左,为江南方氏始祖。

  七言通用联

  海雪堂遗臣死节;

  土木堡兵部殉忠。

  ——佚名撰邝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末南海人邝露,字湛若,工诗善书,慷慨而自负,曾游历粤西及吴越。李自成灭明后,郑芝龙等人拥立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召邝露为中书舍人。永历帝时,他奉使回广州,清兵破城,他在所住海雪堂自杀。下联典指明代宜章人邝埜(同“野”),字孟质,永乐年间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英宗正统年间,蒙古族瓦剌部也先南犯,太监王振极力怂恿英宗率兵亲征,邝埜力谏阻止,但未被采纳。至土木堡,英宗被俘,邝埜战死。

  【祠堂古迹】

  白石渡老湾邝氏宗祠

  老湾是白石渡镇一个老地名。1928年元月“湘南暴动”坪石大捷后,朱德、陈毅率军兵分两路,进驻湘南,将指挥部设在老湾邝氏宗祠,留下了丰富的红色遗迹和动人故事。

未标题-1 拷贝.jpg

  两上邝氏宗祠

  两上邝氏宗祠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神山管理区两上村。

  两上邝氏宗祠始建年代不详,于乾隆十七年(1752)、1984年、2002年分别进行了重修。虽然该祠堂具体建造时间无法确定,但保留的两根明代红砂岩石柱,可证明该其建于明代,至少已有300多年历史。

  除了红砂岩石柱,该祠堂的龙船脊同样别具特色。在祠堂中间屋脊和两侧墙脊上,两端均高高翘起,形如龙船状,称为龙船脊。龙船脊是珠三角地区祠堂建筑广泛采用的屋脊形式,盛行于明末清初,这与邝氏宗祠修建年代大致吻合。龙船脊的形成与岭南地区河网密布有关,也蕴含了吉祥富贵之意。

  两上邝氏宗祠的龙船脊,还寄托了族人对风调雨顺的期盼。原来,巴江河的支流从祠堂前方蜿蜒而过,此前当地尚未修筑堤坝,饱受水灾之患。在该祠堂一侧的青砖墙上,刻有“乙酉光绪十一年水位”标记,离地足有一米多高,可见当时水势之猛。

  该祠堂内,建有一座琉璃瓦牌坊,上面挂着一块牌匾,上书“旌表忠烈”,还有“钦赐襄阳府太守邝曰广”、“乾隆二十七年”等字样。牌坊门口建有石头门当,高一米多,两侧原有红色的木雕户对,形成“门当户对”的建筑特色。

  赤东邝氏宗祠

  赤东邝氏宗祠位于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范湖赤东村。

  赤东邝氏宗祠建造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坐西向东。祠堂建筑物为硬山顶,灰塑博古脊,人字封火山墙,滴水剪边。

  资料显示,该祠堂为广三路,总面阔25.67米,中路三间三进,进深42.13米。占地面积653平方米。2006年,“祠堂大小共有九座,取长长久久之意。共有13间房间。浑然一体。”

  邝老师说,主线中轴分别是前庭、中堂和后堂家庙,两侧六间厢房围合,青云巷隔开,回廊相连,天井穿插。“左右回廊为旧时议事、会友之所。”穿越后花园,可登凤凰岗,山虽不高,但仍有一览众屋小的登临感。极目远眺,村前就有芦苞涌蜿蜒流过。“旧时芦苞涌是连接北江和广州的重要航道,每天都有帆船经过,川流不息。赤东邝氏宗祠被评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3659_1554291419453.jpg193704_1554291424922.jpg193714_1554291434373.jpg193717_1554291437375.jpg

家风家训
寻根记
家乡美
环宇风采
溯源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