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权势有多可怕?李渊一个不留神,让他偷了鸡

 文史趣味谈 2021-12-09

玄武门之变,源自于秦王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的夺嫡之战。

通常情况下,脑袋清醒的皇帝,在决定了太子储君的人选后,往往会采取“强干弱枝”的策略,让其他儿子对皇帝宝座死心,以免出现权力分散的多头政治。

但李渊在这个问题上,显然处理得一塌糊涂。

李渊作为唐朝的开国皇帝,当然,洞察全局是能力是不会差的。

但在他执政的十年里,为什么会放任三个儿子自由发展私人势力,而不加干涉呢?

其实,如果把视线放在公元617年晋阳起兵的大背景下,咱们就会发现,李渊也有不得已的原因。

在当时,只有搞多头政治,才是唐政权夺取天下的最大胜算。

起兵之初,李渊的战略布控,是“军权四分”:由自己坐镇中军,长子李建成、二子李世民分领左右二军,四子李元吉则镇守晋阳大本营。

都说“上阵父子兵”,李渊这样的安排,也有赌上全家创业的意思。而要让儿子们拼命打仗,就必须授予他们足够多的权力,尤其是军权。

可以说,在隋末大乱那个混乱局势下,李渊的大胆放权,是唐政权成为最后赢家的胜法宝。

在这点上,咱要给李渊点个赞!!!

李世民的权势和威望,主要来自于唐朝在立国之战中,历次大小恶战,积累的军功。

617年,才20出头的李世民眼看隋朝气数将尽,各路反王风起云涌。于是,鼓动李渊以晋阳为大本营,起兵反隋,在乱世中主动出击。

当年六月李渊军顺利拿下西河郡,打开进入长安的通道

第二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大封功臣,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进封秦王,加授雍州牧,集军、政于一身。

接下来,新生的唐政权,开始铲除外部各大割据势力6次大的统一之战中,单单李世民参与指挥的,就有4次。它们分别是:

618年六月到十一月,平定西北薛举、薛仁杲父子,被授予太尉,节制调度关东所有兵马;

619年到620年四月平定山西的刘武周,加封为益州道行台尚书令;

621年六月,灭洛阳王世充、窦建德联盟,生擒二王四个月后加封天策上将封号、陕东道大行台、领司徒,位在诸王公之上;

622年击败窦建德残留势力河北刘黑闼李渊加授李世民左右十二卫大将军。

这四次,属于内战,唐军打得是顺风顺水。

但此时,对唐政权最大的威胁,是来自北方草原的突厥。

624年,东突厥南下入侵,兵锋直指国都长安。唐廷内有人建议迁都,躲避突厥入侵。是李世民力挽狂澜,30骑兵跑去与颉利可汗谈判,软硬兼施让突厥退兵

凭借这一功劳李世民被封中书令。

至此,李世民已经升无可升,李渊只能造出一个史无前例的“天策上将”头衔来授封这个战功卓著的儿子

不过,随着统一之战的结束,李渊起兵之初,向下放权的决策,逐渐显现出负面作用来。

最大的隐患,就是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齐王李元吉,三个实力最强的儿子,在唐廷内部,形成了三个各行其是的军政小集团。

此时的李世民也不过30来岁,正是雄心壮志的时候于是,他以天策府为大本营,大肆招揽豪杰为自己效力。

除军功外,李世民也积极地在政坛,扩充自己的影响力。

早在洛阳之战后,在秦王府中开设文学馆,攻读经史子集等经典,召集房玄龄、杜如晦、薛牧等十八人研究文学,号称“秦王十八学士”。

这些心腹智囊大部分都是望族出身,如房玄龄出身清河房氏、杜如晦出身京兆杜氏、薛牧出身于河东薛氏

李世民因此获得了众多士族的支持文臣武将兼备。

唐朝在初建时,很多配置还不完善,地位最高三师空虚李世民这个“天策上将”兼任司徒、太尉两职实际上取代了三师的地位

同时,唐朝在行政体制上,沿用的是隋朝的三省六部制

三省之中,李世民先担任执行各项诏令的尚书令,再兼任起草诏令的中书令而负责审核诏令的门下省长官陈叔达,是他的支持者。

之后李渊虽然做过一些权力调整,李世民的势力有所收缩,但还是保留了不少实权职位。

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是位列诸王公之上的天策上将,兼三公之一的太尉,和最高权力机构尚书省的长官,管理着六部,三省中有两省被他掌握

随着李世民的地位攀升,作为皇帝的李渊,开始不高兴了起来。

但凡当皇帝的,都想集权,都想全天下只有自己一个人说了算。这点,李渊也不例外,他并不想把军权都集中在李世民身上

同时,在继承人问题上,李渊经历过隋朝杨坚、杨广父子相残的历史,深知废长立幼是自取灭亡之道所以坚持的是是嫡长子继承制,立的太子是李建成。

因而,李世民已出现尾大不掉的情况李渊动用手中的数万禁军,一边强行压住阵脚将权力斗争控制在政坛层面,另一边拆解天策府的军政班子,逐步清除掉李世民的影响

623年,李渊以裴寂、萧瑀为左右仆射,协助尚书令李世民,杨恭仁为吏部尚书,废六部侍郎职位,着重加权于吏部;

625年,以天策府司马封德彝为中书令,执掌中书省;

626年,以裴寂任司空,原司空李元吉任司徒,和太尉李世民平起平坐。

上述这些人里,裴寂、杨恭仁是中立派,是李渊的心腹封德彝明是秦王党,却在暗中支持太子,经常在李渊密告秦王府的动静李元吉的齐王府,则早就跟李建成,结成了攻守同盟

在李渊的布局下,李世民此时,其实已经处于了下风。

李世民手握尚书省和天策府,朝廷里有门下省的支持,身边有房玄龄、杜如晦出谋划策,尉迟恭、秦叔宝做先锋。

同样的,李建成有中书省的暗中帮忙,三公之一的李元吉是他最坚定的支持者,文有魏征、王珪,武有冯立、薛万彻,齐王府有谢叔方等猛将。

两方还各自组建有私兵。李建成有长林军2000人,驻扎在东宫长林门。相比之下,李世民的天策府,玄武门之变时,能动用的兵力,只有800人。

更重要的,李建成的嫡长子和太子身份,让他在这场夺嫡之战中,得以抢占道德制高点

很明显,如果按照眼下的走势下去,用不了多久,李世民就会被扒光所有权力。剩下的人生,只能开启“养猪模式”。

在李世民看来,要打破眼前的不利局面,只能跳出政坛的圈子,将斗争的方式,拉回到自己最擅长的本领——打仗上来。

于是,就有了626年的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单就战术来看,是一场埋伏战。

为了制造埋伏的条件,李世民先是收买了禁军首领常何、敬君弘。关键时刻,是这两人关闭了玄武门,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马,隔绝在伏击圈之外,让李世民成功完成了斩首行动。

李世民的第二个操作,是制造桃色新闻,弹劾李建成、李元吉两人淫乱后宫,让李渊召集两人前来核实随后,就有了玄武门口袋阵的请君入瓮。

李世民的第三个操作,史书上没有明说,但给了线索。资治通鉴记载:

“上方泛舟海池”

也就是说,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李渊在干吗呢?泛舟游湖!

用脚趾头想,李渊搞Patty的动态,也不正常。

一来,李渊召集李建成和李元吉进宫,是因为李世民告他们淫乱后宫。二儿子打小报告,说哥哥和弟弟把老爹您的小老婆给睡了,李渊还有心情游湖?

二来,玄武门是皇宫大门,皇宫能有多大?1000米*1000米=100万平米,够大了吧?今天北京的紫禁城,是72万平米。所以,李渊距离玄武门现场,顶多千把米的距离。

门口都杀声震天了,李渊没有反应?他手里他禁军,也没反应?

结论,只能是李世民搞了两线作战,早在玄武门开战前,就已经有另一支分队控制了李渊。李渊没法下令,被隔离成了“泛舟海池”,所以禁军无法介入玄武门的战局。

等到李世民摆平玄武门的战斗,大势已去的李渊,只能进入交权、让位的程序。

玄武门之变,说到根上,是李渊在继承人问题上,过于心慈手软,下手得太慢。

作为开国皇帝,作为手握数万禁军的实权皇帝,他完全有实力,用更加强势的手段,一劳永逸地剥夺掉李世民的军权。

既然已经确定了李建成的太子地位,其它势力,该搞掉就要搞掉,该削权就削权。否则有兵、有将、有谋士、有皇族血统,李世民,李元吉,换谁,都是要找机会搞事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