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玩玉感悟】开门古玉六难仿

 光明使者9988 2021-12-10

怎么才可以收藏到开门的古玉,首先是看收藏者的内心。古时候的圣贤,把人的品格比喻成玉的特质。所以,如果没有和玉的特质一样的品格,又怎么会有和玉的缘分?因此收藏古玉的人一定要祛除内心的浮躁和急切,从修炼自身做起。如果收藏古玉仅仅是为了追逐利益,难免就会误入歧途;如果为了获取钱财而故意卖假,就大大违反了玉德,这应该被所有喜欢古玉的人所警戒。

图片

但社会风气一天不如一天,这样的情况已经很长时间了。喜欢古玉的人越来越多,卖假货的人也越来越多,熙熙攘攘看不到尽头。所以爱好古玉的藏家们在修心之余,也必须让自己的眼睛看清楚古玉的真假。现在造假的技术过不了多久就会更新换代,让人防不胜防,我们收藏古玉的人应该怎么办呢?

图片

古玉现在的造假技术已经到了什么样的地步,很难有人可以知道清楚。但相信古玉会说话,古玉的真假,它会亲自告诉你。古玉是天地精华和先民智慧所凝练而成的,天地神灵又怎么会被人欺骗呢?所以造假的人一定有他难以模仿的地方,如果能领悟古玉真正难模仿的精髓,古玉的真假,你就可以辨别清楚了。

图片

第一,古玉的光气难以模仿。高古的玉器,埋藏在泥土里,经历几千年的演变,出土后光华自然显露出来。虽然有的古玉已经被侵蚀如同鸡骨白,但表面依然不失光亮。值得注意的是,光气、光气,就要有光又有气。气如烟如雾,好像有又好像没有,需要用心去观察。有光而没有气,就是说的“贼”,贼光。

图片

第二,古玉的熟旧难以模仿。前人说古玉的熟旧“就像白水煮萝卜”,十分形象。古玉熟旧的原因,大概是因为时间和地质影响,让玉质表面产生变化,看起来,就像水乳交融,充盈表面。一般来说,年份越久,墓葬环境越好,玉质越好,玉器的熟感越佳。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汉代白玉带有凝脂感,如胶冻一般。凡是没有几百几千年入土的古玉,难以形成这种状态。老料新工的仿品,虽然有熟旧感,就需要仔细观察古玉的工了。

图片

第三,古玉的皮壳难以模仿。古玉的皮壳,是数千年时间,冷热交替,水土侵蚀形成的,不同地域出土的古玉,虽然年代相仿,皮壳也会有所不同。水坑、干坑、沙坑、碱土等等,都有他们各自的特点。近些年来的高仿古玉,虽然古玉作假皮壳的工艺有了很大的改进,但对于经验丰富的行家来说,也不难识别,这时可以参考其它特征,这些仿古玉,或是沁浮于表面,或者皮壳干涩,或是沁色不自然,或是古玉的不够有神,显得呆滞。

图片

第四,古玉的工艺难以模仿。现在的古玉中高仿品,也是不用机器而用手工雕琢,所以仅仅用“新工”、“老工”作为标尺,早已不合时宜。但仿品逐利,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利益,所以手上的雕琢流程学得来,手上的技巧工艺却是很难到水平。比如良渚的线条刻画;战汉的游丝技巧;西周的毛线道痕;红山的玉器打磨.......等等,如果去对比真品,仿品工艺的简陋差距就可以看得很清楚。

图片

第五,古玉的规制难以模仿。在汉代和汉代之前,美玉是神灵帝王贵族专享,规范非常严格,制作非常郑重谨慎现在制作仿品古玉的人依照图录仿造,往往不合规制。以良渚为例,真品神人纹的细腻、精确程度,看到了无不感叹神工巧伎,现在那么多仿品,还没见过可以稍微接近的。

图片

第六,古玉的神韵难以模仿。古玉的形或许可以模仿得七七八八,古玉的神就不是可以模范出来的了,古代玉工雕琢玉器的时候,专心致志,耗费无数的精力在上面,雕琢出来的古玉或是精巧绝伦;或是质朴大方都非常有神态。仿品则或是追求形态上的相似而缺少神态,显得有有灵气;或是臆造古玉的形制,胡乱塑造神态,让古玉看起来就不舒服,非常恶心。

图片

红山古玉的神奇;良渚古玉的精妙;商周古玉的气韵;春秋古玉的华丽;战国古玉的力度;两汉时期古玉达到巅峰。仔品味几千年来古玉的方方面面,就不会被仿品欺骗了。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