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找保尔柯察金

 lixj1028 2021-12-10

作者:闽宁

文章图片1
文章图片2

离开莫斯科之前我还有一个强烈的愿望那就是去拜访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奥斯科洛夫斯基旧居。这原本这并不在我们的旅行计划中,因为我知道作者是乌克兰人,中学时代曾经读过一篇作家成名后写的散文《美好的一天》,地点是在黑海之滨的索契,我便想当然的认为作家就病逝在自己的家乡。

但是到达莫斯科的第二天,去瞻仰新圣女公墓时,无意中看到了作家的墓,我和太太都不懂俄文,但墓碑上刻着作家那为人们所熟悉的侧面肖像却一目了然,墓前是马刀和富有特色的布琼尼骑兵尖角军帽的雕塑!这可是自童年时就印记在脑海中难以磨灭的熟悉的物件啊!记忆瞬间浮现在脑海中.不由的心潮澎湃,激动万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可以说影响了整整一代中国人,我在上小学时就喜欢看小说改编的连环画,画面中英雄的骑兵侦察兵、头带尖尖的军帽,挥着闪闪发亮的马刀向白匪军冲锋;

上中学时学校里有个不大的图书馆,便急急的找来这本小说如饥似渴的读起来,那时候最想看的是关于保尔和冬尼娅的爱情到底发生了什么? 因为在连环画里只是一笔带过,这让我当时看的春心萌动!高中时小说里的一个片断还被编入了语文课本取名《生命的意义》,我和许多同学,专门把课文里那段关于生命意义的话工整的抄写在日记本的首页,直到今天我仍然能背颂下来:“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时,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小说正是作家本人斗争生活的写照,同小说里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一样,作家童年做工受尽苦难和凌辱,加入红军后成为英勇的红军骑兵侦察员,在战斗中负伤致残,复员投身火热的国家建设,后来全身瘫患双目失明,又以超出常人想像的毅力创作出版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名著,用他自己话说,拿起了笔重新归队又成了一名战士。法国著名作家纪德采访作者后,在日记中称他为信仰的圣徒!在我的心目中他是和切格瓦拉一样神圣,为信仰而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的楷模!

文章图片3

参观新圣女公墓而得知作家生命最后的时间生活在莫斯科,不过我翻遍了随身携带的那本俄罗斯旅游手册却查阅不到丁点关于作家情况的信息。于是我们先行前往圣彼得堡继续我们的游览计划,打算回来再说,从圣彼得堡返回莫斯科,为了方便第二天坐机场快线去谢列梅捷沃机场,我们选择住在白俄罗斯火车站附近的民宿。

房东是个颇有风度的俄罗斯老太太,她可没有通常所见俄罗斯大妈那雍肿的身材,身材匀称一头白发梳理的整整齐齐扎在脑后,带着一付金丝边眼镜,擦着口红穿着布拉吉。我请她喝自带的西湖龙井,并借助手机上的翻译软件交流,大妈知道奥斯特洛夫斯基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却不知道作家在莫斯科还有旧居。这让我一筹莫展,心想莫斯科这么大两个对俄语一窍不通的人怎么找岂不是大海捞针?利用万能的百度我搜索到了某位中国旅游者去索契访问作家旧居博物馆的信息,还有去作家乌克兰家乡的信息,可就是没有在莫斯科的信息;后来我又尝试请房东用她的电脑搜索,没让我失望,找到了: 特维尔大街16号!这就方便了!特维尔大街苏联时期又被称为高尔基大街,之前在莫斯科度过的3天里我们是住在新阿尔巴特大街,也逛了旧阿尔巴特的步行街。

距离特维尔大街并不远。这条街从红场北侧放射出去,我看看地图我们应该曾经路过过这条街道,因为去游览红场和克里姆林宫时,正好赶上纪念卫国战争胜利日大阅兵的彩排,实行了交通管制大街被封锁,摆满了参加阅兵式的各类军事装备。我们就兜兜转转绕到了红场边上的瓦西里耶夫大教堂一直等到阅兵彩排结束,过了时间点没有参观成。

莫斯科虽大,有了地址找个地方并不难,第二天上午我和太太先去游览红场和克里姆林宫之后坐地铁开始了寻找保尔之旅。我们在普西金广场站下车,这是一个以诗人名字命名的广场,有诗人半身雕像和喷泉,普西金是俄罗斯文学的奠基者,在俄罗斯旅行你可以强烈感觉到诗人得到了广泛尊重,以诗人名字命运的公共场所比比皆是;这个广场同时也是一个小市场,售卖各类食物和小商品,随意看看发现我们在维堡买的黑鱼子酱到这儿居然翻了十倍。

站在广场中央我依然茫然,特维尔大街昔日号称莫斯科第一街,街道特别宽敞,地铁口附近还在施工,部分地方围蔽起来,无法判断走向,先吃午饭吧,在广场旁边的一间小餐厅里我们点了俄罗斯风格的卷饼,我欣喜的发现服务员中一个年青的姑娘分明长着一幅东方人的面孔,我礼貌的用中文问她,没想到不但中文听不懂连英文她也一句不懂,我反应过来在俄罗斯旅行常常会遇到一些东方面孔的人,可能是有蒙古人血统的后裔。不过人还算热情,我拿出IP借助翻译软件询问,对于什么作家旧居?什么奥斯特洛夫斯基?她更是云里雾里完全不知道怎么回事。太太跟我说你别问了,现在是什么年代了?没有人会知道这个共产主义”圣徒”。

不过没关系,知道门牌号总可以找到,最多多逛逛大街吧!其实并不难找,我们站在广场顺着特维尔大街向南看就能看到克里姆林宫墙那尖尖的塔楼,决定先顺着这个方向走,第一个看到的门牌号就是18号,然后没走几步我一下子就看到了门口墙上挂着作家那经典的浮雕头像,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网络时代只要你想找,没有找不到的地方!这座建筑在特维尔大街上毫不显眼,除非有心,否则肯定会一晃而过,从外表看应该是座百年历史的老建筑。走进去大门空荡荡的门厅没有一个人,门厅里有作家的半身雕塑,旁边还有一个玻璃橱柜,里面摆放着各个版本的不同时期用世界各种文字出版的《钢铁是怎么练成的》。

肯定没错了,奥斯特洛夫的旧居在二楼,这里的建筑门洞普遍较小,但上下的楼梯宽而曲折,走上楼发现纪念馆关着门,我反应过来,今天是休息日,当然遗憾,不过想想莫斯科肯定不会只来一次,下次来也一样,反正知道地方了。正当我们带着惋惜的心情走下楼时迎面遇到了一位中年女子,当得知我们来自中国专门来看奥斯特洛夫斯基旧居时,她挺感动,告诉我们这里是奥斯特洛夫斯旧居博物馆在莫斯科知道的人也并不是很多,可是有不少的中国游客会专门来此瞻仰游览。

我想到之前我们去过的列宁休养的高尔克庄园,也是门可罗雀。中年女子是这幢大楼的管理员而不是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她告诉我们,当年《钢铁是怎么炼成》小说一出版就获得巨大的成功,苏联作家协会主席高尔基亲自签发了吸收作者为苏联作家协会会员的证书,后来作家来莫斯科养病,由作家协会联系莫斯科市委专门安排住在这里,虽然只是一个面积很小的套间但这在当时已经算是很高的待遇了。因为房间面积很小,所以作家的塑像和作品展示柜只能放在大楼的门厅里。她一个劲的说抱歉,因为没有博物馆的钥匙,否则一定破例让我们进去看看。留下遗憾也就留下了再来的理由,这也是旅行中时常发生的事。

从作家旧居所在的楼房出来,还有时间就在特维尔大街上随意走走。特维尔大街在18世纪就已经是莫斯科名人和贵族的聚集地;苏联时期特权阶层特供商店“小白桦”就在这条街上。如今再现了昔日的辉煌,高档消费场所云集,吃、住、购物、休闲、文娱等等,在这条街上都有“超一流”的场所。这里名人汇萃全程仅仅一公里的大街,除了奥斯特夫斯基博物馆,我注意到许多建筑物的墙壁上都挂有一些我们叫不上名字的人物浮雕像。“长臂尤里”是莫斯科公国的大公,“长臂”是他的绰号,这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他1147年开始书写的,他的雕像也屹立在这里,雕像中的他,身着盔甲骑在战马上,伸出长臂指引着方向。这条街上如今最出名的莫过普西金咖啡馆了,这是俄罗斯最有名的餐厅,曾经在短视频上看过国内某网红在这家餐厅里聊俄罗斯旅行见闻,走到门口我看到正好又有一队举着旗子的中国团队在这里聚集,我们没有进去。这里不仅仅是一条特权大街、一条商业大街道也是一条文化大街、名人大街。寻找保尔柯察金,漫步特维尔大街成为我们告别莫斯科结束这次俄罗斯旅行的结束节目。虽有遗憾却也不负念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