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阙苹 朗读┃小桥流水
编辑┃丄学号 主持┃梁山伯 斩获最佳剧情长片在内的6个金马奖项最佳华语电影《阳光普照》如寒日里骤然升起的红日一般,让久处在失衡状态下的中国式传统家庭教育阴影暴露无遗。明明作为家长,自己一生庸碌无为,却总期盼孩子可以成龙成凤,就如电影中的陈爸爸一般,时刻向自己引以为傲的大儿子强调把握时间,掌握方向八字方针,而对待惹是生非的小儿子却缄默到如路人,此种功利化教育的灌输让原本处在同一起跑线的孩子走向了不同人生轨道与宿命。作为家长也许永远不会明白,自己可能才是孩子心理阴影的始作俑者,他们以恩情驱使孩子去做他们认为是对的事情,以爱之名的情感绑架有时足以让孩子迷失在阴影与光明之间,于是,有的孩子要么身心俱疲扮演着别人眼中好孩子,找不到自己卸下众望的阴影,有的孩子则破罐子破摔让父母忧心不已,始终找不到自己眼中的光亮,自然界中的太阳也许可以普照,而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的辉映倘若缺少了同理心这个前提则永远无法聚光,亲子矛盾则更如坚冰一般难以消融。 陈爸爸,向孩子实施心灵暴力的中国式家长的典型代表:他身上总有股“父权”的权威,他给与孩子的爱是隐忍内敛的,作为一个普通的驾训班教练,他如大多数东方式家长一般,殷切期盼自己的孩子可以有一个不平凡的未来,而忘了去审视孩子内心深处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自己。大儿子阿豪学业优秀,温驯懂事,在他眼里,大儿子如心头的太阳一般,前途光明,可以承载起他心中的信条:把握时间,掌握方向,而小儿子阿和则是他最不想面对的阴影,打架闹事,惹是生非,未来完全无期,所以在小儿子因过失伤人而被关进少年抚育院的时候,他面对法官提问,说出了他这一辈子最绝情一句话,我希望小儿子可以关到老,关到死……他也许永远不知道这句话会一语成谶,他真的只有一个儿子了。一直让他引以为傲的大儿子阿豪,在某一天夜里,从楼上一跃而下,离开了这个世界。周遭亲人的期待也许是压垮阿豪内心世界的最后一根稻草。别人眼中的阿豪,完美得不像话。从小到大,大家都喜欢他,他功课好,长得好,他什么都好,他好到没考到第一志愿的医学系都要重考。他懂事极了,妈妈没有时间,爸爸不愿意陪弟媳去产检,他贴心站出来,甚至在跳楼前还把房间的衣服叠得整整齐齐,把手机里的信息删得干干净净,只是为了不想累及他人。作为父母眼中最优秀的儿子,他善良懂事,从不给家人惹麻烦,但正如阿和说的:“哥真的是一个很好的人 ,什么事都替大家着想,但其实我们没有一个人真正知道他心里面在想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身边都有这样的孩子,是我们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是我们拼了命,都想把自己的孩子改造成的榜样。以爱之名,为了孩子的未来,被社会主流裹挟,为了自己的面子,我们给孩子设立了种种目标:中国式家长总是不自觉会把自己的梦想投射在孩子身上,在教训孩子时,中国父母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省吃俭用,供你读书,给你报班,你就拿这种成绩报答我们?有些孩子会反抗,会宣泄自己的情绪;但也有的像阿豪一样:努力成为别人的太阳,24小时不间断散发光芒 ,给所有人温暖,自己却没有阴影处能够躲藏。这样的孩子,逼着自己不断努力,让父母骄傲。但作为家长,有没有告诉过孩子:孩子,如果你觉得累了就休息一下,你撒娇躲懒的样子,爸妈也很喜欢。在电影开头,在少年法庭上,当法官询问陈爸爸如何处置孩子时,他冷冷地说道:过去,是我们做父母的管教无方。未来,我也不觉得我们管得动他,我希望你们把他送进去(抚育院)好好管教。电影中,陈爸爸说出这番话,并不是因为他深明大义,而是他根本就不想承担对小儿子的教育责任。后来,阿和因表现良好提前出狱,本来是值得家人庆祝的好事,但陈爸爸并没有理会,还搬到驾校员工休息室去住,不愿意和阿和住一块。而作为妈妈的阿琴,从来也没有发现,孩子在小学就学会了开锁偷单车,甚至后来小儿子在“借”单车的时候,还帮他把风。可是,我们真的了解孩子的内心吗?我们真的想尽办法帮助孩子走上正轨吗?在成长过程中,孩子可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有些过程我们的确参与不到,但是,在孩子每天放学回家之后谈谈心,同学们来家里玩的时候悄悄观察孩子们的日常,是家长能够做到的。不要发生事情就诉诸于暴力,或是到了打骂都无效时撒手不管,日常的关心与交流引导才是遏制不良行为发展的疫苗。如果两个孩子截然相反,一个近乎完美,一个看起来优点不多,作为父母,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平衡我们的爱?能不能跟你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学学,让我少操点心行不行?也许你是为了激励孩子学习好榜样,但这句话基本上只能起到离间感情的效果。在成长过程中,孩子最恨的那个人,就是父母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不过,如果这个孩子在别人家,造成的影响不大;但是,如果这个孩子就在身边,24小时共享父母的爱,那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父母爱不爱自己,孩子往往会通过父母对自己的口头夸赞来判断。如果父母经常褒奖一个孩子,贬低另一个孩子,那么,那个被贬低的孩子会不可避免地把被褒奖的孩子视作敌人。有些父母会感觉很委屈,“我在他身上花的钱比在其他孩子身上花得多多了,可是他还是觉得我对他不好!”长点心吧,孩子可不会这么分析!我们常常会听到别人抱怨:都是一个爹妈生的,你说怎么就差这么多呢?每个孩子生来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没有人天生就应该怎样,学会去欣赏孩子的优点,而不是用一套模板去衡量孩子,是我们作为家长应该学会的第一门课。3.反求诸己,出现问题时先安抚好自己的情绪再进行处理。当孩子没能达成你所设定的期望时,建议你先对自己进行心理建设。从短期来看,想想这个目标是否设定得合理。从长远看,完不成这个目标,是否真的会给家庭未来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论调,我们家孩子天生就不是读书的料,毕竟他爸妈也不是学霸,而且学渣都是来报恩的,以后学霸要读博士,要出国,等你老了陪在你身边的都是学渣。且不评价这个观点的正确与否,但值得肯定的是,面对孩子学习成绩表现不理想时,家长不是马上教训孩子,而是给自己进行心理疏导,在这个基础上做出的行为往往会比情绪起伏大的情况下的行为更加科学。寒冷的画面中,埋藏着中国式家庭教育深藏的阴影,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家庭内部情感沟通的真空地带。大儿子自杀,小儿子入狱,经历过种种苦难,陈爸爸终于跟小儿子和解,确切地说是跟自己和解。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需要也经不起付出这样的代价才去反思。“把握时间,掌握方向”,电影中的陈爸爸没能做到的,希望广大的父母都能做到。朗读者┃小桥流水 小桥流水,辽宁本溪人,现居日本,硕士学历,永远保持好奇心,努力做个斜杠青年,热爱生活,热爱朗读,渴望用声音传递温暖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