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豪宅”能传承多久?真正的“豪门”是怎样传承的

 渐华 2021-12-10
文章图片1

北京柳传志的“豪宅”——万柳书院

某想柳传志的北京豪宅——“万柳书院”,门面金碧辉煌,荷兰纯手工烧制的土砖,一扇大门能换两辆豪园车,浙江巨资搬运过来的“望龙阁”,庭院比过去亲王的官邸还豪华,如此豪宅,究竟能辉煌多久?又能传承多久?

一位老先生走遍世界各地,见惯了世界上的豪宅,他不无感叹道:“所有的豪宅,最后的结局无不是,殊途同归交由政府来打理,无一例外,房主人到最后连税钱都交不起。”

这就是现实,这就是结局。

能够拥有豪宅,曾经的主人肯定拥有大量的财富和无限的风光,然而,时过境迁,无不是不可挽回的衰败和坠落,无一例外。富不过三代的事实触目惊心地摆在那里,子孙不才,难以维系先辈们的荣耀,这种事例俯拾皆是。盛极而衰,荣后必辱,财富难以维久,更难以传承,这是人情社会的铁律。一世而斩是常道,二代玩完还算好,富不过三世已是共识。正如世人所说,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然而,总有那么一些伟大的人,那么一些伟大的家族,他们始终在人们心目中熠熠生辉,历久弥新、光照未来,他们又是依靠什么把进行的传承呢?

是品德,是文化!

01

胡雪岩,晚清时期盛极一时的红顶商人,短短数十年时间,在钱、典、丝、茶、烟五大行业全面出击,积累起巨大财富。

1875年,左宗棠平定阿古柏叛乱,收复新疆,当时的清朝政府国库空虚,根本拿不出银子,左宗棠指定胡雪岩为其“采购”,也就是现在通俗意义上的后勤部长,全力筹措。

文章图片2

商界巨贾胡雪岩

当时的外国银行根本不相信满清政府,只相信胡雪岩,最后胡雪岩不得不以自己家钱庄作抵押,才从外国银行贷来了白花花的银子,全部支援了左宗棠的前线战争,这才有了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虎彪史册。

于公而言,胡雪岩为国为民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就是这样一个为国为民族作出巨大贡献的商人,最后仍然免不了功退身死,如鸟兽散的悲惨结局,其所积累的巨大财富转瞬成空,当时花大工夫修建的“芝园”不敢居住,创立的药铺“胡庆馀堂”也转手他人才得以保全。

一朝繁华落幕,除了曾经的故事残留在有心人的口中,其余皆无处觅迹踪。胡雪岩的后人更无穷考起,无人提起,大富大贵一世而亡,传承从何谈起?

财富有脚,它要四处流通,才能畅达,不会安住你一家,保你富贵延年,它取之于社会,终究要回归于社会,回归于百姓,回归于苍生。

一代巨贾,财富没有传承,后人没有传承。

02

《红楼梦》里,贾家的繁华真是让普通小老百姓大开眼界,刘姥姥大观园里走一遭,就如同让小老百姓去经历一下富贵,经历一下富贵道,烈火烹油、繁华似锦,那是怎样的富贵呀!贾母的一道炒茄子,就要历经十几道工序,何等的讲究,又是怎样的富贵呀。

然而,充斥在繁华背后的下坠却以不可挽回的姿式悄悄上演。整个贾府,多少年轻的生命,却自始自终没有一个婴儿的哭声,一个没有孩子的世界注定没有了生气和生命。

文章图片3

贾府夜宴图

果不其然,从贾代化到贾赦、贾政,再到贾宝玉,三世过后,繁华不再,所有的富贵都如过眼烟云,转瞬即逝。不过,还好,贾家还留下了一颗革命的种子,那就是贾兰,贾兰代表着诗书传家,代表着文化,有了文化,日后的贾家还可以延续下去,不管他是以怎样的方式,哪怕就是封建时代的仕途科举,终归可以传承。

这就道出一个真谛,传承家族、家世的只有文化,财富不可遗传,繁华不可复制,唯有文化长留后世。

03

翻开史书,曾经盛极一时的家族比比皆是,攫取了巨大财富,富贵而骄,锦衣玉食,无以伦比,然而,让人深思的却是,这些富贵之家却难以产生真正的国之“中流砥柱”,真正的社会贤良反而往往从贫贱中产生出来,历经贫寒,历经磨难,成就英才。

建功立业,击败匈奴的卫青、霍去病却是家奴之子,建国后的十大元帅绝大多数出身于贫寒之家,这真让人不得不思考上苍究竟用多大的格局布置着这些世事呀。

上天宅心仁厚,他不会让富贵代代相传,却会让贫贱反转,从而生生不息,倘若富贵者永远富贵,贫贱者永远贫贱,整个社会就会分成两大块,岂能融合?没有融合,岂会生生不息?一生二、二生三,唯有“生”才能长久。

文章图片4

柳传志豪宅堪比宫殿

正如富贵不能遗传,同样,贫贱也不会代代遗传,他永远给受苦者以希望,也不断提醒富贵不会永昌,不管你是贫贱还是富贵,唯一的遗传方式就是“文化”,文化有根,文化绵延。

只有做好文化这篇文章,才能代代相传。

一世而亡的家族令人嘘嘘感叹,而永远流传的家族却让人却生敬佩。

历来“弘农杨氏”光照史册,杨氏祖籍西汉弘农郡(今河南境内),在历史上光彩照人。无论走到哪里,一听闻弘农杨氏,人们都会肃然起敬,直至今日,无数人不远奔波,只为看一下其往日的风采,来教育后人。

“弘农杨氏”成名于西汉,他们一家出了四个“三公”,从西汉一直绵延到东汉,个个清廉如水,芳名流传,即使后来的隋朝开国皇帝杨坚,起兵时,也要冒称“弘农杨氏”以聚人心。

“弘农杨氏”,先祖杨敞官至宰相,并娶太史公司马迁之女司马英为妻,可见,杨氏家族绵延百年,太史公出力不小呀。

杨敞为相时,权臣霍光欲废除新立为帝仅27天的昌邑王,一切安排就绪,霍光使人报知丞相杨敞,杨敞害怕得汗流夹背,不能应答,当时站在门后的夫人司马英(即司马迁的女儿),站出来回答来使:“一切谨听大将军的命令”,才躲过一劫,太史公之家传可见一斑,可见文化传承力量之强大。

文章图片5

万柳书院正面图

其后人杨震,“暗夜拒金”的故事家喻户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四知”之良心,令后人咏叹。杨震之子杨秉“清白寡欲”,门生故吏感秉提携之恩,私下相赠银两,秉分文不取;秉“计日受俸,余禄不入私门,”作为政府长官,其上一天班就拿一天的工资,休息一天,就坚决不领休息日的工资,绝不占国家一分钱的便宜,清白若此。

震之孙杨赐曾说,我有三不惑,“酒色财”半点不动心。震之曾孙杨彪,“海内所瞻”,留名青史。弘农杨氏门庭鼎盛,人们永志于心。

“弘农杨氏”以清白传家风,以文化传后人,使得后人贤能辈出,人才济济,无不说明一个道理,以文化人,以文传承,才能长久。

文章图片6

柳传志豪宅

在拉萨的布达拉宫里,供奉着作出贡献的历世达赖的真身,达赖没有后人,然而,他们的宗教事业却代代相传,是因为他们把佛学文化一脉相传,并以身示范。

所以,财富不能遗传,富贵不能遗传,唯有品德,唯有文化可以传承。

自古道:“欲毁之,必先予之。”上苍要毁灭一个人,会把他捧得高高的,让他得意,让他膨胀,不知东南西北,晕晕乎乎的,然后再重重摔下来,归于尘土。

也许这就是那些得意忘形、膨胀之极的人的最好归宿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