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突出于渤海和黄海之中 拥有富饶的海洋资源 国家级海洋牧场就有44处 占中国总数的40% 热闹的“海上迁徙” 位于山东荣成爱莲湾 码头上一片繁忙 渔民们在抓紧时间 迎接一大批娇贵的小宝贝 它们来自1800多公里之外的福建海湾 这些“小宝贝”叫作皱纹盘鲍 鲍鱼的南北迁徙 已经进行了17个年头 山东和福建的渔民合作养殖 保证鲍鱼一年四季都生长在 24摄氏度左右的水温环境里 船运的鲍鱼在福建就已装笼 到爱莲湾后可以直接投放 记者跟着投放船一起来到牧场养殖区 给鲍鱼们安排新住处 平静的海面下是热闹的“海底家园” 水下一米到三米处 是海带或龙须菜等藻类植物的生长空间 海底则建设有人工鱼礁 是鱼类的栖息园地 鲍鱼生活在水下三米到六米的水域 这里还可以养殖贝类或牡蛎 这种高效环保的生态养殖模式 不仅大大提高了海鲜优质蛋白的产量 还净化水质 改善环境 拿牧场养殖的海带来说 每年转化空气中二氧化碳的能力 相当于植树造林七万公顷 2020年 荣成作为中国渔业重点县 渔业总收入超过千亿元 海洋靠创新焕发活力 成为当地增殖型海洋牧场的发展方向 人们耕海牧渔的梦想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智慧渔业实现“南鱼北养” 在人们的印象里 北方海水四季变化大 冬季温度低 只适合养殖适应寒冷天气的鱼类 但随着科技的发展 一些热带鱼也成功在北方安了家 位于莱州市太平湾国家级海洋牧场 养了不少活泼好动的斑石鲷 野生斑石鲷价格曾达数百元一斤 这种鱼不爱群居 形成不了规模渔汛 只能偶尔垂钓获得 可遇不可求 它们属于热带鱼类 主要分布于朝鲜 日本 南海 东海等海域 人类对于它们人工繁育的尝试 一直没有成功 直到2014年 人工繁育斑石鲷得以实现 这家名叫莱州明波的中国水产公司 经过多年研究突破难题 建立了中国首个斑石鲷育苗基地 这是中国最大的循环水养殖示范基地之一 当室外海水达到24摄氏度的时候 这些斑石鲷将从车间运往海上 进行海上大水体的生态养殖 船行40分钟左右 我们眼前出现了一座巨大的海上围栏 “蓝钻一号” 从2019年开始 基地与科研院所合作 对围栏实行智能化管理 定期用水下机器人搭载传感器 监测围栏状态 鱼类生长状况和环境变化情况 这将是智慧渔业发展的一个方向 南鱼北养的成功 不仅跨越了地域自然环境的新广度 更攀登了海水养殖科技的新高度 类型各异的“海上粮仓” 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 拥有16座国家级海洋牧场 占山东全省数量的三分之一 鲁海丰国家级海洋牧场 坐落在石雀滩附近 是青岛规模最大的海洋牧场 每年能出产海鲈鱼 黑鲪等 各类海鲜三千多吨 坐落在竹岔岛海域的老尹家国家级海洋牧场 从事海参养殖业二十多年 这片海域常年在3摄氏度到21摄氏度之间 海水盐度千分之三十 是世界上最适合海参生长的海区之一 类型各异的“海上粮仓” 将海产品源源不断地送往千家万户 无论是龙虾 帝王蟹 牡丹虾等高级食材 还是蛤蜊 扇贝 海蛎子等日常小海鲜都能找到 近40年来 中国养殖海洋渔业得到迅速发展 随着海洋牧场的建设 人们餐桌上的海产品将更加丰富而优质 “藏粮于海” 这片“蔚蓝的粮仓”让我们充满期待 《远方的家》系列节目《行走海岸线》 《海洋牧场:蔚蓝色的粮仓》预告片 南来北往,是鲍鱼养殖的迁徙之路, 也是海洋牧场人的探索之路; 南鱼北养,是地理限制的突破之路, 也是海洋科技的攀登之路; 牧场海鲜,走进千家万户。 藏粮于海,奔赴美好未来。 《远方的家》央视频号 每周一至周五 中午12:00 全网独家首播! (下载央视频app 搜索“远方的家”央视频号) 《远方的家》CCTV-4播出时间: 亚洲频道 周一至周五:17:15; 次日03:10、10:13 欧洲频道 周二至周六:05:00、20:00 美洲频道 周二至周六:11:00、15:30; 次日00:30 (以上均为北京时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