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上海。认识一个大叔,他是弟兄两个,我们分别叫他们A和B吧,A随父姓,B随母姓。一开始,是个皆大欢喜的事,谁也没觉得不妥。 AB母亲那边是四朵金花,没有舅舅。这事是他们父亲的主张,因此而发愿,觉得是好心也是好事,给老丈人一个安慰。老外公虽然没说啥,但也是眉开眼笑,自幼对B格外疼爱。 但开始上学后B的困扰就开始了,至今仍是一个心病。 被不同的老师问过几次,你姓你妈妈的姓啊?之后无数次填表格,都是一个阴影。写下自己的姓氏就觉得笔重。 弟兄俩一起和小伙伴们玩,也会被新来的问,你们俩是表哥表弟吗?然后各自解释一遍。 诸如此类。 后来,在不必要的场合,下意识主动去解释自己姓氏的来源:我和我哥都是亲生的,话里话外都想透露出父母没离过婚等意思,还要说出点美好的意思。 没必要,但是这已经是一个心病,自身非常敏感,并且被放大了。 AB虽然现在骨肉亲情亲密无间了,但小时候感情不太好,B觉得自己是个外人,特别是父系家族聚会时,性格有点古怪,不明就里的父母总会多关心一些,导致A认为被夺爱。大概就是这种碎碎念吧。 后来B结婚生子了,据他后来自己坦白,是主动将娃随了老婆姓,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姓已经是“无所谓的东西”,漂着的,抛之而后快。最怕祭祖,婚后两边祭祖都觉得自己是外人,不积极甚至逃避。 回溯到B几次恋爱,由于上海土著婚姻,极其看重原生家庭,也免不了每次都解释一番,实际上并不应该存在的自卑,在他身上客观存在着,根深蒂固。 B的有个儿子现在将近成年,令人瞠目结舌地说过一句话:我不要爸爸的姓也不要妈妈的姓,将来我要改成爷爷的姓,等我高考完。 这就是悲剧,B的儿子面临的会是比他爸爸更麻烦的东西——父母之外的第三姓。但他说的是将来一定要去做的事。 现在的问题是,B说太太家可能会觉得是B在煽动,B的母系家族和母亲本人也觉得有点“奇怪”。其实只是过问几句,或者闲聊中提起过。 虽然相安无事,甚至可能根本不存在,但类似猜忌在B的内心中一直存在。 而B在这件事上十分委屈,他本身是高度希望姓氏赶紧变得不重要。这下少年时的阴影更挥之不去了。 现实中我和A是朋友,和B关系也不错,提到这事,两兄弟都怪罪父亲多事。B的怨念是显而易见的,亲哥在场的情况下,也要对作为外人的我再次强调来龙去脉。 而现在,真变成一团麻了。 倒是B的儿子没怎么接触过,不晓得“根”这个概念怎么会在00后脑子里如此早的浮现。也不知道十几岁的经历中遭遇过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