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慧: 感冒二十多天的我,终于在今天完全好清爽了。 早晨起来后,不再鼻塞;运动时又重新浑身冒汗了,萎靡的精神也重新舒展开来。仿佛阴了太久的冬天,一下子晴朗了起来。 奔五的我,在这两年免疫力开始明显下降,今年一直在不断这样不适那样不好中度过。如同那初秋里枝头的绿色叶子,看似还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可是已经远离了真正青春活力。 不,我这个是在自叹自哀。事实上,我在正视这个问题,正视自己的衰老,正视自己的免疫力开始下降,正视自己即将进入年龄上的老年时代。 一如我看的这本书《我们星球上的生命:我一生的目击证词与未来憧憬》一样,大卫·爱登堡在经历六十多年的自然纪录工作之后,对地球生态现状的忧虑,以及对未来的憧憬。 我们的地球已经有四十多年岁了,大卫·爱登堡告诉我们,在我们这个星球四十多亿年的岁月里,曾经经历了五次文化大灭绝。 也就是说,我们是地球上第六代产生的智慧人类,以及与我们同时期相依相存的各种生物。 我们都是构成地球生态环境的一部分,相互之间的影响,似乎缺一不可。然而,由于人类在不断追求舒适的生活,于是不断地向其他生物出手,直接或者间接地造成了很多生物的灭绝,从而使我们地球上的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 大卫·爱登堡在书的开头,用切尔诺贝利的故事做引,告诉人们,悲剧的产生:一是人们对核操作的规划不周和人为失误,二是人们意识不到近距离地围绕核电站的危险,和无法舍弃当时极为舒适的生活环境。 不可否认,核能应用不好是一个极度危险的存在,但是,人类在地球上为了生存而造成的危害,比曾经有过的几次核爆炸更为严重和可怕。 从目击证词开始,里面有一小段话,不断地改变着的数字,引起了我的特别注意:“1937年世界人口:23亿,大气层含碳量:280 ppm,未开发的荒野:66%。” 这样的数据变化到了后来就变成这样了:“2020年世界人口:78亿大气层含碳量:415ppm未开发的荒野:35%。” 如果说我们眼角的皱纹代表着我们衰老状态,那么,这些让人有些触目惊心的数据,意味着这个星球容纳我们的空间,并不多了。 现在在天宫生活着的出差三人组,不断地给我们发来一些最新的消息,其实给地球拍的照就在其中。 在太空中俯瞰地球,不用说你都知道,这是一个美丽的星球。 可是,在美丽的外表下面,人类的欲望在这个看似广袤却实则有限的空间里,不断地繁殖与扩张着。 终有一天,这个有限的空间会无法承载人类无限的欲望而崩溃,那么,到时候,有几个人,能置身事外,逃离灾难呢? 在这里,我想起了今天早晨,我的好友彦彬发了一条朋友圈,其实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她问她班上的孩子们,长大了有什么理想, 孩子都知道,要想和亲人生活在一起,那么地球还是需要好好的。那么,作为我们个人呢? 我想,还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吧,比如垃圾分类什么的。 今天就写到这里吧,祝好。 彦绫 2021.12.9 10:5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