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第19课 辛亥革命
2021-12-10 | 阅:  转:  |  分享 
  
第19课辛亥革命核心素养1、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进程?2、通过学习辛亥革命的内容让学生掌握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性?以及革命的过程的艰难和曲
折性。3、作为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一生致力于要完成的革命使命是什么?4、通过对辛亥革命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给中国历史
带来的重大影响?他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变化?一、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发生?一、结合下列材料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1)革命爆发的
政治背景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
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预备立宪(2)革命团体的建立和革命思想的宣
传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成立时间名称领导人1894年兴中会孙中山1904年华兴会黄兴、宋教仁1904年光复会蔡元培1905年同盟会孙中山
、黄兴1906.12萍浏醴起义1907.07浙皖起义镇南关起义1907年12月孙中山.黄兴1911.4黄花岗起义(3)军事准备—
—武装起义鼓舞革命斗志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4)革命的导火线:1911年6月17日四川保路运动1911年5月9日清廷宣布“铁路国
有”(5)影响革命爆发的决定性因素:归纳辛亥革命的历史原因(1)政治:列强侵略的加剧,民族危机的逐渐加深,以及各阶级挽救民族危
亡运动的相继失败。(2)组织基础:革命团体和革命政党同盟会的建立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民主革命纲领的建立——三民
主义。(3)军事活动:各地相继组织了多次武装起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4)直接原因:四川保路运动给武昌起义提供了有利时机。(5
)决定因素经济:甲午战后清政府政策的调整和清末新政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增强。总结、辛亥革命的革命
纲领——三民主义探究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中存在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三民主义内容含义局限民族主义(前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用革命手段
推翻满清政府(民族革命)民权主义(核心)创立民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政治革命)民生主义(补充)平均地权核定地价,溢价部分,归国
家,国民共享(社会革命)狭隘民族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帝体现的是资产阶级的民主,缺乏广泛性。没有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没有满足农民对
土地的需求评价三民主义进步性①表达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这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材料
一:所有国民军对外之行动,宣言如下:一、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二、……——《中国同盟会对外宣言》局限性②
缺乏明确的反帝的纲领③没有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材料二:其现在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
所共享。二、维护民主革命艰难曲折的过程——武昌首义与民国建立1、革命艰难的表现皇帝溥仪帝国主义势力革命党人被迫当都督的旧官僚黎
元洪实力派袁世凯武昌起义中的立宪派党人1911.10.101912.1.11912.2.121912.32、为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武昌起义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3清帝退位41912.2.1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5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探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重要的历史意义?一、“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二、“中
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三、“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四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五“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
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主权在民平等自由三权分立(参照美国)责任内阁制目的:根本目的:维护资
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直接目的:防止袁世凯专制独裁意义:实际上确立了责任内阁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
件。深刻解读《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体现的原则和意义?内容:1、主权在民否定了主权在君,实际上是将传统人治转向法治的标志。2、
自由平等实际上是否定了封建等级和尊卑观念以及各民族之间的不平等关系。3、三权分立和责任内阁实际上是从政体上保障了民主共和的原则。
意义:1、体现了近代西方民主启蒙思想的内涵2、从法律和制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维护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三、探究:辛亥革命的历
史意义?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给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哪些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跪拜礼剪辫子皇帝新式服装旧式婚姻士农工商地位的变化和政府
政策的变化新学校和新教材新思想的传播总结:变化:1、政体的变化:皇帝制度被废除不等于封建制度被废除。2、礼仪的变化:取消跪拜礼
,体现了民主平等思想3、习俗变化:剪辫子:(1)剪掉了满洲落后特权,和落后习俗,(2)剪头发,某种意义上讲也剪掉了落后的封建思
想,(3)剪头发从讲卫生的角度,是走向文明的表现。旧俗婚姻:是女性地位提高的表现。4、服饰的变化:(1)新装是拥护新政权和新思想
的表现(2)新装也的拥护新主义的体现。5、经济政策的变化:传统士农工商地位的变化,也推动了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化,客观上也推动了民
族资本主义的发展。6、思想观念的变化:推动了民主共和观念的传播,也为后来新思想的传播奠定基础。7、教育理念和教育制度的变化:
促进了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转变,促进了教育的近代化进程。不变:帝国主义势力和封建势力依然存在局限: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客观的评价了孙中山和辛亥革命四、资料扩展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缅怀他为民族独立、社会进步、人民
幸福建立的不朽功勋,弘扬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
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孙中山先生当年说:“以四百
兆苍生之众,数万里土地之饶,因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国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孙中山先生在生命的最后时刻
仍然嘱咐,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实现中国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富裕,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
多困难和风险要去战胜。五、总结:习题演练1.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主席指出: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
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的“先驱”活动主要体现在()A.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民主政治 B.最早进行了反封反侵斗争C
.最早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D.最早领导推翻了封建制度2.民国时期,初小四年级课本《平等》一文写道:“共和国无阶级之分,人人平等
,受治于同一之法律……虽以大总统之地位,犹必谨守法律,不能恃势以凌人。一旦罢职,即与齐民无异。”这表明A.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发生根本
变化 B.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民国时期重视公民意识教育 D.追求平等是民国时期政治斗争核心CC3.“公民”一词,在2
0世纪初便开始在中国得到运用,随后便广泛地出现在各种出版物上,各种新式人物都会引用这个词语来作政治表达……不过,从这些实例来看,其
使用者主要仍是政客,其他人士使用率并不高。这直接反映了A.当时政治权力斗争激烈 B.公民政治在清末民初发达C.民众的政治参与意愿强
烈 D.公民政治取得实质性进展A4.梁启超认为,中国人从鸦片战争以后开始学西方,第一阶段是学器物;第二阶段是学制度;第三阶段是学精
神文化。以下各项中,属于第二阶段的代表性主张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 D
.“三纲五常”乃“奴隶之道德”C5.辛亥革命后两年里,全国出现了500多家报馆,标榜民主,评价时政,其中胡鄂公就在天津的《大中华报
》上“无日不骂项城(袁世凯)。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后”A.传统社会道德观念被打破B.资讯传播方式的改变C.言论出版自由制度受重视 D
.民主共和观念的传播D6.传统观点认为,辛亥革命的爆发是革命党人直接发动起义引起的;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原因是立宪派在革命前十几年
不间断地进行启蒙宣传;今又有学者提出,武昌起义后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派迟迟不肯发兵讨伐,甚至逼清帝逊位是重要原因。据此可知,关于对辛
亥革命的认识表述正确的是A.历史解释仅有一种科学合理结论B.立足于对当时国情的具体分析C.随着研究视角的不断拓展而丰富D.后期学者
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C7.美国学者杜威在1919年谈到辛亥革命的“相对失败”时断言,这个失败是“由于政治改革大大领先了思想和精神上的准备:政治革命是形式的和外在的;在名义上的政体革命兑现以前,需要有一场思想革命”。这一观点A.认为政治变革助推民主观念的发展B.指出了当时社会存在的问题C.肯定辛亥革命在政体革命上的贡献D.强调培养革命人才的重要性B设置责任内阁制的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直接),维护共和制度(根本)探究《美国1787宪法》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反映资产阶级治国理念上的异同。
献花(0)
+1
(本文系老马和老马原创)